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閱讀答案
《病毒》
一旦病毒依附上細胞,它有幾種方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在細胞膜上開一個小洞讓它進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將它們的包膜與細胞膜融合而使它們進入細胞。
當病毒進入細胞,它就開始回復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們必須更進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個活的細胞和病毒中。它們有兩種基本種類——DNA和RNA。DNA構成基因組合。這意味著一個特定的DNA里儲藏了構造和維持一種特定生物體的信息。DNA是怎樣決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細胞和生物體制造蛋白質。不同的DNA產生不同的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構成不同的生物體。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細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當信息的傳遞者。它將信息從DNA(在所有細胞的細胞核中)傳遞到合成蛋白質的地方(在細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樣造出正確的RNA,RNA又同樣制造出正確的蛋白質。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會兩樣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傳遞者而是基因物質。
病毒進入并強迫細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須有一些蛋白質和核酸的組合與細胞的類似。這種與正常分子成分驚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來自病毒對細胞或它的宿主長期的適應。實際上,自從地球上有生命以來,病毒和細胞就共同存在,共同進化。
有一種曾經很流行的說法,認為病毒是在細胞之前出現的。這種說法現在看來不太好。一種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說,病毒是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
隨著時間的變遷,這些“逃出來的基因”提高了獨立的能力,能自我復制,在細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對它們的宿主細胞越適應的病毒,危害性越小。這就是病毒進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沒有危害,但那些進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則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復4 000種人類混亂基因的特殊能力。把準確的基因附在經過處理沒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進入有缺陷的細胞,這是修復這些細胞最好的方法。這種基因療法還可能用來修復癌細胞的DNA。
(選自《在巖石上漂浮》,有刪改)
《病毒》習題及答案
1.下列關于“病毒”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病毒實際上是很小的、無生命的、懶惰的顆粒。它沒有進食、產生能量、生長、對環境的改變作出反應的生命活動。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構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層蛋白質組成。這層蛋白質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細胞膜——然后病毒進入細胞。
C.病毒只對特定的細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條件下,病毒與合適的細胞的幾千次撞擊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們正確地連接。
D.病毒和細胞共同存在,共同進化。病毒對它們的宿主細胞越適應,危害性就越小;而那些進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則是巨大的。
解析:D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論述類文本閱讀的命題者常將選項的干擾點設置在以下幾大對應關系上:部分與整體、夸大與縮小、原因與結果(因果顛倒或強加因果)、已然與未然(“尚未發生的事情”轉述為“既成事實”或反之)、或然與必然(“可能是”轉述為“必然是”或反之)、言此與言彼(答非所問、張冠李戴或偷換概念)、肯定與否定(顛倒是非)等。善于識破選項陷阱,無疑是提高答題準確率的關鍵。A項,原文第一段中說:“當它呆在細胞外時,它實際上是很小的、無生命的、懶惰的顆粒。”選項中,拋卻“當它呆在細胞外時”,失之偏頗。B項,原文第二段中說:“所有的病毒都由兩部分組成:核酸構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層蛋白質,在有些情況下是脂肪或類脂的包膜。”即并非所有情況下“病毒都由核酸構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層蛋白質組成”,而且使病毒依附上細胞膜的也可能是類脂包膜。C項,原文第二段中說:“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對特定的細胞起作用。”是“通常的病毒”,言外之意,還有一些“特殊的病毒”,選項中說“病毒只對特定的細胞起作用”便是以偏概全了。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細胞,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方法就是,將它們的包膜與細胞膜融合而使它們進入細胞。
B.DNA控制細胞和生物體制造蛋白質,不同的DNA產生不同的蛋白質,不同的蛋白質構成不同的生物體,DNA就是這樣決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細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當信息的傳遞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傳遞者,是基因物質。
D.病毒強迫細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須有一些蛋白質和核酸的組合與細胞的類似,這種驚人的相似性來自病毒對細胞或它的宿主長期的適應。
解析:A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的基本是:①整體閱讀,整體感知原文;②找到該題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區域;③對該段落或區域內容要點進行概括與分析;④將選項中的相關信息與這些概括與分析進行對照,從而得到本題的答案。原文第三段說:“一旦病毒依附上細胞,它有幾種方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在細胞膜上開一個小洞讓它進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將它們的包膜與細胞膜融合而使它們進入細胞。”由此可見,方法有很多種,并非僅選項中所言。
3.從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3分)( )
A.“病毒是在細胞之前出現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
B.病毒作為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獨立的能力,能自我復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圍極廣,它們對所有的細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統對它們無能為力。
D.把準確的基因附在經過處理沒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進入有缺陷的細胞的基因療法,可能用來修復癌細胞的DNA。
解析:D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原文第九段中說:“有一種曾經很流行的說法,認為病毒是在細胞之前出現的。這種說法現在看來不太好。一種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說,病毒是在很久以前從它們的細胞中逃出來的基因物質。”即作者認為前者不如后者有說服力,但不代表前者錯誤,后者是真理。選項中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B項,原文第十段中說“隨著時間的變遷,這些‘逃出來的基因’提高了獨立的能力,能自我復制,”說明“逃出來的基因”提高獨立能力是隨著時間的變遷而形成的,而非選項中“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獨立的能力,能自我復制。”C項,原文第二段中說“狂犬病和感冒則是最明顯的例外,它們能感染的范圍極廣”,雖然是“范圍極廣”,但也絕非“它們對所有的細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統對它們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