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隨想》閱讀答案
《大國的隨想》單之薔
④但如何成為大國,從歷史看,有一條規律,就是凡與大國直接對抗的,很難成為大國,反而采取跟隨戰略的,則可能獲得成功。前蘇聯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都曾經采取與大國對抗的策略,這被證明很不成功,后來鄧小平所說的“不抗旗,不當頭……”的戰略,實際上就是跟隨戰略,反而獲得了成功。跟隨很重要的一個含義就是學習,學習的重要性不亞于發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發明,但由于善于學習應用,日本目前的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⑤假使中國稱為大國了,那么中國的行為與以往西方大國的所為會有什么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
⑥這在對大國的理解中可見端倪。美國學者保羅·肯尼迪認為:大國就是能保衛自己,能對付任何國家的國家。
⑦有意味的是,中國學者關于大國的標準,都強調大國的道義責任。北京大學張詳龍教授特別強調大國的文化感召力;學者盛洪也反對實力崇拜,強調中國作為大國崛起,將結束戰國——帝國——戰國這種國際關系模式,出現一種后帝國時代,為萬世開太平。
⑧這一切都基于中國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預示著中國文化的非強權的發展趨向。也許西方的大國概念再加上中國文化中的“理想國”的內涵,才是未來大國應有的姿態。(有刪改)
《大國的隨想》習題
5.文中闡述的成為大國的必備因素有哪些?(4分)
答:
6.第③自然段中畫線句“一個國家是否是大國,最關健的因素是經濟的實力。”請你根據文本,結合現實分析其原因?(4分)
答:
7.第④自然段中的畫線句“鄧小平所說的“不抗旗,不當頭……”的戰略”和“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發明”都屬于舉例子,試問列舉這些例子有何作用?(3分)
答:
8.文中畫線句“假使中國稱為大國了”,假如這個假設在未來成為了現實,那么請聯系文
本,說說那時的中國是怎樣的姿態呢?(4分)
答:
《大國的隨想》閱讀答案
5. (4分)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護,處在大陸邊緣) 文化因素,軍事和經濟科技實力。
6. (3分)從戰前看,有經濟實力的國家,才能從經濟總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軍事,以取得軍事準備上的優勢,以保證國家的和平;從戰爭的過程看,只有有更大的經濟實力的國家,才能有能力支付戰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取得戰爭最后的勝利。
7. (4分)列舉這些事例,有力地證明了對大國采取跟隨戰略的,則可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8. (4分)軍事和經濟科技實力雄厚,能保衛自己;注重道義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