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鐘聲怎么到客船閱讀答案
《夜半鐘聲怎么到客船》閱讀材料
②聲音在涼爽的夜晚傳得尤其遠。夜深人靜沒有噪音是一個原因,但卻并非主要原因。
?、酃馐且环N波,聲音也是一種波,光會反射和折射,聲音同樣會反射和折射。當聲音發出后,如果在空氣中向四面八方的傳播速度相同,那么聲音就會像膨脹的球一樣向外傳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氣的溫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體還會反射聲波。因此,地面附近的聲音不可能像膨脹的球一樣四處擴散。
?、芮锒竟?,夜間的地面和水面較冷,貼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圍內,越高處的空氣溫度則越高。而聲音的傳播與空氣的溫度有關,空氣溫度越高,傳播聲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則越慢。聲音在從氣溫較低、傳播速度較慢的氣層進入氣溫較高、傳播速度較快的氣層時,不但會發生折射、反射,還會像光一樣發生全反射。大氣層中,溫度不同的氣層有很多,那么,聲音向高處的傳播就不斷遇到阻礙(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纖中傳播一樣,聲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氣層中傳播,很少會透出去到達高空。聲音的能量損失就很少,可以貼著地面或江面傳播到很遠的地方,聲音的強度卻沒有多少衰減。于是,那悠揚的夜半鐘聲可以從山上傳到客船,可以從此岸傳到彼岸,其實在寒冷的天氣里,如果湖面或江面結了冰,即使在比較喧鬧的白天,人們也可以清晰聽到平時聽不到的彼岸的聲音。
⑤聲音在白天傳播得特別高。白天地面接受太陽輻射強,地表溫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氣溫度越高,那么貼地傳播的聲音速度會大于高空的。當地面附近發出聲音時,向地面傳播的聲波會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傳播的聲波能大部分會通過折射進入高空。由于大部分聲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會格外清晰地聽到來自地面的聲音,如果唐朝詩人曾坐在熱氣球里旅行,或許會給我們留下“晌午鐘聲到云霄”的詩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聲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的聲音一般很難聽到中午的鐘聲,不會有感而發了。
?、奁婷畹氖?,由于聲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適當的地方,還會出現靜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人們就發現了奇怪的現象:一門大炮在不斷發炮,當有人驅車從數百千米外的遠方駛向大炮時,起初還能聽到炮聲隆隆,但距離大炮近一些的時候,有一段路程里卻聽不到炮聲;再靠近一些,就又聽到了炮聲。究其原因,很遠處聽到的炮聲是高空大氣反射到地面的炮聲,近一些的地方既沒有高空大氣反射的聲波,又沒有大炮直接傳來的聲波,所以就形成了靜區。再靠近時,大炮的聲波直接傳來,人又可以聽到了。當然這就是聲音傳播的奇妙之處了。
?、?ldquo;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流傳了一千多年的詩句,一語道出了聲音喜歡向較涼爽的地方傳播的科學事實,真實體現了文學的美感和科學的美妙。
(選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動)
《夜半鐘聲怎么到客船》閱讀題題目
1.文章開頭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3分)
秋冬季節,夜間的地面和水面較冷,貼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圍內,越高處的空氣溫度則越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全文,說說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聽到夜晚的鐘聲,而很難聽到中午的鐘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半鐘聲怎么到客船》閱讀題答案
1.引用詩句引出說明內容:聲音的反射和折射(或聲音的傳播)(1分),增強文學情趣,增添閱讀興趣(1分);同時運用了設問句,引起注意,引發思考(1分)
2.不能去掉,“在一定范圍內”表示限制(或范圍)(1分),說明貼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低,而越高處的空氣溫度越高,是一個特定的范圍。如果去掉,就變成了所有范圍都是如此,與事實不符(1分),所以不能去掉,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
3.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1分),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奇怪的炮聲現象的例子(1分),具體說明“由于聲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適當的地方,還會出現靜區”這一現象,從而說明了“聲音傳播的奇妙”,增強說服力(1分)。
4.(1)夜深人靜沒有噪音;(2)秋冬季節,夜晚的聲音局限在冷空氣層中傳播,很少會透出去到達高空,聲音的能量損失就很少,聲音的強度卻沒有多少衰減,所以夜晚客船上的人可以聽到鐘聲;(3)而白天由于大部分聲波折射向高空,所以在地面上一般很難聽到中午的鐘聲。(每點1分)
看了“夜半鐘聲怎么到客船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