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閱讀練習及答案
《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閱讀材料
在由縣級官員主導而成的鄉村社會權力網絡中,里正、村正這樣的基層實際管理者成為重要的網絡節點。經由里正、村正的上傳下達、左右協調,權力網絡得以運轉并最大程度地為朝廷管理縣以下地域。對村民來說,里正、村正代表國家意志對鄉村百姓進行管理;對朝廷來說,里正、村正生活在鄉村社會當中,是村民的一部分。所以他們處于一個微妙的境地,既不敢也不想與朝廷對抗,又不能完全站在朝廷的立場。從朝廷的角度,既不得不依賴于他們,又經常借機加以懲處打壓。里正、村正處于鄉村社會事務、經濟事務的中心,上下有事均責成在他們身上,是朝廷、州縣和村民的交匯點。
《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閱讀題題目
6、下列對唐代“鄉里”的認識,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從官府的文書格式看,鄉被中央政府看作是最低一層的管理層級,正式納入官府系列。
B. 到了貞觀十五年,雖然鄉作為區塊名稱仍存在,但是鄉官之制被廢除,而賦予里正以管理“鄉”的權利。
C. “鄉”“里”作為一種設計概念,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遭到了鄉村居民的抵觸與消解。
D. 貞觀十五年后,鄉里制逐漸向鄉村制轉化,官府直接面向“村”而不是面向“鄉”成為相對合理的選擇。
7、 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一段由鄉在唐朝地位的變化,引出鄉官之制的廢除,管理鄉的權利轉到了“里正”身上,引出下文。
B. 第二段承上文由“里正”引出“里”,介紹唐代鄉里制向鄉村制的轉化,并解釋了鄉里制的不合理之處與鄉村制出現的必然。
C. 第三段從賦役征派的角度介紹唐代鄉村社會權力運作的基本模式,再一次證明了里正在鄉村權力網絡的節點地位。
D. 第四段承上文鄉村權力運作的基本模式,介紹了里正、村正在權力網絡中的作用,并從里正、村正的身份角度揭示朝廷與里正、村正的微妙關系。
8、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 唐代的官府文書,由尚書省下發到州,再到縣再到鄉,最后到村,都稱為“符”。
B. 鄉村文化習俗活動、糾紛調解也是鄉村權力運作的基礎,但并不是最基本的模式。
C. 鄉村社會權力網絡由里正主導,其四項職責是“按比戶口,課置農桑,檢查非違,催驅賦役”。
D. 對朝廷來說,里正、村正既是依賴的對象,又是需要懲處打壓的對象,有事責成他們。
《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閱讀題答案
6答案:B(A項,原文第二段說“鄉”是“非正式官方系列”;C項,“遭到了鄉村居民的抵觸與消解”無中生有;D項,從第二段最后一句“由非正式納入官府序列但又受官府嚴密掌控的“鄉”直接面對自然形成的聚落“村”成為相對合理的選擇”可知政府還是要通過“鄉”的,并不是不“面向鄉”)
7答案:C(“再一次證明了里正在鄉村權力網絡的節點地位”不當,選文第四段才論述了里正、村正在鄉村權力的網絡節點地位。)
8答案:D(A項無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最后到村”;B項偷換概念,原文只是提到他們是鄉村權力運作的“”載體),而不是基礎;C項張冠李戴,原文明確提到鄉村社會權力網絡是“由縣級官員主導而成”。)
看了“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