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體熟人社會閱讀答案
《無主體熟人社會》閱讀材料
許多文化領域的學者都傾向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國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長久統治著中國人的靈魂,包括現代的中國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價值。但如果我們理解了鄉土社會的特點,便可以發現儒家思想實際上具有嵌入性的特點,而其嵌入的背景條件就是熟人社會。它的運作方式是倫理規范遠大于法律訴訟。費老在《鄉土中國》其歸納為“禮制秩序”和“無訟”;梁漱溟將其歸納為“倫理本位”;錢穆將其歸納為“和合”;許烺光將其歸納為“情境中心”。既然熟人社會傾向倫理生活,自然該社會就會把人倫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以通過輿論得到糾正,面子成為人生的追求,關系成為生活的基礎。而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為關注的。可是,如果一個社會形態走向了都市生活,變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區,走進了互不相認的市場,那么我們無論如何強調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勁無處使:一件件觸目驚心的傷害他人事件——從個人到團伙、從組織到企業都在不停地提醒我們,這樣的倫理在如今社會萎縮了,淪落了。
(選自2011年9月20日《光明日報》)
《無主體熟人社會》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第1自然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改革開放30多年來,鄉土中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社會變遷,但是學界對這一變遷的理論研究還不夠。
B.“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離土不離鄉”“新生代農民工”等,都是理論概括,但類似概括太少。
C.《從熟人社會到“無主體熟人社會”》一文,在對中國農村社會問題理論研究上可謂是先走了一步。
D.“無主體熟人社會”這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們這個時代對費老《鄉土中國》中的觀點給予了呼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熟人社會是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種很成熟的社會形態,但是這種形態正在現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體。
B.熟人社會作為一種社會形態正在解體,而無主體熟人社會則從形態或類型上揭示了解體下的鄉土社會的特點。
C.中國式的概念還應具有觸發性,即建構一個概念就要對這個概念進行定義,使其具有操作性,為實證研究提供便利。
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會的關系比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會,其運作方式就是倫理規范遠遠大于法律訴訟。
3.根據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對鄉土中國發生著的社會變遷,我們之所以還多是停留在經驗描述性、成果總結性的水平上,是因為尚未有現成理論和概念可用。
B.傳統與現代在中國社會從來不是二元對立,盡管也有學者誤認為它們對立,所以解釋中國的有效概念應是有張力、交融性的概念。
C.因為熟人社會會把人倫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傾向倫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關系都能發揮其作用,這是儒家思想最為關注的。
D.如果一個社會走向了都市生活,變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區,走進了互不相認的市場,那么儒家思想發揮其作用就失去應有的載體。
《無主體熟人社會》閱讀答案
1.B(“理論概括,但類似概括太少”錯,應為“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語言,理論性不強”)
2.C(“構建一個概念就要對這個概念進行定義,使其有操作性,為實證研究提供便利”錯,這正是文本所否定的)
3.C(因果錯位,“熟人社會會把人倫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傾向倫理生活”應為“熟人社會傾向倫理生活,所以就會把人倫秩序放在首位”)
看了“無主體熟人社會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