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計劃范文3篇
初中語文閱讀計劃范文一
一、 課外閱讀的意義
讓心靈沐浴書香,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為孩子的一生著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進一步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是語文教學重要目標之一,新課標也提倡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歷來為人們所關注。《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初中段(七——九年級)要求:‘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自覺或不自覺地處于封閉狀態。語文教學在課堂——教材——學生三點之間循環。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相對封閉,渠道單一,因而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六點:一是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從語文課之外輸入能量的自覺行為,對伴隨其間的課外閱讀重視不夠。二是中學語文教材課文數量不足,學生閱讀量少;學生語文積累不夠,感悟能力差。三是學生的寫作動力多源于外動力,即外部(他人或團體)對學生規定寫作任務,提出寫作要求,學生必須根據別人的意志愿望或限制條件進行寫作。這種寫作,學生表現被動應付,缺乏情感,一般不容易發揮智力潛能,文章也多為應付之作。四是中學語文現行的閱讀教學比較注重學生的閱讀技能訓練而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視野、閱讀審美、閱讀批判、閱讀創造等深入生活和深入心靈的閱讀缺乏研究。五是在農村中學語文現行的教學方面,大多數地方還存在著高考、中考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而對于實用性強的聽力和口語交際重視不夠.以致于學生在朗讀時結結巴巴,表情呆板;在與人交談時,要么無話可說,要么辭不達意,應變、創新能力差。六是農村中學生作文嚴重脫離生活實際,作文中套話太多,公式化傾向嚴重,編造痕跡太多。說大話、套話和假話的現象嚴重存在。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嘗試以語文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與方法的指導為出發點,開發學生課外閱讀潛能,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動性,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 閱讀內容
(一)必讀篇目
【七年級】上學期補讀小學階段尚未讀過的童話、寓言和故事,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以及各類故事等,有條件的學校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報刊雜志;
下學期閱讀《繁星?春水》、《愛的教育》/《西游記》等。
【八年級】上學期閱讀《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水滸傳》;
下學期閱讀《朝花夕拾》、《童年》/《駱駝祥子》等。
【九年級】上學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共讀《中華成語故事》并了解其中典型事跡
下學期結合總復習訓練,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優秀作品。
※當代優秀文學作品、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貫穿于各年段閱讀活動中。
注:“/”之前的篇目為各學期期中考前必讀的篇目,之后為期中考后必讀的篇目。
(二)選讀篇目
初中生必讀名著十八部
1、《愛的教育》 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4、《童年》
5、《魯賓遜漂流記》 6、《昆蟲記》 7、《朝花夕拾》 8、《駱駝祥子》
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0、《西游記》 11、《海底兩萬里》
12、《名人傳》 13、《水滸》 14、《傅雷家書》 15、《培根隨筆》
16、《格列佛游記》17、《簡愛》18、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
(三)語文教師推薦
1、《三國演義》 2、《紅樓夢》 3、曹文軒《草房子》《青銅葵花》等
4、《城南舊事》 5、《居里夫人傳》 6、高爾基《在人間》《我的大學》
7、《聊齋志異》 8、《儒林外史》 9、《莫泊桑短篇小說集》
10、《論語》 11、《孟子》 12、《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13、《悲慘世界》 14、《巴黎圣母院》 15、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等
16、《歐亨利短篇小說集》 17、《弟子規》 18、《三字經》
三、 閱讀實施
1、 深入開展班級圖書角和好書交流活動。要求各班開展“獻一本看百本”師生共建圖書角活動,充實各班圖書角的圖書數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同時,在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充分發揮學校、班級、個人藏書優勢,讓每個學生都能多讀書、讀好書。
2、 “每周一詩”誦讀活動。把“每周一詩”誦讀活動當作創建“讀書班級”的基本條件。要求各班語文教師制定出讀書活動期間“每周一詩”的目錄,并加以指導,直至學生能流利的背誦。并舉行一次班級性的古詩詞誦讀、默寫比賽。
3、 開展“每日一成語”活動,要求認真收集成語的來源,進行成語聽寫比賽。
4、 認真上好每周的閱讀課,并做好記錄。
5、 開展優秀讀書筆記、讀書手抄報、好書讀后感展評活動。各班推薦5篇優秀讀書摘記或讀書體會和5幅手抄報參加展評。
6、 開展以“生命”為話題的作文大賽。
7、 “我的讀書名言”征集活動
8、 開發影視閱讀,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組織學校的學生觀看有價值、有品位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如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表現的是鄉村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艱苦樸素的生活;如觀看中央一套《新聞觀察》、《焦點訪淡》節目,讓學生敏銳地把握社會的動態和時事焦點,從而不斷地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成熟;還可以讓學生在中央三套《電視詩歌散文》圖文觀賞中,得到心靈的凈化。
四、 指導閱讀方法,培養閱讀技能。
