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課時計劃3篇
高考前的每個語文課時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做好語文課時計劃。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考語文課時計劃,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考語文課時計劃一
教學目標:1、明確新聞類壓縮語段的幾種考查類型。
2、掌握新聞類壓縮語段的方法。
3、培養學生對新聞類語段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1、培養學生對新聞類語段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2、掌握新聞壓縮類型及解題方法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課時:兩課時
課時安排:二教時
高考語文課時計劃二
【教學目標】
1、牢牢掌握3500個現代漢語常用字的字形。
2、區分常見多音字、形近字的字形。
【教學重點】通過高考試題,了解漢字字形的特點,尋求高考試題規律,掌握考查的重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常見容易寫錯的漢字
A.諳熟 曖昧 安詳 澳洲 和藹 唉聲嘆氣 黯然銷魂 桀驁不馴 獨占鰲頭
B.弊病 部署 報銷 瀕臨 編纂 白皙 斑斕 班師 報復 抱負 備嘗 鞭撻 變卦 摒棄 不妨 布防 飛揚跋扈 縱橫捭闔 稗官野史 班門弄斧 可見一斑英雄輩出 并行不悖 民生凋敝 遮天蔽日 大有裨益 原形畢露 堅壁清野 白璧微瑕剛愎自用 明辨是非 辨證分析 按部就班 對簿公堂 令人恐怖
C.篡奪 悵然 讒言 滄海 粲然 參與 岔道 攙扶 沉淪 輟學 慈祥 蔥蘢 無精打采 慘絕人寰 殘酷無情 為虎作倀 揚長而去 天崩地坼 清澈見底 墨守成規 馳騁疆場 一張一弛 充耳不聞 一籌莫展 相形見絀 川流不息 出類拔萃 鞠躬盡瘁
D.詆毀 賭博 怠慢 顛覆 拇指 掂量 對峙 披星戴月 以逸待勞 殫精竭慮 虎視眈眈 中流砥柱 玷污清白 雕蟲小技 尾大不掉 疊床架屋 歡度春節 咄咄逼人
F.奮發 分歧 范疇 妨礙 憤慨 發泄 蜚聲 悱惻 費力 蜂擁 俯瞰 副刊 三番兩次 破釜沉舟 入不敷出 翻云覆雨
G.隔膜 瑰麗 恪守 雇傭 掛鉤 光彩 聒噪 言簡意賅 英雄氣概 明知故犯 待價而沽 灌輸知識全神貫注 羽扇綸巾 發揚光大 陰謀詭計
H.禍殃 寒暄 害臊 弧度 涵養 薈萃 荒謬 嚎啕 簿冊 浩瀚 和藹 喝彩 花哨 惶惑 匯報 伙食 貌合神離 隨聲附和 和盤托出 曲高和寡 拾人牙慧 萬事亨通 寬宏大量 聲音洪亮 哄堂大笑 侯門如海 畫地為牢 精神渙散 渾水摸魚 病入膏肓 富麗堂皇 張皇失措 言談詼諧 風雨如晦 融會貫通
J.駕馭 教唆 抉擇 敬佩 皎潔 羈絆 精悍 教誨 接洽 狙擊 竣工 驚駭 崛起 棘手 劃剌 謁見 伎倆 躋身 饑腸 極致 迫不及待 豐功偉績 千鈞一發 不計其數 囤積居奇 集腋成裘 嘉賓滿座 絕代佳人 草菅人命 直截了當 面面俱到 情不自禁 時過境遷 兢兢業業 涇渭分明 不脛而走 前倨后恭 循規蹈矩
K.楷書 磕頭 瞌睡 刻畫 懇求 匱乏 不卑不亢 刻苦 膾炙人口 功虧一簣
L.聯袂 晾干 良莠 孿生 冷漠 利落 寥廓 羸弱 瀏覽 留戀 流連忘返 臘梅盛開 味同嚼蠟 心狠手辣 陳詞濫調 無恥讕言 可作藍本 利害得失 史無前例 再接再厲 火中取栗 百煉成鋼 軍事訓練 庸庸碌碌 脈絡分明 一枕黃粱 逼上梁山 書寫潦草 慘遭屠戮
M.默契 貿然 泯滅 盲目 魅力 脈搏 煤炭門第懵懂 暮靄 暮色漫山遍野 無理謾罵 望風披靡 甜言蜜語 漠不關心 觀摩學習 臨摹碑帖
N.偌大 霓虹 碾碎 涅槃 農具
O.謳歌 慪氣 偶爾 嘔心瀝血 打架斗毆 金甌無缺
P.賠償 蹣跚 貧瘠 偏袒 盤踞 頻率 平添 堅如磐石 蓬蓽生輝 披沙揀金 嗜酒成癖 紕漏百出 東施效顰 一抔黃土 艱苦樸素 風塵仆仆
Q.強悍 遷徙 清澈 痊愈 歉疚 敲詐 輕蔑 頃刻 遒勁 蜷縮 星羅棋布 感情融洽 恰如其分 喬裝打扮 提綱挈領 罄竹難書 卑躬屈膝 委曲求全 怙惡不悛
