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青瓦房閱讀答案
《老家的青瓦房》閱讀材料
④我記憶最深的是家里打墻和村里燒瓦。打墻時要請六七個青壯勞力,先把八根長約三米、粗如碗口的專用墻椽,用繩索固定成兩排,每排四根,形成一個長方形的模子。模子兩邊各有三四個壯勞力,專往模子里填土。土不能太濕,也不能太干,以攥在手里成形,放開手后散開為佳。待土填滿后,站在上面的兩人就迅速平整,再用石礎夯實。就這樣,墻椽在人們的汗水里,一排一排地翻上去,泥土也在人們的號子聲中,一寸一寸地站起來,站成墻,站成院,站成村莊。如今人們早已不打墻了,打墻成了絕版的風景,時代的印記,深深地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燒瓦是村中的又一盛事。那時,幾乎村村都有磚瓦窯。我曾經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望著泥土如何在熊熊的爐火里,一天一天變成青瓦。燒好一窯瓦,大約需要十天時間。出窯的熟瓦結實,耐用,呈青灰色。人們用架子車拉到村子里,用新燒的瓦修建新的青瓦房。一間又一間的青瓦房,是村莊最早站立的泥土,是人類最深的根系和魂魄。
⑤家鄉(xiāng)的人,在黃土地里勞作,在青瓦房里安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青瓦房上的瓦松榮了又枯,枯了又榮。一些人在青瓦房里老去,一些人又在青瓦房里出生。一些人從青瓦房出發(fā)了,一些人又朝青瓦房走來了。青瓦房不挽留,也不拒絕。它與村莊不離不棄,一如歲月,平平淡淡,從從容容。
⑥然而,若干年后,我卻離開了村莊,離開了青瓦房,住進了城里的高樓。繁華的都市,絢爛而孤單,喧嘩而空虛,入眼不入心。林立的高樓,復雜的人事,剪裁過的風景,粉飾了的浮華,都讓人感到僵硬和冷漠、疲憊和不安。于是,常常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我會無由地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青瓦房。青瓦房沉浸在溶溶的月華下,朦朦朧朧,影影綽綽。月光把泡桐樹高大的影子投射到魚鱗似的青瓦上,夜風吹來,樹影婆娑,像一幅黑白的素描。瓦房和瓦房里的人們就在這樣皎白的月色里和迷人的寧靜中漸漸進入夢鄉(xiāng)。
⑦如今,老家村莊里的青瓦房只剩幾家,都是老年人住著。小樓多了起來,個個樓高院深。然而,老家的青瓦房,就像一位前世的親人,雖然離我們愈來愈遠,卻永遠是溫情的所在,鄉(xiāng)愁的歸處。
(摘自光明網,有改動)
《老家的青瓦房》閱讀題目
19.第②段從哪些方面表現了青瓦房“溫馨而美好”的記憶?請簡要概括。(4分)
20.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4分)
(1)母親趕緊搭起梯子,拔一棵瓦松,擠出濃濃的綠色汁液,涂在傷口處。(2分)
(2)泥土也在人們的號子聲中,一寸一寸地站起來,站成墻,站成院,站成村莊。(2分)
21.文章③④段詳細描寫了“小時候老家蓋房子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22.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文章第⑦段中畫橫線句子的理解。(6分)
《老家的青瓦房》閱讀答案
19.①巷子里的人;②院子里的果樹、樹枝上的鳥雀;③屋檐下土墻上的物品;④屋頂上的瓦片、花草;⑤母親為“我”涂傷口。
(4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20.(1)運用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1分)寫出了瓦松的功效,表現了母親的慈愛。(1分)(意思對即可)
(2)運用擬人、排比,(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由泥變成青瓦房的過程,表達了對青瓦房的喜愛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
21.①內容方面:回憶了青瓦房的建造過程,豐富了文章內容。②主旨方面:表達了作者對老家風土人情的熱愛,深化了文章主旨。③結構方面:為下文對青瓦房變遷抒發(fā)的感慨作鋪墊。
(4分。每個要點2分,答出兩點、意思對即可)
22.①青瓦房漸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但它曾經帶給人們的溫馨和美好不會消失;②表達了作者對老家的青瓦房的熱愛;③青瓦房是質樸的鄉(xiāng)村生活的象征,表達了對純樸、溫暖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懷念。(6分。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從句意、感情、主旨方面作答)
看了“老家的青瓦房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