尋找時間艙里的愛因斯坦閱讀答案
《尋找時間艙里的愛因斯坦》閱讀材料
制作這個容器的過程中,西屋電氣的主席安德魯·羅伯森曾鼓勵那些負責裝配的工人:“5000年后,當它再次醒來時,里面的內容會成為我們給遙遠后代的最好的禮物。”
這個穿越時空的禮物,有著鉻銅合金制成的外殼,看起來就像一個兩米長的巨大的子彈。它里面所裝載的,除了那些讓當時人們自豪的科學發明和日常用品,還包括一段紀錄片、存有超過1000萬字文檔的微縮膠片,以及三位“對時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給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不過,相比于為科技高速發展而自豪的普通人,這位“劃時代的物理學家”所表達的內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協調。他在信中寫道:
“我們的時代充滿了創造性的發明,這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使用電能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能橫渡大洋,我們學會了飛行,甚至通過電波,我們能輕松地把消息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們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焦慮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們,總是過一段時間就要互相殺戮。這讓每個想到將來的人,都會充滿憂慮和恐懼。
“這是因為,與那些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相比,普通大眾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們的后人,應當會懷著一種理所當然的優越感,來閱讀上面這幾行文字吧。”
當時,許多科學發現被應用于軍事,轉化為更加先進的武器,推動著人們相互的殺戮與爭奪。這也是為什么愛因斯坦會這樣表達自己對“普通大眾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滿。在他看來,當時的社會科技迅猛發展,而人文環境則每況愈下。科學家們所寫的“經”,被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與人文的矛盾一直沒有停息。就在寫下這段話的第二年,愛因斯坦又簽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議時任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搶在德國納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彈。幾年后,就是這樣兩顆凝聚著最新科技的原子彈,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奪走了幾十萬平民的生命。
與72年前相比,如今的人們似乎很容易就能獲得愛因斯坦所說的“優越感”。但科學家們所憂慮的社會現實仍然沒有變化。人類的殺戮和爭奪從未停止,對未來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續。
如今,埋下一個自己的“時間艙”,已經成為每個世博會主辦城市的慣例。在考古學家的眼中,“時間艙”是當代人承擔起的“責任”。70年前,亞特蘭大奧格爾索普大學校長雅各布就曾評價說,記錄著當代文明的“時間艙”,能夠讓后人還原我們的生活。
但它的影響顯然遠不止于此。至少,這封愛因斯坦寫給5000年后人們的信,已經被時間的信使帶給了每一個人。總有人在讀到這些文字時,會停下來想一想科技與人文的關系,想一想人類社會所缺乏的那些東西。
只是大多數人都顧不上這些。當人們的目光不斷聚焦于科技、經濟的高速發展時,人類關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時間艙”里愛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樣,被遺忘在了一個小小的角落。
《尋找時間艙里的愛因斯坦》閱讀題目
小題1:愛因斯坦在寫給未來的信中說:“我相信我們的后人,應當會懷著一種理所當然的優越感,來閱讀上面這幾行文字吧。”愛因斯坦所希望的“優越感”指的是什么?(5分)
小題2:結合文本,說說作者為什么要提醒“尋找時間艙里的愛因斯坦”?(4分)
小題3:關于科技和人文,你有什么感悟?(6分)
《尋找時間艙里的愛因斯坦》閱讀答案
小題1:1、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會不斷產生讓人自豪的科學發明和日常用品。
2、人們會更好地處理科技與人文的關系。
3、普通大眾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理所當然地比當前要高。
小題2:①社會科技迅猛發展,而人文環境則每況愈下。
②愛因斯坦所憂慮的社會現實仍然沒有變化。
③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仍然不夠高。
④大多數人缺乏對于文明的反思。
小題3:①科技發展和人文發展并不必然協調;
②科技是雙刃劍,對人文環境的作用并不都是正面的;
③我們在發展科技和經濟的時候,要對文類文明進行反思;要使科技成果造福人類。
看了“尋找時間艙里的愛因斯坦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