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歐陽修閱讀答案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習題
1)首句“庭院深深深幾許” 連用三個“深”字,有什么表達作用?(2分)
2)“景中有情”是這首詞的主要藝術特點,請就此作具體賞析。(5分)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答案
1、答案:連用三個“深”字,極寫庭院外面濃陰繁茂、綠葉紛披,院內(nèi)樓房高大、門戶重重的景象,把這個深宅大院的幽邃而又神秘的氣氛渲染得特別濃重。(2分,兩個角度各1分。)
2、答案:開篇寫“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表現(xiàn)女主人公獨處內(nèi)外隔絕的陰森、幽邃環(huán)境中身心的壓抑與禁錮。篇末“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也非回避答案,“亂花飛過秋千去”,更昭示了“天地終無情”的冷酷現(xiàn)實,從而真切地表現(xiàn)了少婦難以明言的無奈和內(nèi)心的隱痛。(5分,從兩處分析,各2分,語言表達1分。)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賞析
上片開頭三句寫“庭院深深”的境況,“深幾許”于提問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煙”狀院中之靜,襯人之孤獨寡歡,“簾幕無重數(shù)”,寫閨閣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既濃且密——生活在這種內(nèi)外隔絕的陰森、幽遂環(huán)境中,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壓抑與禁錮。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因此,李清照稱賞不已,曾擬其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顯然,女主人公的物質(zhì)生活是優(yōu)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極度苦悶,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簾深樓迥及“亂紅飛過”等句,殆有寄托,不僅送春也。或見《陽春集》。李易安定為六一詞。易安云:“此詞余極愛之。”乃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詞論》: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諸句,逐層深入地展示了現(xiàn)實的凄風苦雨對其芳心的無情蹂躪:情人薄幸,冶游不歸,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無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喻自己青春被毀。“門掩黃昏”四句喻韶華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將逝,年華如水。結(jié)尾二句寫女子的癡情與絕望,含蘊豐厚。“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也非回避答案,正講少女與落花同命共苦,無語凝噎之狀。“亂紅飛過秋千去”,不是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臨的命運嗎?“亂紅”飛過青春嬉戲之地而飄去、消逝,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淚光瑩瑩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樣難以避免被拋擲遺棄而淪落的命運。“亂紅”意象既是下景實摹,又是女子悲劇性命運的象征。這種完全用環(huán)境來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緒的筆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現(xiàn)了生活在幽閉狀態(tài)下的貴族少婦難以明言的內(nèi)心隱痛。
當然,溯其淵源,此前,溫庭筠有“百舌問花花不語”(《惜春詞》)句,嚴惲也有“盡日問花花不語”(《落花》)句,歐陽修結(jié)句或許由此脫化而來,但不獨語言更為流美,意蘊更為深厚,而且境界之渾成與韻味之悠長,也遠過于溫、嚴原句。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注釋
⑴幾許:多少。許,估計數(shù)量之詞。
⑵堆煙:形容楊柳濃密。
⑶玉勒:玉制的馬銜。
⑷雕鞍:精雕的馬鞍。
⑸游冶處:指歌樓妓院。
⑹章臺:漢長安街名。《漢書·張敞傳》有“走馬章臺街”語。唐許堯佐《章臺柳傳》,記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地。
⑺亂紅:凌亂的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