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文化的本質特性閱讀練習及答案
《儒學文化的本質特性 》閱讀材料
儒學具有經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們做到“知行合一、躬行為務”。所謂經世致用,就是要堅持將儒學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張應用于個人的修養和國家、社會 的治理,也就是儒學大家們堅持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實干興邦”。在中國西漢時期,著名儒學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 針,為漢武帝所采納。實行這一方針的目的和實質,就是要把積極進取、致用為上的儒家學說確立為治國理政的主導思想。正是由于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 充分發揮了治國理政、開物成務的實踐功能,才不僅成就了它對中國文明發展不斷作出重大貢獻,而且保證了它不斷從社會實踐中吸取養分,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也 是儒學能夠長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個法寶。
儒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所以它能夠“因時達變、推陳出新”。主張“惟陳言之務去”、棄舊而圖新,反對蹈常襲故、陳陳相因,是中國歷代儒學學者和儒學工作 者為學與治世的共同追求。儒學產生以后的兩千多年間,經歷過多次大的自我更新與演進。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對傳統儒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改造,弘揚和發展 儒學所蘊含的思想精華,使之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正是由于中國歷代儒學學者、儒學工作者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政治 家,不斷根據時代條件、歷史使命和社會實踐發展變化的需要,適時推動儒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才保證了儒學與不斷前進的社會實踐同在,與長流不息的 文明之河共進。
《儒學文化的本質特性 》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儒學的本質特征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兼收并蓄其他的學說,與其他學說共存,在共存之中取長補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這些表現了儒學的開放包容的特性。
B. 在治學與治世上,主張“惟陳言之務去”、棄舊而圖新,反對蹈常襲故、陳陳相因,這些都是儒學經世致用的特性。
C.儒學的經世致用,就是倡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實干興邦”,將儒學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張應用于個人的修養和國家、社會的治理。
D. 求實、求真、求是是儒學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中國儒學在文化的發展歷程,都對自身思想存在的問題,加以了指出和糾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當佛學傳入中國后,儒學不僅與之共存,而且將其引為自己的借鑒取長對象,這體現了儒學開放包容的特性。
B. 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為 “顯學”,只是因為儒學學習了其它諸子百家的學說,并從中吸取了思想營養。
C.中國歷代的文人,不斷根據時代條件、歷史使命和社會實踐發展變化的需要,適時推動儒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D.儒學能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離不開對傳統儒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改造,離不開對儒學精華思想的弘揚和發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學的經世致用,保證了它不斷從社會實踐中吸取養分,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也是儒學能夠長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個法寶。
B. 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充分發揮了治國理政、開物成務的實踐功能,對中國文明的發展不斷作出重大貢獻。
C.西漢時期,因為把積極進取、致用為上的儒家學說確立為治國理政的主導思想,所以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
D.儒學在中國產生以后的兩千多年間,能夠存在和發展,并傳播到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質特性共同決定的。
《儒學文化的本質特性 》閱讀題答案
1.D。 絕對化錯誤。原文是“在古往今來的中國儒學界所在多有”。
2. B。 曲解文意“儒學學習了其它諸子百家的學說,并從中吸取了思想營養”只是原因之一。
3. C。原文中是目的關系,“實行這一方針的目的和實質”,選項曲解為“因為把積極進取……所以漢武帝……”因果關系。
看了“儒學文化的本質特性 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