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閱讀答案
《端午節》
紀連海(以下簡稱“紀”)我覺得是這樣,過節的概念淡化了,是因為他不了解我們的節日,如果他了解了我們的端午節,那么他一定不會淡化。比如說中華民族這么多的節日,除了給神和鬼過的以外,給人過的其實就是端午節。當然這個端午節真的就是給屈原過的嗎?歷史不是這么簡單,我們中華民族的端午節真正的起源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起源于吳越,今天的江蘇和浙江地區在幾千年前就創造了龍,他們認為自己是龍的子孫,那么我們如何和自己的祖先進行交流呢?這樣就有了最早意義上的端午節。
我們現在都會說我們是龍的子孫,那么你的紀念和你的儀式在哪里呢?比如說我們現在是劃龍舟,劃龍舟代表我們是龍的子孫。現在包粽子是給人吃的,過去是給蛟龍吃的,是我們祭祀祖先的一個方式。過去過端午節的時候南方比較普遍。過去南方過端午節的時候都纏五色絲,因為龍有龍紋,過去花和尚魯智深就是因為他身上紋著花才得名。后來這個紋身比較痛苦,就衍變成為系五色絲以代表我們是龍的傳人的后代。過這種端午節本身就有回味祖先的意思。
主:傳統文化教育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部分,像端午節也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節日,您是如何看待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
紀:端午節有兩個源頭,最后這兩個源頭落腳點是在屈原這里。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了很多人,有的人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荊楚地區的人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等到了宋朝的時候卻把這個節日劃定成為我們的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為什么呢?從宋朝到現在一千年,屈原的詩,屈原的《離騷》在我們印象里比較深。
為什么我們要紀念屈原呢?中國的老百姓說要紀念屈原,其實并不是屈原投江自殺,而是他那種精神,面對著國家、民族的災難,我要起身抗爭,我要保持一種民族的氣節,我要保持一種清白。那么屈原說的話,不是像我們老百姓這么容易理解,那就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有千千萬萬的屈原。就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維護。所以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什么要紀念屈原,為什么要把一個端午節,人為地和屈原聯系起來。其實我們中國人過端午節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比屈原早多了。吳越劃龍舟劃了3000多年,中原像我說的掛艾蒿這種東西也有3000年了,都比屈原要早上1000年。
主: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們發現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越是封閉落后的地區的傳統文化保存的越是完整,內容和形式也越豐富;相反,越是發達和現代化的地區的傳統文化越單薄和冷淡。您怎么看這樣的現象?
紀:這種現象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這個現象在過去應該說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越落后、越封閉的地區傳統的文化保護得更好,而越開放、越發達的地區這種民族節假日的味越淡,越發達的地區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沒有時間過節。第二、隨著我們中西交流的增加,很多人會去過西方的一些節日,所以看起來傳統節日的味道就淡一些。第三、由于我們前面諸多的原因,再加上我們近一百年來對這種節日的宣傳和了解比較少。端午節原來從中醫藥的角度來講是一個防病治病的,這樣的話,你還會不過嗎?這兩年,每當中華民族節日的時候,都會有一些網友在網上紀念,你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所有節日都有一批人在推廣,他們是義務的,他們就是在推廣中國人要過中國節。
這就是因為當一個民族足夠強大的時候,一定會問三個問題:第一、我是誰?第二、我從哪里來?第三、我去向何方?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是龍的傳人,我要用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改變、影響整個世界,所以不要說我們的發達會讓我們的文化消失。恰恰相反,在發達地區,我們傳統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證明了我們這個發達還不夠發達,如果我們再發達一點,我們都會說:我們中國人的端午節會更加有意思。
主:您覺得有給其他人物設立紀念日節日的必要嗎?
紀:我覺得這個人必須是獨一無二的,屈原就是獨一無二的,屈原之后有千千萬萬的屈原,但是屈原之前沒有。我們可以看到有哪一個人是官吏?是偉大的詩人?既是文人又是官吏,為國憂國憂民,最后又在國破家亡之際投江自殺呢?如果我們真的能討論出來有這樣的人的話,也未嘗不可,但是這個人一定是中華民族公認的。比如說我們講屈原,我們講中華民族周圍的很多的國家都是要過端午節的,如果我們找出一個人也能有這么廣泛的認知度我是贊成的。
《端午節》習題
(1)下列對文本分析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人們的傳統節日意識之所以淡化,是因為傳統節日都是為鬼神過的,端午也不例外。
B.歷史真是不簡單,人們為和祖先交流就產生了最早意義上的端午節,真的是為紀念屈原。
C.人們在端午節紋身,后改為系五色絲以示自己是龍的傳人,都有回味祖先的意味。
D.這篇訪談有一個亮點就是:主持人巧妙的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過傳統節日的話題聯系起來。
E.被訪談者認為:屈原的獨一無二是因為他獨特的身份,歷史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那樣詩人兼官吏。
(2)以“端午節”為話題,主持人提了四個問題,請概括這四個問題的要點,并歸納概括訪談的主題。(6分)
(3)聯系全文談談你對“我們傳統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證明了我們這個發達還不夠發達,如果我們再發達一點,我們都會說:我們中國人的端午節會更加有意思”,這句話的理解。(6分)
(4)紀連海先生認為: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端午節是為屈原設立的,而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資格達到這樣一個被以節日的形式來紀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以這樣的形式來紀念的,你認同這一觀點嗎?請結合文本探究。(8分)
《端午節》答案
(1). CD
(2)①過傳統節日的意識淡化。(1分)
②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有機結合。(1分)
③發展經濟與傳承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1分)
④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1分)
⑤這四個問題的核心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民族精神。(2分)
(3)①一個民族真在正強大的時候,勢必會用他們優秀的文化去影響、改變世界的。(2分)
②一個真正發達的民族,應該是最具凝聚力的民族,民族的凝聚力必將來自于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展示這種文化的傳統節日 (2分)
③當一個民族真正發達的時候,民族意識才會強烈,展示傳統文化的傳統節才會在現代文明社會異彩紛呈。(2分)
(4)紀連海先生認為: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只有端午節是為屈原設立的,而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資格達到這樣一個被以節日的形式來紀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以這樣的形式來紀念的,你認同這一觀點嗎?請結合文本探究。
觀點一:贊同:屈原是獨一無二的,他是我們這個民族面對災難保持民族氣節的精神化身。(2分)
理由:①屈原有詩人兼官吏的身份,他有別于眾多的民族英雄,他的代表作《離騷》是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融合的一座高峰。(2分)②屈原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楷模,影響深遠。(2分)③屈原以他獨特的行為方式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深刻內涵。(2分)
觀點二不贊同:民族精神應是一個集合體,它是千百年來中國千千萬萬的民族精英們的精神的積淀,像孔子就應該以設置節日方式來紀念。(2分)
理由:①孔子創立儒家學說不僅成為中國文化與精神的源頭,而且還形成了亞州文化圈,今天,在世界各地有涌現了一大批孔子學院,足見其影響之深遠。(2分)②儒家文化中的“治國齊家兼天下” 的思想應是愛國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2分)③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也需要新儒學。所以為孔子設立節日來紀念,也是有必要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