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的虛擬性閱讀答案
《戲曲藝術的虛擬性》閱讀材料
在既有限又開放的戲曲舞臺上,戲曲藝術的虛擬性和真實性是辯證的統一。真實性是基礎,虛擬性是輔助,生活是實,藝術是虛,藝術創造的過程是以實生虛,又以虛來表現實的過程,沒有生活的真實,就沒有藝術的虛擬,沒有藝術的虛擬,就體現不出舞臺上生活的真實。真實性是虛擬性賴以生存的源泉和土壤,虛擬性是真實性藝術再現的形式和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戲曲的虛擬性,是由劇作家、導演和演員創造和表現的,但卻離不開觀眾的參與,是在劇作家、導演、演員和觀眾的互動中完成的。這種互動,包括觀眾對虛擬時空、虛擬環境、虛擬動作的認知,也包括對虛擬人物感情世界的認識,進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強烈的共鳴。演員逼真的虛擬,可以將靜坐的觀眾引入或山川江海,或軍營山寨,或行舟乘轎,或舉杯相慶之中。如果沒有觀眾參與互動,沒有觀眾的理解和共鳴,再美的虛擬也只能是孤芳自賞。(摘自2015年2月10 日《光明網》,有改動)
《戲曲藝術的虛擬性》閱讀題目
6.下列關于“虛擬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虛擬性,是戲曲藝術的核心成因,也是戲曲藝術程式化、體系化表現手法的精髓和靈魂所在。
B.虛擬性,是戲劇藝術家遵循戲曲藝術的基本規律對生活的精準提煉,是中國戲曲藝術最顯著、最本質的特征之一。
C.虛擬性,是演員打破舞臺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描摹客觀景物形象的細致動作和虛擬化表演,將觀眾引入特定戲劇情境的一種表演方式。
D.虛擬性,是演員運用詩歌創作的“比興”手法和繪畫的寫意手法進行虛擬表演,它充分體現了東方藝術的美學見解。
7.下列關于“戲曲虛擬性的特性”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白蛇傳》中演員把艄公活動的舞臺合理假定為游船,虛擬出游船左右晃動的戲劇情境,展現了戲曲虛擬性中的假設性特性。
B.脫離了真實性,戲曲虛擬的對象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米之炊,無法引領虛擬表演的欣賞對象走進假定的戲劇情境。
C.在既有限又開放的戲劇舞臺上,戲曲藝術往往憑借以實生虛,以虛來表現實而達到虛擬性和真實性的辯證統一。
D.即使沒有觀眾的參與,戲曲的虛擬性也能在劇作家、導演和演員的創造、表現和充分互動中得以完成。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戲曲致力于打破舞臺對時空變換的限制,重視敘事文學時空變換的自由,這可以通過戲曲虛擬性得到實現。
B.正因為戲曲虛擬性具有假設性的特性,演員才有可能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虛擬、夸張和想象,使生活真實得以藝術再現。
C.追求實景效果和實際效應,會導致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臺時間和空間中難以實現,可見戲曲虛擬性并非源于生活的實踐。
D.演員逼真的虛擬表演、觀眾的參與互動以及觀眾的理解與共鳴,是實現戲曲虛擬性的重要條件。
《戲曲藝術的虛擬性》閱讀答案
6.D (“運用詩歌創作的“比興”手法和繪畫的寫意手法進行虛擬表演”的說法與文不符)
7.D(“沒有觀眾的積極參與”說法文中無據)
8.C (“戲曲虛擬性并非源于生活的實踐”的說法錯誤)
看了“戲曲藝術的虛擬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