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
中國的古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詩詞在華夏五千年文化中占據著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古詩詞的閱讀與鑒賞,能讓學生真正體會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20篇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歡迎參考閱讀!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一、
初,暉①同縣張堪素有名稱②,嘗于太學③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暉以堪先達④,舉手未敢對,自后不復相見。堪卒,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⑤之。暉少子怪而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平生未曾相聞,子孫竊怪之。”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節選自《后漢書》)
【注釋】①暉:朱暉,與張堪同為東漢人。②名稱:名聲,名望。③大學:漢朝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④先達:指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⑤賑贍:救濟,周濟。
20.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 (2)乃把暉臂曰
(3)舉手未敢對 (4)子孫竊怪之
2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來生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暉以堪先達 C.以殘年余力 D.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暉聞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
23.結合文中朱暉的言行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3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二、白侯之賢
三衢沈君持正,盛稱其守白侯①之賢。予問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貧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賦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約者,飲衢水外,一物不煩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識,與爭道,不問④。”“侯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為侯榮。”
予問己,顧謂二三子曰:“昔予聞蘭溪吳德基言若此,今持正義盛稱其賢。白侯之賢信己。”
(選自明代宋濂《書白衢州》,有刪減)
【注釋】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時任衢州路總管。②繇(yáo):徭役。③賦:稅。④問:問罪,責難。X kb 1.co m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豪者善避役 (2)顧謂二三子曰 (3)白侯之賢信己
2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賦,一州服其平。
23.請在下面的橫線處各填上一個恰當的字,概括白侯之賢。(2分)
察奸明,定賦平,衢人贊之;律己(1) ,馭吏(2) ,天子嘉之。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三、海鷗與巷燕
鷗于海渚遇巷燕。
燕謂鷗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樂依人焉,故也。”新課 標第一網燕曰:“我以依人而處,故飆風得所障,凍雨得所,蔽,熾日得所護。以是觀之,子其病①矣。”鷗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見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愛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愛乎?”鷗曰:“子謂人之于我,愛乎,憎乎?”燕曰:“皆無之。”鷗曰:“吾以傲野自適,人之憎愛非所論也。即以人論,吾以不見③愛,故不見憎。然則,見愛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鷗言。(選自劉熙載《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見:表示被動,相當于“被”。
2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1)我至子所 (2)不樂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選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鷗于海渚遇巷燕 賢于材人遠矣
B、以人不之憎且愛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見愛,故不見憎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許寡人
25、這則故事的寓意是: (2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四、 義 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獄將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將詣郡關②說。跨騾出,則所養黑犬從之。呵逐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十里。某下騎,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視犬已遠,乃返轡疾馳,抵郡已暮。及掃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輾轉終夜。候關出城,細審未途。又自計南北沖衢④,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逡巡至下騎所,見犬斃草間,毛汗濕如洗。提耳起視,則封金儼然。感其義,買棺葬之,人以為義犬冢云。
(選自《聊齋志異》 有刪減)
【注釋】①潞安:縣名。 ②郡關:州府。 ③掃橐③:掃,清理。橐③,錢袋。④沖循:交通要道。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大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后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2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2分)
舉茂才 舉: 以此遺之 遺:
2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無知者。
23.利用文中具體事例,對楊震這一人物作簡要評析。(4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五、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①歸,殺而鬻②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徒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③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節選自《宋史·包拯傳》)
