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記敘文閱讀答案
初一語文記敘文1:小善大用
⑤我找了一會,四周沒有可以搬動的石塊。于是,準備打電話給拖車公司。正在此時,只見那對母女又騎著電瓶車回來了,車子踏板上放了一疊碎磚,她們說:“路的盡頭有一個建筑垃圾堆,我們再幫你運一些磚頭來。”如此反復運了三四次,終于把輪胎下面的水溝填滿了。我發動車子,后輪順利地從溝里開上來了。
⑥這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件小事一想起來,就會讓我覺得溫暖,覺得它背后蘊藏著某種真義,想說又說不上來。
⑦前幾天,我經過杭州文三路,去數碼城調換一只U盤,恰巧下起了大雨。路過昌地火炬大樓時,發現樓下有許多人在避雨。
⑧有一個小伙子探頭探腦,當雨稍小時,他沖進了雨幕。但此時風雨大作,又一輪暴雨來了。我打著傘,對他喊了一句:“哎,咱們拼個傘吧。”小伙子一聽,急忙跑到我的傘下,我們一起進了數碼城。
⑨我到柜臺邊調換有故障的U盤,但老板卻說是我使用不當。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誰也不能說服誰。正在難解難分的時候,那個小伙子從遠處跑過來,問了情況,然后與老板商量了一會,顯然他們是非常熟悉的。老板轉變了態度,給我換了一只新U盤。小伙子又從柜臺里拿出一個漂亮鼠標墊,說:“這個是贈送的。”
⑩老板看著小伙子,苦笑著說:“那以后你買數碼產品,可要到我店里來!”
⑪這件事讓我的心情為之一爽,沒想到一場小糾紛,瞬間春風化雨,陽光普照。
⑫我不敢妄言這就是“善有善報”的大命題,但這真的會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并且帶來美妙的心理感受。
⑬所有的“善”是不是這樣:無論大小,它的回報都是雙份的,一份是行善后的心理滿足和快樂;還有一份是得到回報后的驚喜和溫暖。這是善的價值溢出。
⑭我沒有能力像陳光標這樣“裸捐”行善,但小善實在動人,隨手可為,何樂而不為!
初一語文記敘文習題
1.本文寫了哪幾件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4分)
2.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3分)
3. 文章中的“我”是個什么樣的人?(4分)
4.如何理解文章第⑬段畫線句子的含義?(4分)
5.讀完本文,結合實際談一談你有什么收獲?(4分)
初一語文記敘文答案
1.兩件事。我在郊外練車因給陌生母女讓路而車陷入溝中,最終得到母女的幫助脫險。暴雨中因給一位小伙子搭傘,后來又得到小伙子的幫助。
2.過渡
3.熱心助人,不求回報,為他人著想,善良,熱愛生活。
4.為他人做好事,使自己的內心獲得快樂與滿足,也會使自己在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時收獲一份驚喜。這是人與人之間傳遞的溫暖與真情。(意思對即可)
5.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真誠做一個善良的人,總會收獲回報和因回報而帶來的意外驚喜。(2分)結合實例(2分)
初一語文記敘文2:賣番茄的小女孩
①早上,菜市場的地攤已擺滿了五顏六色的菜。
②我本想買點豆腐,卻在一個賣菜的小女孩面前停下來。因為她遠遠地就在招呼:“阿姨,買番茄吧?1塊錢8斤,你要不要?”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停下來不相信地問了一聲:“小朋友,你剛才說1塊錢多少斤?”一個老太太蹲在小女孩的面前挑選番茄,她看了我一眼,幫忙重復道:“1塊錢8斤。”我笑著說:“阿姨,我還以為她報錯了價格,怕她一會兒賣完菜回去被家人責怪。”老太太也笑了:“當季的菜,又是自己種的,不會貴到哪兒去。小女孩肯定是趁暑假出來幫家里人忙的,你也多買點,賣完了她能早點回家,你就算幫她了。”
小女孩看著我直點頭,誠懇地說:“阿姨,我們家的番茄就是1塊錢8斤。您要多少?”我看著她的臉就想起了我的女兒,忍不住答非所問:“小朋友,今年多大了?你上幾年級呀?你這么小就出來賣番茄,爸媽放心嗎?”
