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閱讀答案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閱讀材料
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覺和意象是密切相關的。所謂意象,是指已經貯存的知覺形象的再現,或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意象形成的過程常常是選擇性知覺、錯誤知覺、知覺扭曲不斷發生的過程。意象作為個體過去所獲信息的產物,它不是信息的一般積累,而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信息認知圖式。當個體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問題時,由于時間、信息及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快速地、嚴格地、理性地搜集所有的信息而對問題進行客觀地分析,于是在心理惰性的驅使下,個體總是盡可能地節省認知能量、減輕認知負擔,試圖尋找認知的捷徑,從而不自覺地、更多地依賴于已有意象進行決策和行動,而這有可能會產生錯誤知覺。
錯誤知覺指個體對收到的信息或刺激的理解和判斷背離了實際情況。由于知覺往往要依賴于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不全都是客觀真實的刺激因素本身,而是對刺激因素的知覺最終決定著個體對刺激的反應。在此情形下,就可能導致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或扭曲事實的知覺現象。一旦知覺發生錯誤,理解就會錯誤,從而做出錯誤反應??梢?,在個體決策過程中,知覺起著重要作用。個體的錯誤知覺往往都是負面性的,“并非都是壞事。行為的正面、負面效應,要看個體的錯誤知覺在其意識中形成了怎樣的意象,不同的意象會指引不同結果的產生。 .
(本文選自《光明日報》2007年7月10日,有刪改)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閱讀題目
1、下列對“認知心理學”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中一門新興的科學,它主要研究心理學中的知覺、意象、思維、記憶、注意等。
B、認知心理學認為個人認識決定個人行為,但認知有誤未必行為錯誤。
C、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覺、意象緊密相關。知覺是意象的基礎,意象是知覺形象的再現或改造。
D、認知心理學認為意象形成的過程,帶有明顯的個性色彩,如果依靠這種意象決定行為,往往會產生錯誤的結果。
2、下列對錯誤知覺的形成及結果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錯誤知覺可能由定勢思維所致。
B、個體只要克服惰性心理,嚴格理性地分析所占有的信息就會避免錯誤知覺的形成。
C、錯誤知覺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使無必然的意象成為現實,助人成功。
D、錯誤知覺即錯覺,個體行為出現負面性結果,不一定是錯誤知覺的錯,個體意識中意象如何,才是個體行為正負的主要依據。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知覺的形成離不開個體的已有知識與經驗,而個體的行為也離不開個體已有的認知。
B、知覺與意象的產生都離不開現實的直接刺激,現實的刺激是形成知覺與意象的基礎。
C、意象建構著個體的心理品質,而個體也利用意象來決定自己的行動。
D、知覺、意象決定著人們行為的方向和效果,在個體行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閱讀答案
1、 C【A“科學”應為“學科”;“研究心理學中的知覺、意象、思維、記憶、語言等”也與原文的說法不一致,原文只是舉例,并非只是指它研究的全部內容。B項在原文中有依據,原文中反復強調過“認知心理學強調認知心理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和制約”的觀點,而非決定。D項偷換概念,應為“錯誤知覺往往產生錯誤結果”。
2、B(說法太絕對)
3、A(B項“都離不開現實的直接刺激”不準確。意象的出現就并非“直接刺激”。C項“建構著介體的心理品質”文中無據,只能說是“建構著個體對世界的認知”D項“決定著人們……的效果”不對。
看了“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