R.融匯 熙熙攘攘 當仁不讓 矯揉造作 孺子可教 耳濡目染 含辛茹苦
S.瑣屑 手腕 懾服 殺戮 廝殺 贍養 慫恿 晌午 閃爍 撒謊 搔癢 煞白 社稷 授予 悚然 姍姍來遲 禮尚往來 無上光榮 喜上眉梢 稍縱即逝 暴戾恣睢 玩世不恭 有恃無恐 首屈一指 不辨菽麥 肆無忌憚 到處傳誦 毛骨悚然 鬼鬼祟祟
T.搪塞 通宵 謄寫 提綱 拖沓 袒護 通牒 蛻化 貪贓 通緝 趟水過河 恬不知恥 義憤填膺 鋌而走險 大相徑庭 如火如荼
W.萎靡 衛戍 蜿蜒 惋惜 宛若 誣陷 癡心妄想 枉費心機 互相推諉 甘冒不韙 從中斡旋 運籌帷幄 定期會晤 好高騖遠
X.炫耀 脅迫 喧鬧 逍遙 嬉笑 心扉 漩渦 雨聲淅瀝 條分縷析 睡眼惺忪 自顧不暇 聲名遐邇 驍勇善戰 不肖子孫 通宵達旦 直上重霄 歪風邪氣 不屑一顧學識修養 休養生息 氣喘吁吁 一切就緒 栩栩如生 徇私舞弊 循序漸進
Y.肄業 演繹 眼瞼 搖撼 揶揄 一幅畫 遺漏 貽誤 踴躍 魚水情 原委 贗品揠苗助長 偃旗息鼓 湮沒無聞 敷衍塞責 杳無消息 專程謁見 打躬作揖 演繹歸納不可思議 苦心孤詣 詞不達意 深明大義 綠樹成蔭 綠草如茵 化學反應 反映情況 生死攸關 優柔寡斷 記憶猶新 怨天尤人 手頭寬裕 生殺予奪 濫竽充數 向隅而泣 忠貞不渝 逾期作廢 元氣大傷 世外桃源 斷壁殘垣 緣木求魚
Z.整飭 證券 振奮 針灸 真諦 眨眼 針砭 札記 沮喪 縝密 掣肘 裝訂 自詡 裝幀 專攻 錙銖 恣意 遵從 坐標 座右銘 作揖 銷贓 口干舌燥 心浮氣躁 鼓噪而進 讀書札記 敲詐勒索 壓榨百姓 改弦更張 通貨膨脹 動輒得咎 舉世震驚 仗義執言 出奇制勝 擲地有聲 莫衷一是 接踵而至 孤注一擲 高瞻遠矚 呱呱墜地 心勞日拙 真知灼見 擢發難數 恣意妄為
易混用字辨析
(01)暗─黯
暗:本義是日無光,主要義項有:①光線不足,黑暗,與“明”相對。②隱藏不露的,秘密的,如明人不做暗事。③<書>糊涂,不明白,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黯:本指深黑或顏色不鮮明,如陰暗;又多用于形容憂郁傷感的樣子,如黯然傷神。
注意:“暗淡”可作“黯淡”,但“黯然”不能寫作“暗然”。
(02)扒─趴
扒:①抓著可依附的東西,如扒窗戶。②刨,挖,拆,如扒土,扒房子。③撥動,如撥開草叢。④脫掉,剝,如把鞋扒下來。
趴:①胸部朝下臥倒,如趴在地上。②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如他趴在桌子上。
(03)拌─絆
拌:①攪和,如拌草料,拌種子。②指吵嘴,如拌嘴。
絆:擋住或纏住,使跌倒或街不方便,如絆馬索,絆腳石等。
(04)敝─蔽─弊
敝:①<書>破爛,如敝帚自珍。②謙辭,舊時用于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敝處。
蔽:遮蓋,擋住,如遮蔽,蔽塞。
弊:①指欺騙的行為,如營私舞弊。②害處,毛病,如興利除弊。
(05)辨─辯
辨:辨別,分別,如明辨是非,辨認,辨析等。
辯:辯解,辯論,用言語把問題說清楚。
(06)才─材
才:①才能,如多才多藝。②有才能的人,如奇才。③副詞,如只有……才能……
材:①木材。②資料,如教材,題材,大材小用。③有才能的人,如人材。
注意:“人才”可寫作“人材”
(07)采─彩
采:①摘。②開采。③搜集。④選取,如采購。⑤精神,神色,如興高采烈。
彩:①顏色,如彩云。②彩色的絲綢,如剪彩。③賭博或某種游戲中給得勝者的東西,如彩票。④稱贊夸獎的歡呼聲,如喝彩聲。⑤花樣,精彩的成分,如豐富多彩。⑥負傷流血,如他掛彩了。
(08)長─常
長:①兩點之間的距離大(與“短”相對),可指時間,可指空間。②長度,這條路全長200公里。③長處,如取長補短。④對某事或在某方面做得好,如他長于繪畫。
常:①一般,普通,平常,如自然常識。②經常,這種樹木四季常青。③時常,常常,如我們常去公園。
(09)嘗─償
嘗:①吃一點東西試試,辨別滋味。②曾經,如未嘗。
償:①歸還,抵補,如償還,得不償失。②滿足,如他終于如愿以償。
(10)馳—弛
馳:本義是使勁趕馬,主要義項有:①急行,如風馳電掣。②傳播,如馳名。③向往,如心馳神往。
弛:本義是弓弦放松,引申為松懈,如松弛。
