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手藝閱讀答案
《活著的手藝》閱讀材料
做家具的人家,以請到他為榮。主人看著他背著工具朝著自家走來,就會對著木料說:“他來了,他來了!”是的,他來了,死去的樹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時候,常愛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無用的枝杈,直擊那厚實堅硬的樹皮,他的鋸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紛落;他的刻刀細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給愛好寫作的我以啟示:我的語言要像他的斧子,越過浮華和滯澀,直擊那“木頭”的要害;我要細致而完美地再現我想象的藝術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這個木匠在我們村里的人緣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懶木匠。他是懶,人家花錢請他做家具,他二話不說;可要請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個小凳子,打扇豬圈門,裝個鐵鍬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沒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別的木匠好說話,一支煙,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趕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廁所滿了,我要把糞水澆到菜地去。找糞舀,糞舀的柄子壞了,我剛好看見了他。遞上一支煙:你忙不忙?不忙,他說。我說,幫我安個糞舀柄子。他說,這個……你自己安,我還有事兒的。他煙沒點上就走了。村里另一個木匠過來了,說:“你請他?請不動的,我來幫你安上。”這個木匠邊給我安著糞舀柄子,邊告訴我說,“他呀,活該受窮,這些年打工沒掙到什么錢,現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鐵的,窗子是鋁合金的,動斧頭鋸子的活少了,他轉了幾家工地說我又不是鐵匠,干不了。他去路邊等活干,讓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邊等,有時一兩天也沒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廣州,有一天,竟想起這個木匠來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著自己的事,一些聲音在我耳邊聒噪:
——你給我們寫紀實吧,千字千元,找個新聞,編點故事就行。
——我們雜志才辦,你編個讀者來信吧,說幾句好話,拋磚引玉嘛。
——你給我寫本書,就講女大學生網上發貼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沒寫,一個也沒答應。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虧待了自己的錢包。我想著這些煩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樣一個天賦極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給人打豬圈門,安糞舀柄呢?職業要有職業的尊嚴。他不懶。但他比誰都孤獨。
春節我回去,聽人說木匠掙大錢了,兩年間就把小瓦房變成了兩層小樓。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見他時,他正盯著一棵大槐樹,目光癡迷。我恭敬地遞給他一支煙,問他:在哪打工?他說: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對我不錯,一個月開5000工資。我說:好啊,這個適合你!他笑笑說:別的不想做。
(選自楊曉敏、郭昕主編《金獎小小說》)
《活著的手藝》閱讀題目
7.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開篇寫“他”小時候就能用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顯示了“他”的木匠天賦,也為后文表現“他”的性格作了鋪墊。
B.懶木匠“他”從小就對木工有興趣和天賦,隨著年齡的增長,憑借他無師自通的雕刻技藝,很善于將木料上的瑕疵變為點睛之筆。
C.在廣州,“我”拒絕了一些人讓“我”寫胡編亂造的東西的要求,主要懶得去做這些煩人的瑣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兒一樣。
D.本篇小說中“我”對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轉變過程,可以使讀者看出現代人在迷茫中尋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E.小說用木匠對木材獨具慧眼的敏銳和雕工的神奇進行正面描寫,用人們對木匠作品的喜愛及對木匠到來的盼望進行側面描寫,突出了木匠技藝的高超。
8.作者筆下的木匠“他”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人物,請簡要概括其性格特征。(4分)
9.小說標題為“活著的手藝”,而隨著工業文明和科技的進步,帶來的卻是傳統手工藝的日趨式微,請結合文本內容和你的認識,談談如何才能讓這些傳統手工藝永遠“活著”。(6分)
《活著的手藝》閱讀答案
7.BC(解析:B“無師自通”缺少文本依據。C都是因為對自我追求的一種堅守。)
8.①不懼世俗。自信而不隨波逐流。②有堅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貧困,也對自己的傳統手藝一如既往地熱愛和敬重。(每點2分)
9.①手工藝者不僅要有自己的堅守,有時還要懂得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②世上的手藝都有著自己的尊嚴和生命,我們必須像敬重生命一樣敬重“活著的手藝”;
③在全社會范圍內,創造良好的適應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每點2分,大意對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看了“活著的手藝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