【注釋】①第:只管。②鬻:(yù)賣。③塋:(yíng)墓地。
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填出選項字母)(2分)
A.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 尋:不久 B.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遺:遺留
C.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陳曲直 陳:陳述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
(1)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3分)
(2)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3分)
5.民間把包拯稱為“包青天”,你認為老百姓這樣稱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作答。(4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六、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歐陽修是___(朝代)文學家,初中階段我們還學過他的作品《_》。(2分)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__(3分)
A.第一段寫了陳堯咨射箭的技藝高超。
B.第二段寫了賣油翁酌油的本領過人。
C.本文中陳堯咨自信,賣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七
閱讀下文,完成第12—15題(12分)
太祖視事東閣,天熱甚,汗濕衣,左右更衣以進,皆經浣濯者。參軍宋思顏曰:“主公躬行節儉,真可示法子孫。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終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遠,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將然。今思顏見我能行于前,而慮我不能行于后,信能盡忠于我也。”乃賜之幣。
【注】視事東閣;在東閣處理政務。 浣濯:洗滌。 參軍:官名。
12.解釋文中的加點詞(4分)
(1)此言甚善( ) (2)而慮我不能行于后( )
13.對文中畫線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__。(3分)
A.隨從另外拿著衣服前進給他換,這些衣服都是經過洗滌的。
B.隨從交替拿著衣服前進給他換,這些衣服都是準備洗滌的。
C.隨從另外拿著衣服進獻給他換,這些衣服都是準備洗滌的。
D.隨從交替拿著衣服進獻給他換,這些衣服都是經過洗滌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決定,表明他對宋思顏的贊賞。(用原文詞語回答)(2分)
15.對宋思顏諫言的目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贊揚太祖躬行節儉
B.表明對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終節儉
D.暗示太祖給予獎賞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八
張允濟,青州北海人也。隋大業中為武陽令,務以德教訓下,百姓懷之。
元武縣與其鄰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產至十余頭,及將異居,妻家不與,縣司累政不能決。其人詣武陽質于允濟,允濟曰:“爾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濟遂令左右縛牛主,以衫蒙其頭,將之詣妻家村中,云捕盜牛賊,召村中牛悉集,各問所從來處。妻家不知其故,恐被連及,指其所訴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濟遂發蒙,謂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歸之。”妻家叩頭服罪。元武縣司聞之,皆大慚。
嘗道逢一老母種蔥者,結庵②守之。允濟謂母曰:“但歸,不煩守也。若遇盜,當來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蔥大失,母以告允濟,悉召蔥地十里之男女畢集,允濟呼前驗問,果得盜蔥者。
曾有行人候曉先發,遺衫于路,行十數里方覺,或謂曰:“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但能回取,物必當在。”如言果得。
遠近稱之,政績優異。
(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動)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3分)
(1)牛孳產至十余頭 孳:
(2)允濟遂令左右縛牛主 左右:
(3)將之詣妻家村中 詣: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
A.其人詣武陽質于允濟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B.以衫蒙其頭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D.悉召蔥地十里之男女畢集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1)爾自有令,何至此也?(2分)
(2)嘗道逢一老母種蔥者,結庵守之。(3分)
16.現代漢語中“路不拾遺”經常與 連用,這兩個成語形容 。(2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九、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③。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釋]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尋常:古代計量單位,八尺為尋,十六尺為常,這里指平時。 ④大貨:非常多的財物。 ⑤大氓:有錢有勢的人。
26.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濟,船破,皆游 濟:
③有頃,益怠 怠: ④又搖其首。遂溺死 遂:
27.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寫落水之人為何被溺死?他告訴我們什么道理?(4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鄭板橋開倉濟民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xkb1.c om【注釋】①譴:譴責,責備。②任:承擔責任。
8.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室無賄賂,案無留牘(牘:寫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輒:就)
C.值歲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從文中可以看出鄭板橋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①。年十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每期會賦役,未嘗輒出符移②,唯具鄉里姓名揭縣門,百姓莫敢后期。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準傳》
【注釋】①三傳:《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②符移:宜府征調敕命文書。
16.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①每期會賦役( ) ②事決乃退( )
17.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準方進取,可欺君邪?