(10)詞─辭
詞:①說話或文章中的語句,如詞不達意,義正詞嚴。②一種韻文形式,宋詞。③語言中的最小單位。
辭:①主要義項有:告別,辭職,辭退,躲避,推托等。②古典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如楚辭,辭賦。③優美的語言,文辭,言辭,如辭藻,修辭。這最后一項是與“詞”易混之處。以下是正確用法:辭書,辭藻。
注意:以下用法相同
[詞典][辭典]收集詞匯加以解釋供人檢查參考的工具書。
[辭章][詞章]①韻文與散文的總稱。②文章的寫作技巧,修辭。
(11)度─渡
度:①主要義項有:計量長短,計量單位名稱,程度,限度等。②量詞,次,如一年一度,話劇再度公演。③過,指時間,如歡度假日,虛度光陰。
渡:①由這一岸到另一岸,通過江河,如橫渡大西洋,渡河。②運載過河。③渡口。④引申義有:過渡時期等。
(12)疊─迭
疊:①一層加一層,重復,如重疊,層見疊出。②折疊,如把信疊起來。
迭:①輪流,更換,如更迭。②屢次,如迭有新發現;迭次,屢次,不止一次;迭起,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
(13)定─訂
定:①平靜,穩定。②決定、使確定。③規定。④約定,如定了一批貨。⑤必定,一定,如定能拿出好辦法。
訂:①經過研究商討而立下(條約、章程、契約、計劃)。②預先約定,如訂報。③改正文字的錯誤,如修訂,校訂。④裝訂,如訂書機。
注意:以下用法相同
[訂購][定購]約定購買(貨物等)。
[訂戶][定戶]由于預先約定而得到定期供應的個人或單位。
[訂婚][定婚]男女訂立婚約。
[訂貨][定貨]訂購產品或貨物。
[訂閱][定閱]預先付款訂購(報刊等)。
(14)分─份
分:①使整體事物變成幾部分或聯在一起的事物分開。②分配。③辨別,如分清敵友。④分支,部分。⑤分數。⑥計量單位。⑦成分,如水分太大。⑧職責和權利的限度,如本分,恰如其分。⑨料想,我自分不能擔當此大任。
份:①整體里的一部分,如股份。②量詞,如一份飯,三份報紙。③用在“年”“月”“省”等后面,表示劃分的單位,如省份,年份。
注意:以下用法相同
[身分][身份]①人在社會上或法律上的地位。②受人尊重的地位,如有失身分(份)。
(15)副—幅
幅:①布帛、呢絨等的寬度,如幅面,單幅,雙幅,寬幅的綢緞等。②泛指寬度,如幅度,振幅等。③量詞,用于布帛、呢絨、圖畫等,如一幅畫等。
副:①第二位的、輔助的,區別于“正”或“主”,如副經理。②附帶的,如副業,副作用。③符合,如名副其實,名不副實。④量詞,用于成套的東西,如一副對聯,一副手套,全副武裝。⑤用于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臉,一副莊嚴的面孔。
(16)渾─混
渾:①渾濁。②糊涂,不明事理,如渾頭渾腦。③天然的,如渾厚,渾金璞玉。④全,滿,如渾身是勁。
混:①②同“渾”①②。③攙雜,如混為一談。④蒙混,如魚目混珠。⑤茍且地生活,如渾日子,渾了一生。⑥胡亂,渾出主意。
注意:以下用法相同
[渾蛋][混蛋]不明事理的人(罵人的話)。
[渾水摸魚][混水摸魚]比喻趁混亂的時機攫取利益。
(17)跡─績
跡:①留下的印跡,如腳印。②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如古跡,事跡。③形跡。
績:①把麻纖維披開接續起來搓成線,如紡績,績麻。②功業,成績,成果。
(18)即─既
即:①靠近,接觸,如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及。②到,開始從事,如即位。③目前,如即日,成功在即。④就是,如非此即彼。⑤就,便,如一觸即發。⑥即使。
既:①已經,如既成事實,既得利益。②既然。③<書>完了,盡。④連詞,與“且”“又”“也”等呼應,如既高且大;既要有遠大的目標,又要有堅實的行動。
(19)交─繳
交:①把事物轉移給有關方面,如交稅,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②到(某一時辰或季節),如明天交冬至。③注意下面用法:交界,結交,交往,建交,交流,風雪交加,饑寒交迫等。④跟頭,如跌交。
