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閱讀練習及答案
《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閱讀材料
戲曲的藝術形式也具有鮮明的民間性,通俗易懂是戲曲的重要品格,于“淺處見才”是戲曲作家追求的目標。多數古代劇作選擇了“一人一事”,“一線到底”的結構模式。而且,元雜劇和宋元南戲絕大多數劇作具有口語化特點;明清傳奇和雜劇文人化色彩較濃,有些劇作追求文詞的華美典雅,崇尚用典,但多數還是用白話寫成的,即使是寫文人生活,大多也是通俗的,這類作品中的少數唱詞,不讀書的婦人小兒雖然不能“一望而知”,但其大意主旨還是容易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
(鄭傳寅《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
《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閱讀題題目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俗文學包括小說、戲曲、變文、彈詞等重要文體,但詩歌與散文不屬于俗文學。
B.古典戲曲劇目中,有的劇目出自士大夫之手,但大量的劇目還是出自民間藝人或書會才人之手。
C.古典戲曲劇目反映的是統治階級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揚神仙道化、為封建王朝歌功頌德的作品。
D.多數的古代劇作采用的是“一人一事”“一線到底”的結構模式,這也正是戲曲“通俗易懂”的一種藝術表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明清時期那些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與統治階級和主流文化之間有一定的矛盾,他們多數人借用戲曲這種民間文學藝術樣式進行創作。
B.明清傳奇、雜劇的作者多為文人,且多為碩學名儒,所以他們的劇作往往屬于雅文學。
C.元雜劇和宋元南戲絕大多數劇作追求著于“淺處見才”的創作目標,在作品中具有口語化的特點。
D.古典戲曲中的許多劇作可以稱得上古代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因為它們主要描寫的是普通人等“瑣屑”的日常生活。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傳奇、雜劇出于對主流文化的反叛,思想傾向和藝術旨趣與民間文化有著一些相通之處,所以清朝纂修的《四庫全書》沒有收錄它們。
B.判定一種藝術樣式的雅俗,不能看作者身份,因為像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也創作傳奇、雜劇,而應該看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藝術旨趣。
C.明清時期文人化色彩較為濃厚的傳奇和雜劇,有的作品追求華美典雅的文詞,崇尚用典,這種唱詞對不讀書的婦人小孩來說恐怕是難以“一望而知”的。
D.即使是以歷史為題材去描寫英雄和國王的中國古代戲曲,也會與描寫天神、國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戲劇中大部分的悲劇有所不同,更多地顯現出家長里短的世俗趣。
《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閱讀題答案
1.C(擴大了范圍,“出自士大夫之手的戲曲劇目” “主要反映的是”)
2.B(屬于雅文學——原文“雖然有雅化傾向,但其思想傾向和藝術旨趣與屬于主流文化的正統詩文并不完全相同,而與民間文化仍然有著一些相通之處”)
3.B(“不能看作者身份”錯,原文是并列關系“既要看”)
看了“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