18.通讀文段,你認為寇準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一、戴胄犯顏①執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執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注釋】①犯顏:冒犯君主的威嚴。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資蔭:資即資格;蔭指封建時代子孫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賞。⑤流:把犯人放逐到邊遠的地方服勞役。⑥布:昭示。
9.對下面句子朗讀節奏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忿( ) 獄( )
11.翻譯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對弄虛作假者的處理,戴胄的意見與唐太宗的意見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概括。(2分)
13.結合文意簡要分析戴胄的品質。(2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二、鳴機夜課圖記
[清]蔣士銓
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①數句。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②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至六齡,始令執筆學書。
記母教銓時,組繡紡③績之具,畢陳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④,旋復持兒而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共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臥焉。
【注釋】①四子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②波、磔(zhé):漢字書寫筆畫。③組繡紡:即編織結線。④夏(jiǎ)楚:用于責打的大條等。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母日授四子書數句( )
(2)苦兒幼不能執筆( )
(3)無誤,乃已( )
(4)與軋軋相間( )
1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抱銓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鄒忌諷齊王納諫》)
B.旋復持兒而泣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C.兒怠,則少加夏楚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溫兒背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12.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齡,始令執筆學書。
(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13.蔣母嚴于教子的做法,與孟子關于“天將降大任于是人”的觀點是相通的,你贊成這樣的做法嗎?為什么?(3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三、六國破滅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國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草,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過秦論》
1.正面各句的加點詞,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諸候之所亡 (2)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3)奉之彌繁 (4)侵之愈急
A.(1)與(2)句意義不同,(3)與(4)句指代的對象相同。
B.(1)與(2)句意義不同,(3)與(4)句指代的對象不同。
C.(1)與(2)句意義相同,(3)與(4)句指代的對象相同。
D.(1)與(2)句意義相同,(3)與(4)句指代的對象不同。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以地事秦
A.以有尺寸之地 B.不賂者以賂者喪
C.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D.至丹以荊卿為計
3.選出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然則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A. 然而諸候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國的要求沒有滿足。
B. 然而諸候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沒有滿足。
C. 既然如此,那么諸候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沒有滿足。
D. 既然如此,就諸候的土地有限,暴躁的秦國的要求是沒有滿足的。
4.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地證明的觀點是( )
A.薪不盡,火不滅 B.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C.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D。不賂者以賂者喪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四
余幼時即嗜學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當余之從師也,負篋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④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篋:書箱。③舍:學舍,書館。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④,削荊⑤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⑦其勤學,常以凈衣易⑧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或:有時。④庵:茅草小屋。⑤荊:這里指荊的枝條。⑥麻蒿:一種植物,點燃后可照明。⑦悅:敬佩。⑧易:交換。
1.請用“/”為下面兩個句子標明朗讀停頓。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學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媵人持湯沃灌 湯: (2)以衾擁覆 衾:
(3)負笈從師 負: (4)編茅為庵 為:
3.翻譯下列兩個句子。
(1)錄畢,走送之。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4.〔甲〕〔乙〕兩段文字在內容上有哪些共同點?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五
墨翁者,吳槐市里中人也。嘗游荊楚間,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資讀書,奚汲汲①四方乎?”乃歸,署門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雖龜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見,咸異之。時磨墨沈④數斗,醉為人作徑尺字,殊偉。所制墨,有定直。酬弗當,輒弗與。故他肆之屨⑤恒滿,而其門落然。
客有誚⑥之曰:“子之墨雖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難,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茍作以眩俗,卑賈以餌眾,視之雖如玄圭⑦,試之則若土炭,吾竊恥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為,則是以古墨號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內,其可乎?且吾墨雖不售,然視篋中,則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為!”客聞之曰:“吾儕⑧誦圣人之言,以學古為則,不能以實德弸⑨其中,徒飾外以從俗徼⑩譽者,豈不愧是翁哉?”嘆息而去。 (高啟《墨翁傳》,有刪節)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②黧(lí):色黑而黃。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屨(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誚(qiào):譏諷。⑦玄圭:黑色的玉。⑧儕(chái):同輩。⑨弸(pénɡ):充滿。⑩徼(jiǎo):求。
1.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躬操杵臼(彎腰) B. 人望見,咸異之(感到……怪異)
C. 所制墨,有定直(價錢) D.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為(仿效)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A. 而以今墨售于內 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
B. 雖龜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C. 視之雖如玄圭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則是以古墨號于外 苛政猛于虎也
3.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人望見,咸異之 ②客有誚之曰 ③試之則若土炭 ④客聞之曰
A.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時磨墨沈數斗,醉為人作徑尺字,殊偉。
②徒飾外以從俗徼譽者,豈不愧是翁哉?