繳:①交出(指履行義務或被迫),如上繳,繳費,繳槍不殺。②被迫交出(多指武器),如繳了敵人的武器,繳獲,繳械,繳銷車牌照。
注意:以下用法相同:
[交納][繳納]向政府或公共團體交付規定的金錢或實物。
(20)驕─矯
驕:①驕傲,戒驕戒躁。②<書>猛烈,如驕陽。
矯:①矯正,如矯枉過正。②強壯,勇武,如矯健,矯若游龍。③假托,如矯命。
(21)具─俱
具:①用具,如文具。②量詞。③具有,如初具規模。④<書>備辦。
俱:全,都,如一應俱全,百廢俱興。
(22)利─厲─勵
利:主要義項有:鋒利,順利,利益,利潤或利息,使有利,等等。
厲:①嚴格。②嚴肅,猛烈,如雷厲風行,聲色俱厲。③④⑤
勵:勸勉,如勉勵,鼓勵。
注意:利害,有兩種讀音和意義:①利益和損害,如不計利害;②難以對付或忍受,劇烈,兇猛,如他這一手十分利害(讀輕音),天熱得利害,此作此義項解釋時,“利害”與“厲害”相同。
(23)練─煉
練:①白絹,如江平如練。②練習,訓練。③經驗多,如老練,熟練。
煉:①用加熱等辦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如煉鋼。②燒,如真金不怕火煉。③用心琢磨使詞句精美簡潔,如煉字,煉句。
(24)零─另
零:主要義項有:①零碎,小數目的(與“整”相對),如零售,化整為零。②零頭,零數,他的年紀已八十有零。③(樹木花葉)枯萎而落下,如樹木凋零。
另:另外,如另起爐灶。
注意:
[零亂][凌亂],意為不整齊,沒有秩序。
(25)氣─汽
氣:主要義項有:氣體;自然界的冷熱陰晴變化,如秋高氣爽;人的精神狀態,如朝氣蓬勃;生氣,發怒,如他氣得渾身發抖;中醫指某種病象,如濕氣。
汽:①由液體或某些固體變成的氣體。②特指水蒸氣,如汽船,汽艇。下面用法是正確的:汽燈,汽笛,汽缸,汽化,汽水等。
(26)申─伸
申:①說明,申述,如三令五申。②地支的第九位。
伸:展開(肢體或物體的一部分)。
注意:以下用法是正確的
[申雪][伸雪]表白或洗雪冤屈。
[申冤][伸冤]①洗雪冤屈。②自己申訴所受的冤屈,希望得到洗雪。
(27)樹─豎
樹:①木本植物的通稱。②種植,栽培,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③樹立,建立,如獨樹一幟,樹雄心。
豎:①與地面垂直的(跟“橫”相對)。②從上到下的,從前到后的,如畫一條豎線。③使物體與地面垂直,如豎起柱子。
注意:
樹立:意為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如樹立榜樣,樹立共產主義風格。
豎立:物體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觸地面或埋在地里。如門前豎立一根旗桿。
(28)象─像─相
象:①形狀,樣子,如萬象更新。②仿效,摹擬,如象形文字。③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處,如他的面貌象我的一個朋友。④好象,如象要起風了。⑤比如,如象孔繁森這樣的干部,才是新時代的好干部。
下面用法是正確的:他的毛筆字寫得挺象樣,象征,象聲詞……
像:①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畫像,塑像。②同“象”③④⑤項。
相:①相貌,外貌,如長相,一幅可憐相。②物體的外觀,如月相。③坐立的姿態,如坐要有坐相④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如伯樂相馬。⑤輔助。⑥互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如實不相瞞,好言相勸等),親自觀看(如相親)。
注意:
照相,也作照像。
真相大白,也作真象大白。
(29)斜─邪
斜:與平面或直線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如傾斜,斜線。
邪:①不正當,如邪門歪道。②不正常,如他有一股邪勁。③中醫指引起疾病的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30)瀉─泄
瀉:①很快地流,如長江一瀉千里。②腹瀉。
泄:①液體、氣體排出,如水泄不通,氣可鼓而不可泄。②泄露,如泄密。③發泄。
