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社會的成年禮閱讀答案
《傳統社會的成年禮》閱讀材料
古代中國最具有成年禮性質的人生禮儀是冠禮和笄禮。冠禮與笄禮如果從最鮮明的外部特征看就是發式的改變。發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體面貌特征,以頭發的裝扮來顯示年齡階段,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與文身繡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禮俗有著同一象征意義。結發加冠與結發加笄都是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與心理兩方面),較原始的冠禮大概是在成年男子頭上加布,并有一定的齋期,表示一種與日常生活的隔離。
根據《儀禮》、《禮記》等古代經典對冠禮、笄禮的記述,我們大致可知道冠笄之禮有如下幾個主要規定:一有具體的年齡標準,男子20歲行冠禮,女子15 歲行笄禮:二有特定的地點,冠禮在家廟舉行,長子在廟的正位舉行,庶子則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儀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賓,即用占卜的形式為冠者選擇日期和來賓,接著在選定的日期那天由嘉賓主持加冠儀式,行三加之禮,初加緇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三加時嘉賓還頌念不同的祝辭,表達對冠者的良好祝愿。加冠以后,要拜見母親,然后由來賓為冠者“命字”,冠者有了新取的字后,就出見鄉鄰與尊長。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禮的中心內容,其主要意義就是以特定的儀式將生命個體從幼年轉向成年,從生物人轉向社會人,從被保護者變成保護者。冠禮是個體成為社會成員的通過儀式,此后冠者就有祭祀神靈、出征、婚娶以及承擔其他社會責任的資格。
宋代統治者積極復興儒學,鼓吹禮義綱常,冠禮受到重視,并根據社會生活的實際情形,對古代的冠禮作了局部的調整。明代是冠禮得到較多施行的時代,我們從明人文集與地方志中可以見到較多的民間舉行冠禮的情形。加冠年齡一般人都在16 歲至20歲。冠禮的儀式一般較為簡潔隨意,舉行冠禮的時間,民間遵循古代歲首加冠的傳統,一般都沒有訓誡之辭與三加的儀式,加冠的冠服已經變成了明代的網巾。網巾雖然仍舊傳承著古代以來的束發功能,但它已很難喚起人們在加冠時節的神圣意識,莊嚴的成人儀式成為習俗相沿的家庭禮節。清代改變了漢族的傳統發式,冠禮束發的標志意義由此失落,這不能不說是對傳統冠禮的一大打擊。標準形式的冠禮隨著人們發式的改變,無以施行。
(摘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傳統社會的成年禮》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我國古代成年禮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史社會情境發生變化,成年禮的社會文化意義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
B.成年禮作為成年(或成熟)的標志性儀式,在人類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C.成年禮最明顯的外部特征就是發式的改變,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禮的中心內容。
D.成年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的形式,古代中國最具有成年禮性質的人生禮儀是冠禮和笄禮。
小題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據考古資料和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上古社會的先民會拔去上頷的一對側門齒以及犬齒以示長大成人。
B.中國古代冠、笄之禮的年齡規定:男子20歲行冠禮,女子15 歲行笄禮。
C.冠禮是個體成為社會成員的通過儀式,據《儀禮》等經典的記述,三加之禮(即初加緇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是非常莊嚴的特定儀式。
D.宋代重視古代的冠禮并對其作了局部的調整,是為了復興儒學,讓其符合禮義綱常。
小題3: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拔牙是古越人長大成人的標志,拔下的牙既可作為身飾也許也是他們婚配時的信物。
B.通過古人的發式、冠服等我們可以了解古人年齡階段的一些信息。
C.古代冠禮加冠的冠服往往能喚起人們在加冠時節的神圣意識。
D.清朝剃發結辮,標準形式的冠禮無以施行,但成人禮俗不會由此中斷。
《傳統社會的成年禮》閱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2:C
小題3:A
看了“傳統社會的成年禮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