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的黃昏閱讀答案
《馬頭琴的黃昏》閱讀材料
靜默中的惆悵真的是一種美嗎?
遠處的雅倫河如落日下的綢綾,彎彎曲曲地飄動;河畔蒙古包天窗上炊煙高高升騰,扶搖向上,直播云天。大自然毫不夸張的景色,默默地撫慰心靈,感動生命,使人漸漸走出迷蒙的傷感。
蒙古包前的巴音圖老阿爸,頭發如一蓬草,一蓬染滿歲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像一個坑!
凝視遠方,傾聽草原,蒙文字母那樣一動不動。身后懸掛的古長弓紫紅的,仿佛緊繃著他的那塊天空和他的這個黃昏。
夕陽沒滅,影子就不會消失。
巴音圖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熱愛與激情,又拉響了長者般的馬頭琴。
那首世代相傳的《奔馬》出發了,韁閃,蹬動,馬嘶,蹄響,粗獷而悠揚,豪放又恬潤,有節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懷,令人不可抑制。黃昏漸漸逼近馬頭琴了,馬頭就拼力昂動,大聲歌唱,我覺心熱亦心疼。
力量涌動著,留戀強烈著,大草原卻很自然地下沉著。天邊的晚霞依然絢麗,一片片潑灑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驅趕海浪般的馬群,姑娘駕起云朵一樣的羊群,把牧歸的鞭花撒進起伏的琴曲,套馬桿是他們沒有盡頭的道路。
幾頭拉著勒勒車的牛,不抬頭,也不張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們知道自己是牛,也許懂得老牛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
馬頭琴還在轟轟烈烈地響亮,不留余地地迸發著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隨著琴弓流來淌去。蒼老的巴音圖老阿爸,難道在他剩下的時間里沒有疑慮與憂傷嗎?“生命的節奏是愛。”不知道為什么羅曼·羅蘭的話突然響在耳畔。誰能躲過人生的黃昏呢?那么,就去愛,就去奮斗,就去快樂生活,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你還活著。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額吉湖陷進了黃昏,藍藍的,深深的,靜靜的,絕不是一片憂郁,而像巴音圖老阿爸圣潔的心,可容納遼闊的大草原。
女兒塔娜給巴音圖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溫暖中他更加昂奮,馬頭琴的曲調如歡奔的野馬自由而歡快,琴曲漫過我的軀體、靈魂,乃至整個生命。驀然間,我好像撿拾回來許多失去的什么東西,也釋放出正在時間深處的那些靈動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媽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陽,又瞅瞅巴音圖老阿爸,抿著笑熬奶茶去了。
大草原的黃昏不顧一切地彌漫著,沉沉的,重重的,涼殷殷的,可巴音圖老阿爸的馬頭琴卻越拉越有情緒。他對我說:“黃昏果真包圍了我,我就覺得黃昏很美,便用馬頭琴跟黃昏對話。”不由分說的一種降臨,意味著必然失去什么,這是不可置疑的生命方式。而樂于人生的人,不會感到任何苦惱。此刻,我仿佛看見蒙田站在巴黎的梧桐樹下,正與他朋友談論這方面的道理,心里產生了不可控制的涌動。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煙、羊群、馬頭琴,一切都在美麗著黃昏。這時,我想寫詩了。巴音圖老阿爸還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嗎?我忽然明白了:夜的盡頭仍然是如一片綠葉的大草原。(選自《中華活頁文選》2006年第9期)
《馬頭琴的黃昏》閱讀題目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人物形象仍較為鮮明,請根據文章具體內容說說巴音圖是一個怎櫸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上下文,說說這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1)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的盡頭仍然是如一片綠葉的大草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題目的“馬頭琴”和“黃昏”分別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說“靜默中的惆悵真的是一種美嗎?”請你聯系前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為什么產生了這種懷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又為什么從這個懷疑寫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頭琴的黃昏》閱讀答案
1.巴音圖是一個已近垂暮之年的草原牧民,他對生活充滿了熱愛與激情,他能夠勇敢而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和不如意,有著草原一樣寬廣的胸懷。
2.(1)“我”被草原人對生活的樂觀深深地感染震撼,覺得自己開始真正融入草原,要像草原人一樣地生活。
(2)生活中的挫折苦難之后、生活中必然失去的某些東西的后面必然有美好的讓人快樂的一切
3.“馬頭琴”是文章內容的線索,貫穿起全文內容:作者由要去聽琴寫到巴音圖彈琴及自己的感受。同時作者借“馬頭琴”表現主題,因為文中“馬頭琴”又是草原人(巴音圖)精神和靈魂的象征,給作者以啟發,是作者贊美的對象。“黃昏”既交代了作者聽琴的時間和環境,同時在文中又是困難和挫折的象征。
4.(1)走在草原上,綠茵涌來讓人感覺有很多失落;草原的黃昏讓人感覺沉重凄涼,想起前些天過世的娜日斯老阿媽,讓人心情沉痛。
(2)作者由這種懷疑寫起,是用先抑后揚的手法,(或說與后文作者的感受形成對比)先寫這個懷疑后寫自己對生活對挫折的達觀認識,突出聽巴音圖彈琴的作用。
看了“馬頭琴的黃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