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鐘聲閱讀答案
《消逝的鐘聲》閱讀材料
⑤這時候,晚祈的鐘聲敲響了——唔,就是這聲音,就是它!這就是我曾聽到過的那種縹縹緲緲響在天空里的聲音啊!
⑥“它在哪兒呀,奶奶?”
⑦“什么,你說什么?”
⑧“這聲音啊,奶奶,這聲音我聽見過。”
⑨“鐘聲嗎?啊,就在那鐘樓的尖頂下面。”
⑩這時我才知道,我一來到世上就聽到的那種聲音就是這教堂的鐘聲,就是從那尖頂下發出的。⑾暮色濃重了,鐘樓的尖頂上已經沒有了陽光。風過樹林,帶走了麻雀和灰喜鵲的歡叫。鐘聲沉穩、悠揚、飄飄蕩蕩,連接起晚霞與初月,擴展到天的深處或地的盡頭……
(11)不知奶奶那天為什么要帶我到那兒去,以及后來為什么再也沒去過。
(12)不知何時,天空中的鐘聲已經停止,并且在這塊土地上長久地消逝了。
(13)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兒園在我們去過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當年帶我到那兒去,必是想在那幼兒園也給我報個名,但未如愿。
(14)再次聽見那樣的鐘聲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個小時飛機,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麗的城市,一走進那座城市我就聽見了它。在清潔的空氣里,在透澈的陽光中和涌動的海浪上面,在安靜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隨時都聽見它在自由地飄蕩。⒁我和妻子在那鐘聲中慢慢地走,認真地聽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個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對于故鄉,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⒂人的故鄉,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故鄉。
《消逝的鐘聲》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文章開頭用“張望”“終于”“一直猜想”等詞,流露出作者幼時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也為下文寫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做了鋪墊。
B.文章第二段寫我與奶奶的對話很是簡潔,樸實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時的作者來到外邊世界時不聽奶奶話的一面。
C.第⑩段劃線句子屬于景物描寫,通過“帶走了麻雀和灰喜鵲的歡叫”“擴展到天的深處或地的盡頭”等語句,突出了鐘聲的洪亮。
D.“琴聲一響,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鬧了”。“奶奶的這句話側面印證了幼時的我聽到琴聲癡迷的情態”。
E.本文圍繞“聽到鐘聲”的幾次感受,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更將這一種特殊的人生體驗上升到對“故鄉”新的理解的高度。
小題2:文章題目為“消逝的鐘聲”,但作者卻詳寫了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請加以簡析。(6分)
小題3:請結合本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①請談談對第④段劃橫線句“仿佛有一股溫柔又強勁的風吹透了我的身體,一下子鉆進我的心中”含義的理解。(3分)
簡析第(12)段劃線句“不知何時,天空中的鐘聲已經停止,并且在這塊土地上長久地消逝了”的作用。(3分)
小題4:作者在異地聽到鐘聲時感到“整個世界都好像回到童年,”于是說“對于故鄉,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請結合本文,聯系實際,談談你自己對“故鄉”含義的理解。(8分)
《消逝的鐘聲》閱讀答案
1. BD
【解析】B項中“突出了幼時的作者來到外邊世界時不聽奶奶話的一面”理解淺顯,也不正確,是寫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D項中的“洪亮”顯然與文中的“沉穩”“悠揚”相矛盾。(答對一項得2分,全對得5分)
2.①詳寫童年生活,交代出聽到鐘聲的過程,突出幼時聆聽“晚祈的鐘聲”受到震撼等特殊的感受。(2分)②為后文在異地聽到鐘聲感到“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個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作鋪墊,使“我”對“童年”的感受更加真切。(2分)③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新的理解。(2分)
3.①此句話將聽到的琴聲和歌聲幻化為觸覺的風,(3分)形象地寫出了幼時的“我”聽到琴聲和歌聲后內心受到的洗禮,靈魂受到的震動。(3分)
4.①“故鄉”并不是一片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遼闊無比的心情。②作者童年時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而“晚祈的鐘聲”對他幼小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這是他童年中重要的心靈印記。③當久逝的鐘聲在異地突然響起,童年的生活印記一下就涌現腦海,從而產生了對童年、故鄉的懷念。④其實,我們在異地他鄉時,都會因一個小的事物憶起對過去的某一段生活的回想,從而產生相應的、復雜的感受和心情,這種心情就應是一種特殊的“故鄉”吧。
看了“消逝的鐘聲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