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怎么看謠言閱讀答案
《社會科學怎么看謠言》閱讀材料
⑤謠言與人們平時的閑言碎語或流言八卦不同。羅伯特•克奈普在發表于美國《公共輿論季刊》的《謠言心理學》一文中,稱謠言是“未經正式證實的公共言說”,“聽上去雖然可怕,其實不過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交流,包括神話、傳說和幽默玩笑”。也就是說,不宜把謠言傳說太當真,但卻應該從它的“公共言說”探尋它為什么沒有能得到“正式證實”的原因。
⑥克奈普特別強調傳言的“公共性”,他認為,傳言是由于人們關心某一公共事件和出于某種大眾心理才傳起來的。克奈普那個時候還沒有網絡,他以紙媒的傳言為研究對象,把謠言歸為三類:第一類是幻想,也就是白日夢。它之所以能傳播是因為大家都這么希望,如日本的油料短缺,所以二次大戰快結束了。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敵人一天天爛下去。第二類是恐慌,是大家都害怕的事情,如世界末日、食鹽短缺。第三類是挑撥離間,如日裔美國人都是日本奸細。克奈普還指出,在這三類中,第一類是正面謠言,后兩類是負面謠言,負面謠言比正面謠言更容易傳播。
⑦社會心理學家瑪麗安•艾茵姆在《葡萄藤式的知識:作為(知識)探索的流言》一文中指出,傳言是一種不同于“獨語”的對話,“它不是某個人或權威在向相對陌生的公眾灌輸他自己知識的那種報告或訓話。傳言發生在朋友、親戚、鄰居的熟人小圈子里,所有的參與者一起尋找某種知識。就此而言,它不是在講課,而更像是一個討論班”。
⑧艾茵姆還指出,人們傳流言,總是覺得新奇、有趣,但未必聽過了就相信,所以第一次從別人那里聽到流言時往往會追問:“你怎么知道的?”“聽誰說的?”有人以為人們聽到傳言就會相信。其實,傳言取信于人并沒有這么簡單。艾茵姆說,害怕流言惑眾是因為不相信或低估民眾對信息的思考力。一個人對傳言感興趣,往往是因為他已經察覺到某些事情有些可疑,很想探求究竟,于是流言也就成為真實的“催化劑”。
(選自2013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社會科學怎么看謠言》閱讀題目
1.下列有關“謠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雖然多數人覺得不需要定義,也知道什么是謠言,但專家對謠言定義莫衷一是。
B.傳媒研究的重點不是定義謠言,而是研究謠言的社會生成機制以及傳播的內容。
C.社會科學泰斗哈羅德•拉斯韋爾認為,謠言是宣傳的一個品種,是控制輿論的手段。
D.有的科學家認為,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交流,要嚴和幽默玩笑類似,不應該太認真。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①②段兩段,由公眾對謠言的一般認識說起,引出專家對“什么是謠言”的各種解釋。
B.④段緊承③段,從謠言的社會生成機制的角度,結合實例,闡釋了謠言傳播的內容。
C.⑤⑥兩段,克奈普首先指出了謠言公共性的特點,然后分析了謠言得以傳播的原因。
D.⑦⑧兩段,引用艾茵姆的論述,指出傳言并不易取信 于人,且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大多數的傳媒專家都認為,“謠言”指的是不能盡快得到證實或無法得到證實的信息。
B.奧爾波特用實驗證明,一個傳言在經過五到六次的傳播后,70%的敘述細節會被丟失。
C.世界末日來臨等恐慌性謠言,比日裔美國人都是日本奸細等挑撥離間性謠言更易傳播。
D.人們聽到傳言,覺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聽了就相信,所以人們對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力。
《社會科學怎么看謠言》閱讀答案
1.(3分)C 解析:原文是說,“宣傳,按社會科學泰斗哈羅德•拉斯韋爾的定義,是一種控制輿論的手段”。
2.(3分)B 解析:闡釋的是謠言傳播的特點。
3.(3分)A 解析:B項,原文是“70%的最初敘述細節會被丟失”;C項,恐慌和挑撥離間都是負面謠言,負面謠言比正面謠言更容易傳播;D項,因果倒置。
看了“社會科學怎么看謠言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