③小女孩老老實實地答:“阿姨,我今年13歲了。今年小學畢業,開學就升初中了。我爸媽都出去打工了,我跟奶奶過。我們家種的番茄,吃不完就拿出來賣。奶奶腿腳不利索,我就自己來賣番茄了。”我看著她期待的眼神,一句“給我稱2塊錢的”脫口而出。小女孩動作利索,扯過一個紅塑料袋,讓我裝番茄。我剛選好番茄,她便掛上了秤。
④我看著那么大一大袋番茄,心想,就算一個個摘下來,也夠她祖孫倆忙好久吧?連忙對她說:“小朋友,差不多就行,少幾個也沒關系的。”小女孩看了看我,有點驚愕地說:“阿姨,講好多少就多少,我怎么能不給夠秤呢?”她又往稱袋子里裝了兩個番茄,才把這十多斤番茄倒進我專門用來買菜的環保袋里。
⑤拎著沉甸甸的番茄往家里走的路上,我想起正在家里看電視的女兒。她還等著我回家做飯伺候呢。同樣年紀的孩子,卻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們未來的人生路,會有什么不一樣呢?
⑥回到家,女兒為我開了門。她一見我就說:“媽媽,你怎么才回來呀?舅舅來啦。”我應著聲進門,把番茄倒在廚房里,讓我大哥和女兒猜猜一共多少錢。大哥和女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搖頭不肯猜,我對女兒說:“1塊錢8斤。這么多才2塊錢。賣番茄那個小女孩跟你一樣大呢。”
⑦這時候,大哥說話了:“你也知道人家孩子都可以在外面賣番茄了。自己女兒放假在家,你怎么不教她做家務呢?”女兒湊過來,笑嘻嘻地:“媽媽,你猜我今天在家做什么了?舅舅教我淘米,還用淘米水澆院子里的花呢!不信,你去看看吧?”說著,她拉著我就往外走。看著女兒小小的成就,我滿心歡喜,鼓勵她說:“以后要繼續發揚下去啊。”她也爽快地回答:“沒問題!你就看我行動吧!”
⑧真巧,今天那個賣番茄的小女孩和我的女兒一起給我上了一課:我不能再像養寵物一樣一味地保護孩子了。她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放手讓她去做,她才會帶給我驚喜。
初一語文記敘文習題
1.文章標題有什么作用?(2分)
2.我本來想買點豆腐,為什么買了番茄?(4分)
3.文章是以什么為線索組材的?(2分)
4. 文中的小女孩是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實例說一說。(4分)
5本文主要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人物性格?請舉一例賞析。(4分)
6.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賣番茄的小女孩和女兒讓“我”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初一語文記敘文答案
1.點明文章所寫的內容。
2.因為賣菜的小女孩老遠在招呼,菜價還很便宜,吸引了“我”的注意。
3.“我”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
4.天真 活潑:她遠遠地就在招呼:“阿姨,買番茄吧?1塊錢8斤,你要不要?”
淳樸 善良:小女孩看了看我,有點驚愕地說:“阿姨,講好多少就多少,我怎么能不給夠秤呢?”她又往稱袋子里裝了兩個番茄,才把這十多斤番茄倒進我專門用來買菜的環保袋里。
5.主要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表現人物形象。示例:我爸媽都出去打工了,我跟奶奶過。我們家種的番茄,吃不完就拿出來賣。奶奶腿腳不利索,我就自己來賣番茄了。”
“阿姨,講好多少就多少,我怎么能不給夠秤呢?”
上面的對話,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一個活潑可愛淳樸善良的小女孩形象。
6.對于孩子,不能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要給她們獨立成長的空間,相信以孩子們的能力定會給大人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