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閱讀答案10篇
1、赤 壁
清·袁枚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獲紛紛。
我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1. 從題材看,這是一首 詩。(1分)
2.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詩歌的第一句說一陣東風比百萬大軍還要強大。
B. 第二句是說赤壁一戰,決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
C. 頸聯寫秋日高照,漁民在江上捕魚的歡快場面。
D. 這首詩歌讓我們自然聯想起蘇軾的《前赤壁賦》。
3. 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對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進行賞析。(4分)
【答案】:1、 詠史 懷古 記游
2、C
3、詩歌的最后一句,“烏鵲”二字用典,通過赤壁之戰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詩句,使讀者聯想起當年的古戰場(1分)。同時,他還通過烏鵲凄寒的叫聲反襯夜的寂靜,營造了一個凄涼傷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歷史和現實連接起,抒發了蒼涼幽遠的懷古之情(1分)。語言表達(1分)
2、謁金門
【宋】陳克
愁脈脈,目斷江南江北。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細草孤云斜日,一向⑦弄晴天色。簾外落花飛不得,東風無氣力。
[注]①陳克(1081年一?),l臨海(今屬浙江)人。紹興七年(1137年),呂祉節制淮西抗金軍馬,薦為幕府參謀,他欣然響應。
②一向:此處作“霎時”講,“向”通“晌”。
(1)請簡要分析“小樓山幾尺”一句的妙處。(3分)
答:
(2)清人王昶云:“南宋詞多黍離麥秀之悲,北宋詞多北風雨雪之感;”其中“黍離麥秀”乃哀傷亡國之辭,“北風雨雪”多用于寫行人不歸。陳克此詞表達的是哪一種感情?請結合詞句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
【答案】:(1)①夸張手法,以山之小突出重重煙樹隔斷了芳信;(2分)
②以景寫情,渲染凄迷無助的情緒。(1分)
(2)表面看寫的是閨中思婦的傷感;實際上寄托著深深的家國之恨。(2分)
理解:“目斷江南江北”寄寓著山河破碎,“東風 無氣力”寓有無力恢復失地之痛。(若認為只是閨情亦可。)(2分)
3.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1.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5分)
2.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1.韋詩:比喻,以燭喻月山月皎潔,宛如夜燭相伴,照人無眠。趙詩:借代,借“暈”代月。“暈”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襲人;“暈”又預示天氣變化,引出下句。
2.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在秋夜 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內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不同點: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皎月悅目,風竹悅耳,恬靜怡人。趙詩孤獨中更顯凄冷。冷月殘燭,秋雨寒枝,凄冷襲人。(4分)
4.鷓鴣詞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
處處湘云合,郎從何處歸?
鷓鴣詞
李 涉
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
二女①虛垂淚,三閭枉自沉。惟有鷓鴣鳥,獨傷行客心。
【注】①二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1.兩首詩中詩人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2.兩首詩中都寫到了“湘江”、“斑竹”和“鷓鴣”,請問李益詩的前兩句和李涉詩的前四句都用了《詩經》中的何種表現手法?試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1.(4分)李益詩主要表達一位女子對遠方情郎的思念之苦以及盼望情郎歸來的急切之情;(2分)李涉詩主要表達懷古及游子行客的羈旅愁情。(2分)
2.(4分)起興。(2分)李益詩由“斑竹”的典故及鷓鴣寫起,勾起了女主人公懷念情郎的愁懷。(1分)李涉詩由湘江水深引出對屈原沉江的感嘆,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垂淚的故事,由鷓鴣的啼叫引起了自己的羈旅之愁。(1分)
5.滄浪亭懷貫之
蘇舜欽
滄浪獨步亦無悰,聊上危臺四望中。
秋色入林紅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瓏。
酒徒飄落風前燕,詩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暫來還徑往,醉吟誰復伴衰翁。
(1)本詩頸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其作用。(4分)
(2)詩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瓏”,有人認為這句景色描寫實在妙極,但也有人認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朧”更好,你覺得哪種更好?請說明理由。(4分)
【答案】:(1)頸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酒友離散,如同秋風中的燕子;詩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1分)頸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眼前景象的蕭條之意,(1分)更加重了對昔日朋友的懷念之情。(1分)
(2)“日光穿竹翠玲瓏”好。(1分)日光穿過竹林,翠綠的竹子越發玲瓏可愛,在這么愜意的紅林翠竹間,本來正宜會集朋友把酒吟詩,但酒友不在,詩社亦凋,(1分)以樂景寫哀情,(1分)自然地引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6.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注]梁園:園圃名,漢梁孝王建,為游賞與延賓之所。本詩寫于安史之亂以后。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句借暮鴉亂飛的描寫,襯托今日梁園的頹敗。
B.第二句中“三兩家”是虛寫,目的是形象地表現梁園的蕭條。
C.第三句用擬人手法,寫園中樹木與主人的親密關系。
D.尾句詩人直抒胸臆,表現恢復梁園昔日繁盛的愿望。
E.這首吊古詩作,主旨是抒發詩人對世事盛衰無常的慨嘆。
答:[ ] [ ]
(C D C.第三句應是寫園中樹木不管人事。D.尾句應是寫樹木春來依舊開花,含蓄表達詩人對昔盛今衰的感慨。)
(2)說說這首詩在抒情方面的表達技巧。
答:__________。
(詩人將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寫之中。前兩句“暮”“亂”和“蕭條”等詞語透露著詩人的傷感;后兩句詩人運用反襯手法,借無知花樹偏在一片蕭條之中依然開出當年的繁花之景象,極為含蓄地表達了沉痛之情。)
7.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此詩的意境特征
(詩歌通過“幽草”“黃鸝”“澗邊”“深樹”“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圖畫,流露出詩人身在其中獨有的一種喜悅之情。)
8.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曾寫道:“‘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你同意王國維的觀點嗎?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一“鬧”字描寫花滿枝頭吐花噴焰的景象,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躍然紙上。)
9.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有人推獎此詩是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見妙處,而妙就妙在“秦時明月漢時關”,試分析這句詩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和“關”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制詞,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意境,使讀者撫今思昔,與下文聯系起來,表達出古往今來人們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10.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1)這首詩的首聯描繪了一幅____________的景象,而全詩抒發了_____________的情感,這是運用了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
(開闊、盎然、美麗、迷人 羈旅中愁苦悲哀、無以自遣 反襯)
(2)三、四兩聯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試解說。
(杜甫是有政治抱負的,可是仕途坎坷,壯志未酬,有絕代才華,一生苦吟,又能有幾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