(31)形─型
形:主要義項有:形狀,形體,顯露、表現(如喜形于色),對照(如相形見絀)。
型:①模型。②類型。
(32)兇─洶
兇:主要義項有:不幸的,年成不好的,兇惡,殺害或傷害人的行為(如行兇)等。
洶:洶洶,①形容波濤聲,②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含貶義),如氣勢洶洶。③形容爭論的聲音或紛擾的樣子,如議論洶洶,天下洶洶。也作讻讻。
洶涌,如波濤洶涌,
(33)魚─漁
魚:名詞。
漁:①動詞,捕魚,如漁業。②謀取(不應得到的東西),如從中漁利。
注意:
魚鼓,也作漁鼓。
魚汛,也作漁汛。
魚具,也作漁具。
魚網,也作漁網。
(34)燥─躁
燥:缺少水分,干燥,如燥熱。
躁:性急,不冷靜,如煩躁,不驕不躁。
(35)震─振
震:①震動,如震耳欲聾。②情緒過分激動,如震怒,震驚。
振:①搖動,揮動,如振筆疾書。②奮起,振奮,振作。
(36)至─致
至:①到,如自始至終。②至于,如甚至。③極,最,如至少需要五本書。
致:①給與,向對方表示(禮節、情意等),如致電,致歡迎詞。②集中(力量、意志等),如專心致志。③招致,如致病。④以致,他不負責任,致使工程出現重大失誤。⑤情致,如興致,錯落有致,故事曲折有致。⑥精密,精細,如細致,精致。
(37)尊─遵
尊:①地位或輩分高,如尊長。②敬重,如尊師愛生。③敬辭,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尊府,尊性大名。④量詞,如一尊塑像,五十尊大炮。
遵:依照,如遵照,遵循,遵守,遵行等。
高考語文課時計劃三
【復習目標】
掌握高考成語題的解題方法
重點:①理解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語
【知識講解】
講解正確理解和使用成語的方法:
1、理解關鍵詞的含義,不可望文生義
2、在理解原意的基礎上,把握比喻義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語
①形相近而義不同的
②意義相近而有細微差別的
③褒貶色彩不同的
4、符合語法規范或邏輯關系
【復習時間】10——12課時
一、明確要求(PPT展示)
《考試說明》要求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D,著重考查運用。熟語在高考試卷中所占的比重,不僅體現在對熟語的辨析使用專項上,而且在語音、字形及語言表達中均有涉及,因此,對熟語的掌握必須是全方位的,從讀音、字形、結構、意義到使用。熟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對正確使用熟語的考查,實際也是對考生文化積淀的考查。高考考查的熟語,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過于淺易,一般來說,出現在試卷上的熟語應是比較常見的;而且選項設置的語境,大多是經過強調的語境。考查形式主要有熟語使用正誤判斷的單項選擇式和選擇填空式兩種
二、初識成語
方案一:讀下面幾句話,談談你聽后的感受(PPT展示)
1、走進大廳,她爽朗一笑,引來眾人側目而視。
2、老張被兒子因車禍致殘這件痛心疾首的事弄得疲憊不堪。
3、譚嗣同是甘愿為改革流血的始作俑者,值得稱贊。
4、這個飯店的服務質量之差是有口皆碑但又別無去處,難啊!
5、多年來父母傾注心血扶育我,對父母的感激真是罄竹難書。
方案二:(PPT展示)
有一位高三畢業生給同學的留言這樣寫道: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高中三年,彈指之間。驀然回首,滄海桑田。望中猶記,征途漫漫,舉步維艱,涸轍之鮒,形影相見。幸有摯友,雪中送炭。鼎力相助,孜孜不倦,同甘共苦,共赴難關。一丘之貉,情真義兼。來日方長,此情不忘……
請同學們看看這段文字寫的怎樣?(雖然略有文采,但用錯了成語“一丘之貉”,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好朋友,讓人啼笑皆非。)可見,正確使用成語是十分重要的。
三、成語的特點:
1、什么是成語?