“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學生課外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閱讀技能。
具體措施:
1、營造讀書氛圍,激發讀書激情。
(1) 老師在中午到校至上前這段時間坐在班級,和學生一起,師生同讀,做學生的榜樣。
(2) 各班級建立好“圖書角”這塊陣地,實現班級圖書資源共享。
(3) 為了提高家庭閱讀水平,利用家長會,提倡“親子”閱讀,要求家長每天陪讀30分鐘。
2、加強閱讀指導,培養良好習慣。
(1) 閱讀課上,老師要認真上好閱讀課。
(2) 每周用一節閱讀課的時間讓學生交流讀書情況。班級可以開展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等活動。
3、建立激勵機制,評價促進閱讀。
班級制定圖書閱讀管理評價制度。每周總結評比“讀書小能手”,年級每月評比一次“讀書小能手”,一學期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
4、重視技能訓練,培養閱讀方法。
我們重視加強閱讀步驟與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粗讀,要求能了解主要內容,并能簡要復習;第二步細讀,理解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第三步熟讀,要求寫讀書筆記。為使閱讀訓練切實有效,我們統一了讀書筆記的格式。
注重行為訓練,養成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訓練,必須講究方法,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
a、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
b、閱讀訓練時用腦的習慣。文章大體分三種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而這三種文章各有不同的閱讀步驟,如:記敘文的閱讀步驟:文章題目——文章體裁——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記敘文的閱讀材料時,邊讀、邊思、邊記這些要點,達到理解記憶。
c、訓練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定時閱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閱讀,限時閱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
d、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
同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其他的閱讀習慣,如愛護書籍的習慣,閱讀衛生的習慣等。
五、總結階段
第一、開展“三會”。即故事演講會、佳作欣賞會、讀書心得會。發動學生把自己從課外讀物中學來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出來,采用音像結合手段欣賞佳作,從中獲得教益。配合習作指導或習作講評交流讀書心得。
第二、開展“三賽”。即速讀比賽、朗讀比賽、知識競賽。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閱讀,對所選的詩歌、散文作表情朗誦,設計若干讀寫方面的基礎知識題,讓學生競答或書面回答。
第三、開展“三評”,即評比讀書筆記、評比優秀墻報、手抄報評比。可以是摘抄型的,分門別類、簡明扼要;可以是歸納型的,概括得當,說服有力;可以是感想型的,聯系實際,體會深刻。
通過“三會”、“三賽”、“三評”,強化學生課外閱讀愛好,提高他們閱讀能力,促進他們在讀書中增進知識,增長見識。
六、活動組織成員
成員:七年級:占春利 朱艷
八年級:畢錫柱 張國光
九年級:韓中山 孫建梅
七、活動安排
(一)常規工作安排:
在學生中開展“六個一”讀書活動,即:
每人推介并捐獻一本好書
將自己最喜歡的書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師生共建圖書角,充實各班圖書角的圖書數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同時,在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
每人每日積累一條成語
各年級語文教師根據各年級要求確定成語搜集的范圍,要求學生認真收集成語,各年級每半學期組織一次年級性的成語聽寫比賽。
每人每周背誦一首古詩
各年級語文教師根據各年級要求制定出讀書活動期間“每周一詩”的目錄,并加以指導,直至學生能流利的背誦。各年級每學學期舉行一次年級性的古詩詞誦讀、默寫比賽。
每人每月編輯一期手抄報
根據各年級每月確定的讀書主題,各年級語文教師指導學生每月編輯完成一張手抄報,學期中中學部組織一次校級手抄報評比。
每人每學期積累編訂一本讀書筆記
鼓勵過程性閱讀,各年級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將閱讀課上積累的閱讀感想編輯成冊,學期末中學部組織一次校級讀書筆記評比。
每班每學期搜集整理一本讀書名言集
各年級各班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將平時閱讀過程中搜集的讀書名言整理、分類、編輯、裝訂,形成獨具班級風格的讀書名言集,并上交校資料室。
(二)大型活動安排
三月份 中學部校級書友會(以書會友,好書推介)
四月份 分年級舉行誦讀比賽(經典誦讀)
五月份 中學部校級手抄報比賽(限時限題當場完成)
六月份 分年級舉行作文比賽(以“生命”為話題)
七月份 中學部校級讀書筆記評比(閱讀積累材料評比)
(三)各年級可根據本年級具體情況增添讀書活動
附:讀書活動形式推薦:
故事會 書友會 課本劇 讀書筆記評比 優秀墻報評比 手抄報評比
誦讀比賽 知識競賽 博愛講壇 讀書小報 速讀比賽
影視作品賞析 與作家面對面 佳作欣賞會 讀書心得會
初中語文閱讀計劃范文二
一.保證閱讀時間 養成良好習慣
1.重視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包括電子閱覽室),每周向學生推薦新書。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中午及下午第三課去圖書館、閱覽室閱讀書籍。
2.語文組在教導處的安排下制訂好期初語文閱讀計劃,明確閱讀的具體要求,落實閱讀的各項活動,每周至少安排1節語文閱讀欣賞課。
3.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推薦健康有益的讀物,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以及寒暑假,組織學生閱讀,學生每周平均課外閱讀量不少于30000字。寒暑假至少閱讀2~3本中外名著或其他讀物。
4.每學期至少組織1—2次結合教材內容的專題閱讀活動。專題閱讀任務和目標在學期教學計劃中有具體安排,實施時教師提前一周逐日安排好具體活動內容,并對學生的完成情況督促檢查,以確保閱讀效度。節假日,教師要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教師要指導學生撰寫閱讀體會、閱讀筆記,學生的讀書體會文章每學期不少于10篇。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要將此要求列為教學常規檢查和學校綜合評估內容。
