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作品閱讀答案
《時間的作品》閱讀材料
(5)事情就是這樣,(處于特定的時機,正義可能遭到踐踏,謠言可能奉為真理,誠實可能遭到唾棄,惡俗可能蔚為時尚,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切好心人在這個時間只能接受自己虛弱無能和四處碰壁的“生不逢時”,但同樣是因為特定的時機,不可一世的強權轉眼間不攻自潰,眾口一辭的欺騙轉眼間云散煙消,多少顯赫逼人的風云人物不知不覺就成了垃圾,而多少智慧不凡的忠告穿過歷史的巖層重新被人們聆聽。)種種時間的作品實屬奇跡,考慮到這一點,一切在逆境中的好心人其實無須氣餒。如果說,他們以善抗惡常常沒有什么現實優勢的話,那么他們至少還可寄望于一個最后即最大的優勢:時間,日久見人心者,日久得人心也。他們必須明白,不僅中國人抗擊日本侵略者需要“持久戰”,世界上一切有價值的事業從根本上來說都是“持久戰”的事業,從來都需要以時間積累作為制勝的籌碼。
(6)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歷史又是可靠的和公正的,因為各種對歷史的扭曲和誤讀無論怎樣有效,但總是面臨著一定的極限,即難以完全失真和永遠失真的極限,瓦釜雷鳴或指鹿為馬,往往只能得逞于一地一時,一切超過失真極限的歷史虛構,特別是有悖于大多數人正常利益目標的歷史虛構,往往經不過時間的沉淀和淘洗。在這里,我們至少可以半樂觀主義地說,歷史常常顯得既公正又不公平:公正于大體,不一定公正于小節;公正于久遠,不一定公正于短暫;公正于群類,不一定公正于個人,也許這就是歷史的雙重品格,這與任何概率只能顯現于大數統計而無法驗證于局部個別的兩重性,是差不多的道理,但這有什么不好嗎?站在一個千年的終結之處,我們回望身后一代代人的戰爭、革命、勞苦建設以及后來種種毀譽褒貶,感慨歷史之劍多少次及時劈開了人間正道,但也感慨歷史這霧多少次遮蔽了人們的雙眼——而且還有多少不公正的個人故事可能將永遠深埋于歷史的塵埃之下,多少個基督、佛陀、老子、柏拉圖、馬克思、愛因斯坦作為歷史的小數已被刪除,永不為我們相識,也許這正是歷史的悲哀所在,但這也正是歷史得以燦爛動人的前提。
(7)又一個千年即將到來,我們面對滾滾而來的無限光陰,不知道時間一片透明的流體還將怎樣改變我們的記憶和想象,不知道還會遭遇自己怎樣的驚訝和醒悟。聽著嘀噠的聲音,我們等著。
《時間的作品》閱讀題目
1.文章開頭對一次“夜行”和一位“庸才”的敘述,作用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對文中第5段劃線的句子作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六段說:“也許這正是歷史的悲哀所在,但這也正是歷史得以燦爛動人的前提”,結合前文,概括說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題為“時間的作品”,用一個詞概括這個作品的特性。綜合全文,分析作者對這一作品的情感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認同作者對“時間”的認知?為什么?試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或了解的歷史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的作品》閱讀答案
1.(1)用具體可感的事例引發讀者的思考,是什么導致人的思考、態度發生了變化;(2)引出下文,說明“時間就是一個魔術師。它可以使苦難變得甘甜,可以使荒唐變成正常”。
2.劃線句用排比(或整句),使語言富有氣勢;又采用了對比,將不同時機下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境遇進行對比,突出了時間的作品的奇特之處。告訴人們處于逆境中的好人不必為一時的碰壁而氣餒,因為時間是制勝的籌碼。(意對即可)
3.因為對于小節,對于短暫,對于個人,歷史不一定公正,所以歷史是悲哀的;但對于大體,對于久遠,對于群類,歷史終究能顯現出它的公正,所以歷史又是動人的。(意對即可)
4.雙重性(或兩面性)。作者既有對在一定的時機下歷史不公的遺憾無奈,也有對時間終將還歷史以真相和公正的樂觀豁達。(意對即可)
5.認同。因為作者認為,時間具有不公和公正的兩面性,在一定的時機下真相可能被掩蓋,正義可能被踐踏,但時間終將還人以真相和公正,這是一種辯證、理性、深刻的思考(舉例略,不認同,言之成理亦可)。
看了“時間的作品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