成語是指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成的固定短語(詞組),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一個詞的語言單位。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
2、成語的來源:
①古代寓言 例1、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②歷史故事 例2、破釜沉舟 樂不思蜀
③詩文語句 例3、老驥伏櫪 萬馬齊喑
④口頭俗語 例4、一言為定 三教九流
3、成語的特點:
①意義的整體性。成語的詞義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義。
例1、水落石出 三頭六臂 泥牛入海
②結構的凝固性。一般不能變動詞序或更換其中的成分。
例2、“千方百計”不能作“百計千方”;“銅墻鐵壁”不能作“鋼墻鐵壁”。
③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詞和文言語的格式
例3、草菅人命(草菅,意動用法);富國強兵(富、強,使動用法)。
④感情的褒貶性。含有褒貶色彩
例4、無所不至(貶) 無微不至(褒)
⑤結構的豐富性。
例5、 (1)聯合式, 披堅執銳 苦盡甘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承接式, 見異思遷 先斬后奏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3)主謂式, 胸有成竹 杞人憂天 葉公好龍 毛遂自薦
(4)動賓式, 不見經傳 莫名其妙 如數家珍 如喪考妣
(5)動補式, 退避三舍 逍遙法外 荒謬絕倫 輕如鴻毛
(6)動賓補式, 問道于盲 貽笑大方 拒人千里 入木三分
(7)因果式, 水滴石穿 繩鋸木斷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8)連動式, 畫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補牢 指桑罵槐
(9)目的式, 削足適履 守株待兔 殺一儆百 越俎代庖
(10)兼語式, 引狼入室 請君入甕 令人生畏 化險為夷
(11)偏正式, 衣冠禽獸 扶搖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四、熟語的種類和特點
熟語是語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為人們所熟習、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結構的定型的詞組或句子,包括成語、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等。
1、熟語一般具有兩個特點:
(1)結構上的穩固性,構成成分不能隨意更換
例1、“明日黃花”不能改為“昨日黃花”。
(2)意義上的整體性,熟語的意義是特定的,不能只從字面去解釋
例2、“周瑜打黃蓋”是“一個愿打,一個原挨”之意,使用中與“周瑜”“黃蓋”無關。
熟語有兩個來源:
(1)來自人們口頭廣泛流傳的現成語言,以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為主,大多總結了歷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斗爭經驗或對自然的認識,往往詼諧生動,含蓄雋永,極具生活的情趣性。
(2)來自書面語言,包括古代各種著作(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著作、詩文、小說等),這類熟語以成語為多,一般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富于藝術表現力。
2、熟語分類:
(一)相沿習用的成語
這部分與成語的來源基本一致。
成語最能體現熟語的兩個特點,即結構的穩固性和意義的整體性,我們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切忌望文生義。常因望文生義而誤用。
當然,成語也并非永遠固定不變。有的意義色彩可能有變化,如“明哲保身”來自《詩·大雅·民》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現指因怕犯錯誤或得罪人而對原則性問題不置可否的處世態度,意義和色彩都有變化(再如“頤指氣使”“既來之,則安之”等)。有的個別構成成分可能有變動,如“每下愈況”來自《莊子·知北游》,現在演變為“每況愈下”,“揠苗助長”可寫為“拔苗助長”等。
(二)口耳相傳的諺語
諺語也叫“俚語”“俗語”“俗話”“直言”,是人們口頭廣泛流傳的現成語句,往往傳達了人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簡練通俗,意思完整。口耳相傳和凝聚著前人的智慧與經驗是它的兩個基本特點。
它與成語的區別是:成語大部分是書面語,諺語是口頭俗語;成語一般作句子成分,諺語是完整句子;成語形式比較固定,諺語較為靈活,容許某些改變。
例3、“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說》一),或作“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金瓶梅》第七十六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或作“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醒世恒言》九)。
諺語源于生活,口耳相傳,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4、(1)交友處世:積德招福,缺德惹禍 君子之交淡如水
澆花澆根,交人交心
(2)勸學:活到老,學到老 書中自有黃金屋
(3)軍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4)民俗:五里不同俗,一地一鄉風 入廟拜佛,入鄉隨俗
(5)衛生健康:兩頭凈,不生病 饑時飽,必送命
(6)道德情操:仁義值千金 人窮志不短
(7)行為規范:為臣要忠,為子要孝 一失足成千古恨
(8)世態人情 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9)善惡美丑: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10)自然氣象: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煙子過溝,干死魚鰍
