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羅家倫閱讀答案
《生命的意義》羅家倫 原文閱讀
生命不斷地變,但必須求得當中不變的真理。我們人類雖每天吸收動植礦物的滋養成分,以促進身體上新陳代謝的變化,但是生命當中所包含的真理,決不因生理上的變化而稍移易。世界上人與人相處,彼此之間全賴有人格的認識。所謂人格,就是一貫的自我。他應當是根據我們對于宇宙系統的研究與反省所得到的精確認識,而向著完滿的意境前進,向著真善美的世界發展的。他須努力使生命格外美滿和諧,使個人的生命與整個宇宙的生命相協調。他更須佐以淵博的知識,培以豐富純正的感情,從事于促成生命系統的完善。這種好的人格才真是一貫的;因為是一貫的,所以是經得起困苦艱難,決不會隨著變幻的外界現象而轉移的。有了這種人格,然后在整個宇宙的生命系統當中,人的生命才可立定一個適當的地位。
生命之價值,要看生命存在的意義如何,乃能決定。吾人之生,決定要有一種作為。生命雖易過去,但有一點不滅,那就是以生命所換來永不磨滅的事業。孔子雖死,他的倫理教訓,仍然存在;秦始皇雖死,他為中國立下的大一統規模,依然存在;拿破侖已死,他的法典,仍然存在。生命雖暫,而以生命換來的事業,是不會磨滅的;其事業的精神,也永遠會由后人繼承了去發揚光大。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樂。管、樂生在數百年前,其遺留的事業精神,諸葛亮繼承著去發揚光大。左宗棠平新疆,以“新亮”自居,也就是隱然以諸葛亮自承。所以生命之易消逝,不足為憂;所憂者當在這有限的生命,能否換來無限光榮的事業。若是茍且偷生,閑居待死,就是活到九十或百歲,仍與人類社會無關。生命千萬不可浪費,浪費生命是最可惜的事。
所以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數量過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輕視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時常變動而隨波逐流,終至侮辱生命。我們須得對人生的價值有認識,對人格能維持其一貫性;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加緊地去把自己的生命換成有永久價值的事業。這樣,才不是偷生,才不是枉生!
《生命的意義》閱讀習題
1.下列對人“生命的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能認識人生的價值,為人類作出貢獻,自我反省,努力認識宇宙的整個系統,并從中認識其自身價值之所在。
B.人雖然局限在一定的時空之中,但他能夠讓經驗發揚光大,不受現實環境的影響,開辟新的天地,創造理想意境。
C.人能對世上的萬事萬物進行分析觀察,整理成系統,探討相互之間的關系,以求得存在于這個系統內的原理。
D.人能每天吸收動植礦物的滋養成分,以促進身體上新陳代謝的變化,使個人的生命與整個宇宙的生命相協調。
2.下列關于“生命之價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孔子雖然逝去,但他的倫理學說、教化人的思想卻永遠留存于世,其“生命之價值”顯而易見。
B.秦始皇統一中國,修筑萬里長城,保衛了炎黃子孫,保衛了中華國土,其“生命之價值”昭然。
C.拿破侖以生命換來的事業,沒有被磨滅;事業的精神也永遠留傳,其“生命之價值”不容忽視。
D.諸葛亮繼承管仲、樂毅數百年前遺留的事業精神且使之發揚光大,其“生命之價值”不言而喻。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命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密切相關,人類的生命有特別的意義。關乎這一問題的研究,屬于價值哲學研究的范疇。
B.本文舉“蛙”的例子,旨在說明凡是人就能對事物分析觀察,整理成系統,探討彼此間的關系,綜合各種原理,以推尋生命的究竟。
C.作者用左宗棠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生命容易消逝,如果茍且偷生,就是活得再長,還是沒有生命的“價值”或“意義”。
D.文章最后諄諄告誡人們:不要輕視生命,不要隨波逐流,更不要玷辱生命;應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去創造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意義》閱讀答案
1.D
2.B
3.B
看了“《生命的意義》羅家倫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以生命的意義為題的作文5篇
2.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3.教你明白生命的意義的勵志書籍
4.廣東佛山中考語文閱讀題答案
5.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自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