5. 本文善于運用對比的寫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與“逐利者”的區別是什么?請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六
刺客列傳(節選)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①。魯莊公懼,乃獻遂邑②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③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④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⑧,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注:①敗北:戰敗。②遂邑:今山東寧陽縣。③柯:齊邑,今山東陽谷縣阿城鎮。④壞: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趨向,回到。⑦倍:通“背”,違背。⑧快:快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魯莊公。( ) ②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 )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①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
②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
3.通讀全文,你認為曹沫這個人物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七、李
[甲]李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廣家世世受射。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避之數歲,不敢人右北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人矣。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乙](廣)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殺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之,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②。”于是胡騎遂不敢擊。
注釋:①即:如果。②用堅其意:以讓他們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讓胡人相信李廣是來誘敵的。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具體含義。
(1)廣家世世受射( ) (2)因復更射之( )
(3)吾去大軍數十里( ) (4)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 )
2.結合所學過的課文《李廣》中的語句“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畫線句中“陳”的意思并加以解釋。 陳: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1)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譯文:
(2)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譯文:
4.從甲文的文字來看,李廣不僅關愛士卒,而且武藝高強,精于 ;從乙文的文字來看,
他還具有 的性格特點。
5.乙文的敘事具體而生動,甲文也有表現這樣特點的文字,請在文中用直線畫出來。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八、公孫儀相魯而嗜魚
公孫儀①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魚,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注釋:①公孫儀:《史記·循吏列傳》作公儀休,春秋時魯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遷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枉于法,則免于相免:避免。
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盡:都。
其弟子諫曰…… 諫:下對上規勸。
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唯:正因為。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公孫儀為什么將“受魚”與“枉法”聯系在一起?這表現了公孫儀什么樣的思想性格?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十九、訓儉示康
司馬光
參政魯公①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②,奈何飲于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③。"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④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⑤。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⑥。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注)①參政魯公:參知政事(副宰相)魯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職。③觴(sh6ng)之:備酒招待客人。觴,酒杯,這里用為動詞,意為進酒勸飲。④張文節:張知白,宋真宗、仁宗時的宰相,謚文節。⑤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自定的生活標準像原來任河陽掌書記的時候。⑥公孫布被之譏:漢代的公孫弘為人陰險,把俸祿都用來養賓客,自己很儉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真宗遣使急召之。使:
(2)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既: 實: 對:
(3)故就酒家觴之。故: 就:
(4)上以無隱,益重之。上: 以: 益:
(5)所親或規之。所親: 或:
(6)公宜少從眾。宜: 少: 從:
(7)舉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舉: 患:
(8)不能頓儉,必致失所。頓: 致: 失所:
(9)豈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點的詞用法與例句一致的,分別填入例句后的括號內。
例1: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
例2: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B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C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D 游人雖未盛,然……亦時時有。
E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F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G 風力雖尚勁,徒步則汗出浹背。
3.這段話共15句,用"∣"表示大層次,用"‖"表示小層次,在下圖中畫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這段話的論點是( )。
A 家人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B 公宜少從眾
C 由儉人奢易,由奢入儉難 D 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5.這段話用了幾個論據?屬什么類型的論據?摘錄文中關鍵詞語概括論據(各不超過七個字)。