諺語所體現的思想內容較為復雜。比如下面這組關于“死”的諺語:
例5、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好死不如賴活 尋(等)死不如造反
這組諺語所體現的思想意識大不相同:第一句教人舍身赴死,在玉碎與瓦全間選擇玉碎;第二句教人貪生怕死,在好死與賴活中選擇賴活;第三句教人拼死一搏,既不無價值尋死,也不無價值賴活(等死),而要活得轟轟烈烈(造反)。由此可見,諺語傳達的經驗是很復雜的,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諺語由于口耳相傳,長期經受生活的檢驗,許多優秀的諺語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指導作用。在修辭上,諺語簡練明快,能增加語言的概括力;說理時恰當運用,能增強文章說服力。
(三)巧設懸念歇后語
歇后語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釋”。表義上“引子”起輔助作用,表示某種附加義;“注釋”部分是表義重點所在,它表示整個歇后語基本義。也就是說,歇后語是“由存在引注關系的前后兩個部分組成”的熟語。
例6、“墻上掛狗皮——不象畫(話)”。
前部分“墻上掛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沒有后半部分,誰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諧音雙關,點明整個歇后語的含義。
歇后語可分兩大類:
(1)會意型(語義雙關)。
例7、“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 “壽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王八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
這類歇后語后一部分從意義上對前一部分進行解釋說明。
(2)諧音型(語音雙關)。
例8、“老虎駕車——誰趕(感)” “兩手進染缸——左也藍(難)右也藍(難)”
“荷花塘里著火——藕燃(偶然)”。
這類歇后語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達語義。
不管會意型還是諧音型,歇后語產生語義的基本途徑是雙關。
例9、“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
表面上是說想象中老鼠鉆進風箱后,不管風箱是推還是拉都要被風灌的樣子;其實是說一個人處于矛盾的雙方中,兩面不討好,到處受委屈。
“老虎駕車——誰趕”。
用“誰趕”對“老虎駕車”作字面上的解釋,實際上它的真正含義是指某件事情沒有人敢去做。
從修辭上說,歇后語的前后兩部分的地位就顛倒過來了。歇后語的藝術效果主要有兩個:形象生動和風趣幽默,這主要體現在“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如下三個特點都有助于形成這種藝術效果:
(1)取材廣泛,人物鬼神、動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無所不包。
(2)想象新奇,善于運用各種虛構手法塑造出種種人們意想不到的超越常規的形象。
例10、“泥菩薩洗澡——越洗越臟”“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擬人);“八十年不下雨——好晴(情)”“三張紙畫張臉——好大的面子”(夸張),“豬八戒演講——大嘴說大話”“烏龜變黃鱔——解甲歸田”(想象)等等。
(3)深具懸念性。試拿去歇后語后半部分,“引子”能引發人們許多聯想,待答案揭示,才恍然大悟。
例11、“老鼠給貓理胡子”。
人們就會想到“大膽”,“不怕被吃掉嗎”,等,但看到后半部分“拼命巴結”,自然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例12、試比較下面一組成語與歇后語的藝術效果:
成語:一目了然 解甲歸田 癡心妄想
歇后語:獨眼龍看書——一目了然
烏龜變黃鱔——解甲歸田
賴蛤蟆想吃天鵝肉——癡心妄想
兩組詞語義相同,趣味卻相差很遠。由此可見,歇后語前半部分“引子”的重要性,缺少了它,歇后語就可能變為一般性的陳述。
(四)語義雙層慣用語
慣用語是具有特定含義、形式短小、口語性很強的固定詞組。慣用語是通過描述來表義,諺語和歇后語通過陳述來表義。
慣用語有如下幾個特點:
1、語義的雙層性。
除字面意義外,必須具有深層次的比喻義或引申義。
例13、“打預防針”。
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藥水,常用來比喻對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預防;
“財神爺”
本意是迷信中讓人致富的神,引申為掌管錢財或能給人錢財的人。
2、口語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濃厚。
例14、“拍馬屁”“寄生蟲”“白開水”“抓辮子”“吃獨食”“穿小鞋”“小心眼” “老黃牛” “紅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釘” “破天荒”“打游擊”等。
全都具有口語色彩。它們的感情色彩,褒揚、贊許的極少。諧謔、諷刺和貶義的占絕大部分,中性的慣用語也很少。
3、結構上以三字格為主,也有少數二字或多字的。
例15、“下海”“吃醋”“下課”屬二字格;“放馬后炮”“喝迷魂湯”“喝西北風”“鉆牛角尖”“打退堂鼓”屬四字格,“一推六二五”屬五字格,另外還有“解鈴還需系鈴人”“遠水救不了近火”“兩虎相斗必有一傷”“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慣用語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義,其深層涵義(引申義或比喻義)幾乎成了它的基本義。如“跑龍套”本指在戲劇中扮演隨從或兵卒的角色,但作為慣用語,一般是用來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負主要責任的雜事、小事,當它用本義時,它只是戲劇中的術語,不是慣用語。“開小差”作為慣用語一般使用其引申義“私自脫離工作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義“軍人私自脫離隊伍逃跑”。
例16、試比較下面兩組詞語,體會慣用語生動通俗的口語表達效果:
成 語:置若罔聞 阿諛奉承 李代桃僵
慣用語:耳邊風 拍馬屁 替罪羊、背黑鍋
五、分析下面八句話的成語誤用類型
1、四名共同作案的盜竊分子正在坐地分贓時,被及時趕到的警察擒獲。( )
