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柄上的眼睛閱讀答案
《鋤柄上的眼睛》文章閱讀:
②起初手心沒有鋤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濁,后來夾雜著血絲,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來猶如針扎了一般,錐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聲。父母也見慣不驚,看著我被血絲染紅的雙掌,說了聲,這孩子還嫩了些。
③幾天后,手上的傷口結痂了,從黑紅到黝黑,那是炭和鐵一般的顏色。后來長繭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結痂,反復多次,那些繭子就比木頭堅硬了,鋤柄就很難傷害到它們了。我祖母曾經很形象地說,別看這是死木頭,不喝你幾滴血,你就別想拿起它。
④我很認真地看手上的鋤柄。鋤柄吃飽了汗水,顏色漸漸變黑,越來越像我們被太陽曝曬和臭汗浸泡的膚色。鋤柄上的木紋跟手紋很相似,只是線條更粗獷些。我還發現這些木紋逶迤向同一個方向,那是接近鋤柄中間的位置,木紋漸漸變得密集,并擰在一起。在木紋凝結的地方,有顏色特別深的木節,呈不規則的圓狀。
⑤祖母說,這木節是樹受的傷,結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見曠野里的一棵小樹,___________。后來我曾向父親求證過,父親說,農人喜歡選有木節的木棍作鋤柄,它們更硬,更不容易折斷。
⑥受傷是樹干的不幸,但這不幸成全了木頭的堅硬,使它能夠同鐵相結合,成為挖鑿堅硬泥土的利器。我發現,這圓狀的疤痕,極像木頭長出的眼睛,總是不動聲色地凝視著我這個最初的小農人。
⑦有多少把鋤頭長了這樣的眼睛,我無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過鋤頭的手掌,上面也會布滿一些更小的眼睛,它們的通用名字是繭子。要成為一個純正的農人,手上、腳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長出這樣的眼睛。別看這些眼睛顯得眼神呆滯,只有它們,才能一眼看穿苦難和貧窮。
⑧鄉村是落后的,繁重的農活并沒有壓垮我幼小的身軀,卻磨煉了我的性格。我不會去歌頌這些原始的勞作,但以往的鄉村總讓我想起鋤柄上的木節,正是它使木頭更堅韌,顯示鐵一般的品格。
⑨這鋤柄上的眼睛,不會在老去的歲月里變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種視角。(選自《神筆閱讀與作文》,作者王清銘)
《鋤柄上的眼睛》閱讀題:
1.選出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 )
A.文章采用順敘方式記述了“我”作為一個農人的成長經歷和真切感悟。
B.文中雖沒有具體描繪“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農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間仍體現了“我”對農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
C.第③段,祖母形象地告訴“我”成長就要歷經磨煉,這個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表達。
D.文章表面寫人,實際寫樹,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傷對樹成長的重要性。
2.第②段畫線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種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上下文,為第⑤段空白處補上恰當的句子。(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細閱讀全文,完成下表。
關于“眼睛”的三處文字蘊涵的深層含義(1)___________這疤痕使木頭更堅硬,并像眼睛一樣監督著我吃苦成長的過程。要成為一個純正的農人……都要長出這樣的眼睛。 (2)___________鋤柄上的眼睛……是我人生的另一種視角。(3)___________5.某班開展了以“我說成長的'眼睛”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請認真閱讀下面兩則材料,結合本文內容就此主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材料一 據報載,問題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貧窮、學業的負擔、青春的困惑、災難的打擊、師長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歡,或自暴自棄,或混跡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
材料二 土家姑娘譚之平,16歲時母親病亡,父親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醫學中專錄取通知書,擔起“當家人”:19歲打工,經營小超市;22歲讀醫學中專;24歲讀醫學大專;25歲當“學生餐廳老板”并發起成立“武漢城市圈義工聯盟”。2008年,她獲得了“全國自強不息優秀大學生”的榮譽稱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鋤柄上的眼睛》閱讀題答案:
1.A
2.表明父母認為孩子還需要經受磨煉才能成人。(意思對即可)
3.示例:暴風雨要摧毀它,但它沒有折斷,而是頑強地生存下來,樹干的傷痕愈合后,它變得更加剛強。
4.(1)這圓狀的疤痕,極像木頭長出的眼睛。(2)經過抗爭和磨難,才能看穿苦難和貧窮。(3)鄉村生活使我堅忍,并將陪伴我一生。
5.沒有統一答案。示例:成長路上應與“眼睛”為友,不幸、困境與災難會給我們的心靈造成傷痕,但如果我們能像農人和譚之平一樣從繭子的形成和戰勝困境的經歷中找到人生的“眼睛”,在傷痕中崛起,用不幸和困苦來砥礪自己,成就自己堅忍的性格,我們的成長之路將會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