古詩詞閱讀的題及答案二十、本細柳營
細柳營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令曰:‘軍中聞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吾欲入芝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
A.將以下騎送迎 齊使田忌將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細柳軍 之虛所賣之
D.其將固可襲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用“/”為下文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
約,軍中不得驅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述漢文帝稱亞夫為“真”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20.(4分)(1)一向,平素 (2)握,持 (3)答復,回答 (4)感到奇怪
21.(3分)D
22.(3分)朱暉聽說他的妻子兒女生活貧困,于是親自去問候看望,并救濟他們很多東西。
23.(3分)朱暉是個重信義(情義)的人,雖然口頭沒有答應張堪的囑托,卻銘記在心,在張堪死后,還是幫助他的家人。
21.(3分)(1)擅長,善于(2)回頭(3)確實,真實
22.(2分)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詐,根據田地的多少來定賦稅,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意思符合即可)
23.(2分)(1)清(約)(2)嚴
(三)(7分)
23、(3分)(1)處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 (2 分) B
25.(2分)示例一:勸告人們要自主自強,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說明愛與恨、禍與福相互倚伏,相互轉化的道理。(大意寫出即可) 21.2分,舉:推舉(推薦) 遺:留下、傳下。
22.4分,(1) 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為什么呢?(大意對1分,“故人”譯對1分)(2)晚上了沒有人知道這件事的。(大意對1分,譯對“暮夜”1分)。
23.4分,楊震“少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表明他是個博學多才的人(2分);王密趁夜送金子給楊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絕了,這表明楊震是個廉潔奉公的人(2分)。(結合文中材料分析歸納。意思符合就給分。有欠缺的扣。)
3.(2分)B(“遺”應解釋為“饋贈”)
4.(6分)
(1)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皇親國戚及宦官因此大為收斂,聽說(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確計2分,落實“憚”的意思計1分)
(2)(他)不隨便附和別人,不偽裝言語和神色來取悅他人。(大意正確計2分,落實“辭色”的意思計1分)
5.(4分)他辦案神明、執法公正(1分),為官清廉、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稱之,表達了百姓對他的敬仰(贊美)之情(2分)。(語意相近即可)13.(1)孽:繁殖(生育)。(2)左右:下屬(身邊的人)。(3)詣:到……去(前往)。(3分,每小題1分)
14.C 15.(1)你自己有縣令,我為什么要參與(這件事)呢?(2分,“爾”“何與為”各1分)(2)(張允濟)曾經在路上遇到一位種蔥的老太太,(她)蓋了小草屋看守蔥。(3分,“道”“守”和“一老母種蔥者”的定語后置結構,各1分)(句意不通順者,酌情扣分)
16.夜不閉戶 形容社會安定,風氣良好。(2分,每空1分)
26.【答案】①咸:都。 ②濟:渡,渡河。 ③怠:疲憊。 ④遂:于是,就。
【評分】每題1分,共4分。
27.【答案】①其中一個人雖然竭盡全力也沒游多遠。 ②為什么不丟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28.【答案】不肯放棄腰中錢財而被溺死。它告訴我們不要過分看重錢財,要重視生命或在金錢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評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8.A 說明:本題2分。
9.(鄭板橋)離任的時候,當地百姓沿途送他。 說明:本題2分。
10.鄭板橋是一個有才、清廉、勤政、愛民的好官。說明:本題2分。答出其中的兩點可得1分,三點及以上得2分。
16.答案示例:①適逢、正趕上 ②才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17.答案示例:寇準我剛剛參加進士考試,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騙皇上呢?
評分:2分,意思對即可。
18.答案示例:才華出眾,誠實守信,為官有方,敢于直諫。
評分:3分,答出三點即可。
9.A;
10.憤恨、案件。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讓我失信于天下嗎?
12.唐太宗認為之前已經宣布過:弄虛作假不自首者死。堅持要兌現守信用。戴胄認為應該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應該維護國法,而不是憑君王一時的喜怒來決斷事情。
13.戴胄向太宗進諫,提出不同意見,可見他是一個忠誠耿直的人,正直無畏,秉公守法,不畏權貴,據理力爭。他嚴格依照法律處理犯事的官員,可見他是一個忠于職守、嚴于執法的人。
答案
1. B
2. D
3. C
4. B
答案:
1.略
2.(1)湯:熱水 (2)衾:被子 (3)負:背(背著) (4)為:做(做成)
3.(1)抄完了,趕緊(或跑著)把書還給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
(成就事業)?(關鍵詞翻譯準確,語言通順。)
4.都表現了人物勤奮好學(嗜學、勤學)和求學不怕險阻(艱辛)的精神。
答案
1. A 2. A B 3. C 4. ①經常研磨很多墨汁,愛好給他人寫一尺見方的字,所寫的字非常壯美。
②僅僅是裝飾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譽的人,面對這位墨翁,難道不感到羞愧嗎?
5. 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則臨財不茍,潔身自好,堅守道德
答案
1.①替……做事(或侍奉) ②結盟(會盟或訂約)
2.①曹沫是魯國的將領,與齊國作戰,三戰三敗。 ②在諸侯中失去信義,失去各國的幫助,不如給他。
3.具有膽氣過人,精于謀劃,以死衛國的性格特點。
答案:
1.(1)傳授 (2)它,代石 (3) 距離 (4) 跑
2.“陣”的通假字,是布陣的意思。
3.(1)(他)執法寬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為他效勞。(2)敵人很多而且離我們很近,如果有緊急情況,怎么辦呢?
4.射術(射箭) 機智勇敢(第二處必須答出“機智”或體現有智謀、有膽識的意思)
5.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人矣。
答案:
1.A (免——被罷免 )
2.這是明白了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對即可。評分點:明、恃)
3.有道理。公孫儀認為接受了別人送的魚,就欠了人情,顧慮到人情,執法就有失公正。這表現了公孫儀清醒自律、廉潔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
答案:
1.①使者②已經,實際(實情),回答③所以,靠近④皇上,認為,更加⑤親近的人,有時⑥應該,少數,跟從⑦全,愁⑧習慣,導致,沒有存生之道⑨達到
2.BDG,ACEF
3. ⑴ ⑵ ⑶ ⑷ ⑸ //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 ⒁ ⒂ 4.C 5.事例
答案:
1.C 2.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3.約定(規定),軍營中不得騎馬奔馳。
4.亞夫治軍嚴肅,軍令威嚴,軍紀嚴明,不媚上,因此漢文帝稱贊他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