5.積極開展“時文閱讀”活動。提倡學生閱讀時文精選類、科普類等書籍與報刊。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每日閱讀報刊的習慣,班級要建立“報刊角”或“圖書角”,組織班級“圖書漂流”,提倡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換,使有限的閱讀資源得到充分的運用。每個班級都要設立“美文鑒賞角”,并及時更新內容。
6.語文教師要做好閱讀的引導和指導工作,組織好閱讀活動。通過開設閱讀指導課、閱讀講壇,舉行讀書報告會、研討會,寫讀書隨筆,組織讀書征文比賽,進行讀書知識與能力測試,組織文藝表演、觀看影視作品等形式有效促進課外語文閱讀活動的開展。
二.指導閱讀方法 爭取最佳效果
1.讀思結合,特別是集體之間的交流探討,對于閱讀內容的深入,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習慣的養成都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放聲讀,將書面語言轉化成口頭語言,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種組織形式。因其方便靈活,自主性強,深受師生歡迎。但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學生)自覺性不太高,如對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學生讀書只是應差事,導致學生對所讀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讀而不思則罔”。所以讀與思相結合,
2.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作者、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種視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二是寫讀后感,三是對作品進行再創造。我們每學期利用作文課至少安排三到五次這種專項訓練,既可以展示閱讀效果,又能調動同學們進一步的閱讀積極性。在各種類型的寫作中,學生既豐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對原作的再創造使他們不自覺的模仿原作的語言風格、敘事技巧,潛移默化地領悟了閱讀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反過來由于親身體驗了寫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語言大師們駕馭文字的高妙。
三.實施多元評價 促進閱讀理解
教師每周一次適當地檢查學生的閱讀記錄本,形成評優獎勵的制度。在課外閱讀組織指導中,也可嘗試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伙伴,并組建課外閱讀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閱讀或交流,并進行多種形式的評比,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這種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競賽,不僅引發同學們的良性競爭,還有利于同組成員間的相互鼓勵,維持對課外閱讀的長久興趣。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只有盡量為學生提供展示他們閱讀成果的舞臺,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勵學生多讀書。因此,結合開展“手抄報比賽”“古詩朗誦擂臺賽”“優秀讀書筆記展評”“讀書征文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活動中樹立自信,培養興趣。
實踐能證明,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二課堂,是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初中語文閱讀計劃范文三
一、建立書香家庭。
1、為孩子建立小書柜。配合孩子的成長盡可能的充實相關圖書。
2、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內容包括:讀書給孩子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聽孩子讀書、一起觀看有益的電視節目等。
3、幫孩子記錄讀書情況。內容包括:讀書時間、內容、孩子想說的話、家長的評價等。
4、加強與其他家庭的聯系。通過家庭間的聯系,交流心得,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二、、營造讀書氛圍,激發讀書激情。
三、加強閱讀指導,培養良好習慣。
家長和學生的交流:平等地和他們討論故事的情節,對人物的評價。讓孩子們把爸爸媽媽當成自己的大伙伴,拉近與圖書的距離。
四、建立激勵機制, 評價促進閱讀。
1、制定圖書閱讀管理評價制度。
2、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小書架。學習整理書籍,并與其他孩子進行圖書交流。
五、拓展課外閱讀的空間。
1、讀書看報是閱讀。
2、觀看有益的電視節目、上網查閱資料是閱讀。
3、聽廣播、聽別人讀書、聽老人講故事同樣是閱讀。
六、圖書推薦。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要想成為一名有文化、有知識、有修養的人,僅憑學會幾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讀好書、多讀書,廣泛涉獵,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而有所成。下面向你推薦的書目,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有選擇的購買或借閱,并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通讀,這對自己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1、三字經(拼音版)
2、古詩:《必背古詩七十首》(至少背會前20首)
3、七彩語文
4、童話類《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國民間童話》《影響孩子一生的101個童話》
5、寓言類《伊索寓言》(注音版)
6、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對牛彈琴》 《畫蛇添足》 《畫龍點睛》 《鶴立雞群》 《囫圇吞棗》《雪中送炭》 《一葉障目》 《掩耳盜鈴》 《左顧右盼》 《成語三百則》
7、神話故事《女媧補天》 《盤古開天》 《寶蓮燈》 《精衛填海》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試金石》 《龍女拜觀音》 《后羿射日》
8、知識類:卡通版《十萬個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