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王小波閱讀答案
《我的兄弟王小波》閱讀材料
詼諧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歡笑謔,經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東西。飯桌上是他馳騁談鋒的地方,時常妙語如珠,以馬克•吐溫式的幽默,惹得眾人噴飯。他對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當時叫《頑童歷險記》大為傾倒。他把這本書翻了又翻,直到它成為一堆碎片。在我看來,他就是那個頑童。
當時的北京郊區,有不少白楊夾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筆直的大道上駕車東行。駕的當然是自行車。當時我們在有節奏的鏘鏘聲中騎車東進,眼前大道如弦,兩邊的曠野向遠方伸延,真是大塊煙景,不禁心旌蕩漾。我想起古人的詩句,就大聲念起來:“大道直如發,春日佳氣多;五陵貴公子,雙雙鳴玉珂。”小波在旁邊縱情大笑。比起詩中的境界,我們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補丁衣服,騎著破車,與五陵貴公子有一定差距,但這點可以用想象來補足。我們想象自己鮮衣怒馬,玉面綺貌,在長安大道上行進。隨著馬背的顛簸,玉珂輕叩,發出有節奏的清音,若合符節。而腳蹬子有規律的撞擊,把我們的想象與現實彌合得天衣無縫。
腳下的路好像永遠走不到頭,我們也愿意永遠這樣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國。那是一個令人沉溺的境界。我們在不息的穿越空間中陷入夢境,一切都沒入薄暮之中,空氣也變得粘稠而滯重……當從夢境中醒來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不傳之秘,那就是天國和人間、王子與貧兒、古代和現代的間距其實其薄如紙,只要我們愿意,就可以在兩重世界間自由穿行。這種意思,好像成為小波的一個思維習慣。在他的歷史小說里,他把現實和歷史自由鉸接,用二者之間的反差和氣氛變換制造出一種特殊韻味,傳達出他內心的感覺。
那時的小波,因為年紀尚幼,沒有寫過什么東西,但卻在積累著美的印象,孵育著自己的趣味,或者說,一顆趣味的內丹。
在我看來,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有一顆自己的內丹。他們行住坐臥,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著這顆內丹,像練氣士一樣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間的精氣,使這顆內丹在感覺的滋養中成長。當內丹大成時,它會以一種奇異的方式與外界發生感應,此時藝術家趣味大成,進入一種高超的境界,談笑咳唾,皆成珠玉。這種內丹實際上就是一種對純美境界的把握,一種至高的品位。人們喜歡小波的作品,實際上是喜歡他的品位。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刪改)
《我的兄弟王小波》閱讀題目
小題1:在作者眼中,王小波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小題2:這篇傳記在材料的選取使用上有什么突出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小題3: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文本舉例分析。(4分)
小題4:文章結尾處說,“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有一顆自己的內丹”,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一看法的理解。(6分)
《我的兄弟王小波》閱讀答案
小題1:①耽于冥想,被誤解的異類(答“不服管教”“叛逆”也可);②玩得投入,看書奇快;③天性詼諧幽默;④想象奇特,喜歡在歷史與現實之間自由穿行;⑤養成了獨特的藝術趣味,作品有至高的品位。注:每個要點1分,任意答出4個要點即可得滿分4分。
小題2:①真實性(生活化),注意捕捉人物在生活里的細節來表現人物本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2分)②典型性,選取能表現人物的藝術趣味的養成的典型事例來寫,多角度地展現了人物風貌。(2分)
小題3:①口語化,通俗易懂而又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同時傳達出濃濃的兄弟情義;(2分)②幽默,運用夸張、比喻等修辭,在輕松詼諧的語言中寫出了王小波獨特的精神氣質。(2分)③文字典雅。有底蘊,不淺俗,如對“兩重世界間自由穿行”的表達與認識,關于“內丹”的描述和見解,都透著濃厚的文化底蘊。(2分) 注:指明特點各占1分,舉例各占1分;答出兩個特點即可給滿分4分。
小題4:①內丹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一種美感體驗,是一種獨特的不流于俗的趣味;(2分)②內丹養成之后,會成為藝術家認識外部世界的奇異方式,使藝術家進入高超的藝術境界;(2分)③內丹實際上就是藝術家的至高的品位,彰顯著他們對純美境界的把握能力。(2分)
看了“我的兄弟王小波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