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耐得住寂寞的純正之人閱讀答案
《沈從文:耐得住寂寞的純正之人》張達明 原文閱讀
沈從文并沒有表現出一絲憤怒,而是微笑著對那位編輯說:“謝謝您的夸獎,我會努力的!”
依然是在那間霉味刺鼻的小房里,沈從文以頑強的毅力,終于于1924年,在《晨報》上發表了第一篇作品。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先后寫下了《邊城》《湘行散記》等,很快名噪文壇。當年他曾報考而沒有被錄取的燕京大學,于1927年派專人上門,聘請他去該校任教。
沈從文先后在上海、武漢、青島、北京等地的大學任教,并編輯多種報紙的文藝副刊。繁重的教學任務,并沒有讓他放棄寫作,反而促成了眾多作品的問世。汪曾祺生前曾說:“沈先生耐得住寂寞的功夫,非一般人所能達到。他能在陋室中對文學的社會功能產生他自己的看法,認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從作品中接觸另外一種人生,從這種人生景象中有所啟發,對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層的理解,沈先生的看法‘太深太遠’,照我看,這是文學功能的最正確的看法。”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逝世后,瑞典的漢學家馬悅然感慨道:“沈先生如果再活上半年,那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非他莫屬。可這個老人,卻對此毫無熱情的。”
1950年后,年僅47歲的沈從文再也不和文學“較真”了,突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一時間,各種猜測紛至沓來。
誰也不會料到,從文壇突然“消失”的沈從文,卻轉入了陌生領域——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飾方面的研究,這讓許多人如墜云霧。
沈從文之所以如此,正是他對人世間蒙辱的超然。他曾在寫給荒蕪的信中說:“幾十年來,只近于單門獨戶開個小小的服務店,把時間送走。回想一下,既對不起國家的期許,也對不起個人的生命,多年來在國內外得來的贊許,實已超過應得的甚多。懔于孔子所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的名訓,一切贊許不免轉成一種不祥的負擔……世事倏忽多變,持平守常,在人事的風風雨雨中,或可少些麻煩。”
于是,他避開熙攘的世事煩擾.一頭鉆進了故紙堆里,專注于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飾方面的研究,沈從文歷經多年潛心研究,寫出了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內容林林總總,巍巍大氣,流動著祥和之美,填補了我國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項空白。
史學家馬長風評價道:“沈先生的學識來自于苦讀后的頓悟,他對文物中呈現出的人性的魅力,其直覺與理念翕合無間,天然無偽,自成一格。他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純正之人,無論他先前的文學作品,還是后來的考古研究,都達到了雄渾蒼涼,物我古今兼忘于剎那的境界!”
相關鏈接
①他(洗從文)是一個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的作家。評論家、文學史家違背自己的良心,不斷地對他加以歪曲和誤解。他寫過《菜園》《新與舊》,然而人家說他是不革命的,他寫《過年》《丈夫》,然而人家說他是脫離勞動人民的……
(汪曾祺《沈從文傳》序》)
②沈從文之所以寧愿待在歷史博物館,這有他多年來養成的迷戀文物考古的因素在起作用,同時也是為了與多事的當代文壇保持必要的距離……沈從文當年選擇退隱于文物研究,其實也是他作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對自己獨立人格的某種堅守姿態。即使在十年浩劫期間,個人生存都成了問題,但沈從文對“物質文化史”’的研究依然癡心不減。 (李遇春《沈從文晚年舊體詩創作中的精神矛盾》)
《沈從文:耐得住寂寞的純正之人》閱讀習題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沈從文在最初從事文學寫作時,總想盡快發表作品,顯得有些急功近利,結果投出去的稿子往往一去不返,杳無音信,但這并沒有動搖他寫作的決心。
B.沈從文經過不斷地學習與寫作,終于在《晨報》上發表了第一篇作品,后來名噪文壇,甚至曾拒錄他的燕京大學聘請他到校任教以作補償。
C.文中引用了沈從文寫給荒蕪的信中的一段話,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懂得自我反思、胸懷博大的文人形象,同時也使文章更為真實可信。
D.沈從文的作品曾經被評論家、文學史家歪曲和誤解,這是因為沈從文的作品中呈現的是另外一種人生,這種人生景象與現實生活差距很大。
E.本文語言平實,重點寫了沈從文在文學、文物考古及古代服飾研究上的探索歷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在人生中的寂寞而執著的追尋之路。
(2)在走向寫作這條路時,沈從文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艱辛。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6分)
(3)“耐得住寂寞”是汪曾祺和馬長風對沈從文的共同評價,那么沈從文的寂寞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沈從文的后半生選擇了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飾方面的研究,有人說這是對當時的文壇與社會現實的一種逃避,你贊同這一觀點嗎?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8分)
《沈從文:耐得住寂寞的純正之人》參考答案
(1)C F(答E給3分,答C給2分,答A給1分,答B、D不給分)
(2)①生活艱苦困窘:家境貧困,曾過著流浪式的生活,后租住在北京一間霉味刺鼻的小房里堅持寫作。
②文學基礎薄弱:文化程度低,不能繼續求學深造,雖自學寫作,但連基本的標點符號等都用不好。
③經歷失敗,承受屈辱:曾向報刊編輯求教,卻被人當面挖苦打擊。(每點2分)
( 3)①陋室中堅持寂寞地創作,從寫作開始,他一直沒有放棄寫作,對文學的社會功能理解深刻。
②他避開熙攘的世事煩擾投身考古研究,寧愿待在歷史博物館潛心研究,即使在__期間也癡心不改。
③雖受到不公正待遇,作品不被認可,但仍堅守自己獨立人格。(每點2分)
(4)觀點一:不贊同,沈從文的選擇并不是一種逃避。①從他選擇文物考古與古代服飾研究的初衷來看,這種選擇與他迷戀文物考古個人愛好相關,同時也符合他想為國家做貢獻的主觀意愿。
②從他的性格特征來看,這種選擇體現了他對人世榮辱的超然,以持平守常的心態來面對人世滄桑。
③從他的人生追求來看,這種選擇體現了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對自己獨立人格的堅守,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考古研究,他始終以知識分子的人格和良知在從事創作與研究。(觀點明確2分,分析每點2分)
觀點二:贊同,轉向考古研究本身就是對現實相當時文壇的一種逃避。①在當時的文壇,沈從文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很多的人誤解歪曲他的作品,以他一己之力無力改變當時的現實。
②沈從文前半生一直致力于文學創作,即使條件艱苦、工作繁忙部沒有讓他放棄寫作,他轉向考古研究是一種逃避現實的無奈選擇。
③他選擇退隱于文物研究,就可以避開熙攘的世事煩擾,由他的文字所帶來的一切紛擾都將慢慢平靜,同時也是一種才華的寄托。
看了“沈從文:耐得住寂寞的純正之人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寂寞天鵝美閱讀題答案
2.平淡的雋永悼丁聰先生閱讀答案
3.濕濕的想念閱讀題答案
4.《大師流淚》唐寶民閱讀答案
5.沈從文定和是個音樂迷閱讀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