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體認家庭為社會之本閱讀答案
《重新體認家庭為社會之本》閱讀材料
細節難免藝術虛構,但鄭家在歷史上是赫赫有名。其逐漸修訂而成的家規168條,放在今日,有很多對個人自我修行仍有實踐價值的指引。但譬如基本不讓女性與娘家人走動,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錢,收支由大家族統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難以接受。
尤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點出的此片主旨:治國必先齊家。從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與國的關系,繞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來了。
《大學》將齊家擺在治國之前,首先是因為對治理國家者必須要有極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個人成長與修行場所。
儒家認為,若治國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必然會心中充滿雜念,帶來治理困境。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間最自然的父母養育之情與兄弟手足之愛,有人與人之間基于自然的界限與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良好的家教,是培養合格治國者的基本環節。
中國主流傳統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貞定個體價值的思想與工夫,同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均有一定差別,可被稱為不偏執于極端的小共同體主義。它強調個體的終極價值,以避免各種人為捏造的集體對個人尊嚴和權利的侵害,但也將個體從家庭與天地這個根本處,放置在與他人和世界的脈絡中,避免原子式個體可能帶來的孤獨、過度欲望與價值虛無。這種由內而外自然生長出來的個體價值觀,光明中正,是治國者的必備心性素質。
齊家對治國之所以重要,還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種日常事務需要處理。作為規則的禮法,由外而內地規范族人的行為與思想。治家的經驗才干,是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氣貫通,而不是相互背反。正是在這種融“家族規矩”于“個體人格”的生存結構中,“江南第一家”養育出來的鄭家子弟,無論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進退有據,維系鄭家幾百年于不墜。
但理想與現實之間,可能隔著不小的距離。一方面,家族中不止是陽光,遇到不負責任的家長怎么辦?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態承載的價值觀,與以平等個人為本位的法律觀之間,在清末以張之洞、勞乃宣對陣楊度、沈家本等人的禮法之爭中,曾有過激烈辯論。正當防衛是否適用于尊長,就是一個核心爭議點。如果像鄭家曾推行的那樣,將個人財產權利壓縮到最低限度,個體人格的保障,也難免受影響。說到底,家庭是個人充分實現人性有情有義的土壤,而不能是障礙。
這種關系,也存在于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中。今天,類似楊度與后來的一些激進革命者那樣,將大家族看成國家的敵人,要將個人從中“解放”出來才能成為合格“國民”的觀點,已沒有辯駁的必要。但就像厘清個人與家庭之間的關系一樣,如何厘清個人與國家、家庭價值與國家正義之間的關系,讓國家成為個人充分實現人性有情有義的土壤,是更需要我們思考和改進的。
(選自《南方周末》2016年3月21日)
《重新體認家庭為社會之本》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家歷經數百年長盛不衰,在歷史上赫赫有名,這個成百上千乃至幾千人的大家族被譽為“江南第一家”。
B.鄭家重視禮法治家,其逐漸修訂而成的家規共有168條。至今,這些家規有很多對個人自我修行仍有實踐價值的指引。
C.鄭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動畫劇,就是因為“廉政”賣點:鄭家幾百年來無一出仕為官者因貪污而被罷官。
D.這部動畫劇《鄭義門》在第一集里就點明了此片的主旨:治國必先齊家。從家與國的關系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家庭是個人成長與修行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家教和對家族各種日常事務的處理有助于培養合格治國者,因而《大學》將齊家放在治國之前。
B.盡管鄭家的禮法治家等方式維系了家族幾百年來的良好發展,但也有些凌駕于個人之上的“家族規矩”可能會使個體人格保障受到影響。
C.齊家與治國有相通之處,處理大家族日常事務,是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而于其中所練就的經驗才干,于治國具有重要意義。
D.不偏執于極端的小共同體主義強調個體的終極價值,不必遵從群體規則的限制,避免各種人為捏造的集體對個人尊嚴嚴和權利的侵害。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家的故事在搬上熒屏之時固然會有一些藝術的虛構,但它卻從某個角度引發了人們對于齊家的重視,從而激起人們對家庭教育、個體人格發展的關注。
B.鄭家的家規,既對個人自我修養極具實踐指引價值,但也在實行過程中暴露出家族形態承載的價值觀和平等個人為本位的法律觀之間相互矛盾的問題。
C.個體在接受良好的家教、養成光明中正的心性、汲取家庭管理中的經驗教訓、將家事貫通于國事和天下事的前提下,就能成為“廉吏”、合格的治國者。
D.個人與家庭、個人與國家、家庭價值與國家正義之間會存在一些矛盾,而正確處理這些關系,讓國家為個體發展提供良性土壤,需要我們思考和改進。
《重新體認家庭為社會之本》閱讀答案
1.C(“廉政”賣點只是“鄭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動畫劇”其中的一個原因。文章從“鄭家故事所拍成的動畫劇”談起,中心論點是“家庭是社會之本”,說明該劇的教育意義遠不止反腐倡廉。)
2.D(“不必遵從群體規則的限制”表述意思與原文不符,“不偏執于極端的小共同體主義”同樣要求個體應該服從群體規則。)
3.C(“就能成為……”語氣顯得絕對。光明中正的心性、格物致知的態度、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這些都是一個治國者理應具備的一些條件,無疑會為成為合格的治國者奠定基礎)
看了“重新體認家庭為社會之本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