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溪歐陽修閱讀練習及答案
《瑯琊溪》詩詞閱讀原文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 ①瑯琊溪在滁州瑯玡山。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瑯琊溪》詩詞閱讀題
【小題1】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小題2】這首詩三、四句和柳永的《雨霖鈴》都用到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本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賞析。(3分)
《瑯琊溪》詩詞閱讀題答案
【小題1】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游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2分)表現了作者對瑯玡山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2分)
【小題1】實寫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1分)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1分)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1分)
《瑯琊溪》詩詞參考譯文
寂寥的空曠深山中,山頂的積雪融化,漸漸匯成小溪, 不斷上漲。游客們有的在溪水中悠閑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橫跨在溪上的簡易木橋到達彼岸。不知道這溪水的源頭在哪里,離這兒是遠是近,只看見那山中的落花從水上流出。
《瑯琊溪》詩詞賞析
這首《瑯琊溪》詩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的作品。首句點題并暗示了時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漲。接下來點明作者是喜歡游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這邊的風景還要看那邊的風景,這樣小橋就成了兩邊的中介。當然臨溪觀水本身就是很美的景致。作者站在橋上,凝望著遠處潺潺而來的溪水,不禁對溪水的源頭到底在哪里心生疑問。這也是好游玩的人的一種好奇心的體現。而最后一句給出了一個詩意的回答:雖然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但是可以想象那是一個美麗而遙遠的地方,因為從溪水中漂浮的花瓣可以推知。
瑯琊山最早在唐代被開發,即“鑿石引泉,酬其流以為溪。”這條溪被命名為“瑯琊溪”,可謂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幾萬斯年”(唐獨孤及《瑯琊溪述》)。瑯琊山歷史上亦有“溪山”之稱。此詩開頭兩句描繪了瑯琊溪冬去春來,雪融水漲的畫面,并狀寫了游人們為欣賞這美麗的山水而渡溪過橋的情景,反映了瑯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對此美景的喜愛。結尾兩句從溪水飄流落花來寫溪流之源頭,因見有山中落花從水上流出,源頭當在山中無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這兩句實寫山花隨流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以實喻虛,充分引發了讀者的想象。整首詩以寫景為主,融情于景,首尾圓合,表達了詩人對山水自然的喜愛之情和惜春之感。后兩句虛實相生,富有宋詩的理趣之美。
看了“瑯琊溪歐陽修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