2、高適有著不可一世的氣派,整個唐代大詩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數它了。( )
3、但歷史依然對命運坎坷的人兒不棄不離,似乎樂此不疲這份傷感。( )
4、在元旦晚會上,我班兩個女生將話劇中的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
5、只有那個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個郁霆,依舊留在心里,成為永遠活在心里的夢。( )
6、今天我們學習千古美文《赤壁賦》,你們一定要洗耳恭聽,可不要開小差啊。( )
7、初春的校園,篝火晚會上,大家陶醉在這春意闌珊的氛圍中,歡樂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
8、辛棄疾詞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氣勢來抒情言志,風格怎樣,他都洞若觀火。( )
規律總結:縱觀成語題的題型特點,審視其命題規律,我們發現,該類題的設誤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限于篇幅,僅以成語為例)
(一)、望文生義,主觀臆斷
成語具有結構的穩定性和意義的整體性,其含義是約定俗成的;它不是構成它的單個語素義的簡單疊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礎上,在豐富的人文背景下,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同時必須準確理解成語中一些含有生僻義的關鍵語素,切忌粗枝大葉,一瞥而過,主觀臆斷,望文生義。
例1、這篇文章不僅結構混亂,而且文不加點,令人費解。
例2、發展生產力是當前首當其沖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為王,這似乎成了宗派主義者們的信條。
例1中“文不加點”中的關鍵語素“點”,不是“標點”的意思,而是“刪改”之意,如果我們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寫文章不加標點”。而實際上整個成語是指“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例2中“首當其沖”不是“首要的”之意,“沖”是“要沖,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沖擊、壓力、攻擊或首先蒙受災難。例3的“三人成虎”與“人多為王”不同義,它比喻謠言或謠傳一再反復就會使人信以為真,多誤作團結力量大。
類似成語還有:五風十雨 對簿公堂大快人心 屢試不爽 久假不歸 差強人意 萬人空巷 光怪陸離 不刊之論 渙然冰釋 空穴來風 空谷足音 善刀而藏 暴虎馮河 酒囊飯袋 有口皆碑 不足為訓 不以為然人面桃花 奇文共賞 城下之盟 穿云裂石 身無長物 細大不捐 間不容發 罪不容誅 大方之家等等
(二)、不明語源,不知本義
許多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來歷,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歷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詩文,都有著特定的含義,我們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隨意解釋,更不能不分場合地亂用。還有的成語在現代大都使用其引申義或比喻義,但偶爾還會使用其本義,故當成語運用回到其本義時,我們不能視其為錯。
例4、隨著雙邊關系的改善,中俄兩國終于結為秦晉之好。
例5、平均主義的思想已成為明日黃花,逐漸在人們的頭腦中消失了。
例6、讓梨推棗是廣為傳頌的謙讓美德的表現,假如只有一個梨子的時候,孩子們難道不應該讓給媽媽嗎?
例7、節日的秦淮河畔充滿了喜慶氣氛,燈紅酒綠,十分熱鬧。
對例4中的“秦晉之好”,只要稍有點歷史知識就會明白春秋時秦晉兩國世代聯姻,后專指兩姓聯姻,不能泛指友好關系;此處用來說兩國關系友好,故錯。例5“明日黃花”一詞出自古典詩歌,“明日”當“第二天”講,在詩中指重陽節。原意是說,重陽節一過,菊花就枯萎了。后比喻過了時的無應時作用的東西,或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此處“平均主義”本就無價值,更不是外物或報道,故用錯。另外這個詞常誤作“昨日黃花”。例6中“讓梨推棗”用于兄弟關系友好,不用于謙虛。例7中“燈紅酒綠”兼有兩種詞義,既指娛樂場所的繁華景象,也比喻統治者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處是用了本義,故對。像這類兩用成語在漢語里很多,辨析時要多加留心。
類似成語還有:目無全牛 守株待兔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四面楚歌 臥薪嘗膽 巧言令色 倚馬可待 破鏡重圓 不可救藥 望洋興嘆 胸有成竹 樂不思蜀 彈冠相慶 禍起蕭墻 邯鄲學步 風聲鶴唳 水落石出按部就班 苦心孤詣 高談闊論 不絕如縷 想入非非 短小精悍 淋漓盡致 左右逢源 信筆涂鴉 玲瓏剔透 標新立異 登峰造極 如虎添翼等。
(三)、色彩不分,褒貶失當
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不同的成語常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隨著語言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我們在使用時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失誤。
例8、在澳門回歸的日子里,許多單位的干部都傾巢而出,參加清潔馬路的活動。
例9、《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一回,活畫了蔣干這個不學無術、胸無城府的形象。
例10、小錯誤也不能放過,須知集腋成裘,小錯集多了也會對工作造成大的損害。
例8中“傾巢而出”原意是“整窩的鳥兒全出來”;比喻敵人出動全部的兵力進行侵擾,只用于貶義;此處用在“單位的干部”身上,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例9的“胸無城府”比喻為人坦率,不用心計;是褒義詞。把此詞加于無能的腐儒蔣干身上,明顯犯了褒詞貶用之誤。例10“集腋成裘”比喻好東西積少成多,是褒義詞;此例用以指“小錯誤” 積少成多,是犯了“褒詞貶用”的錯誤。
另外有時為了收到特殊的修辭效果,有意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這不應視為錯誤。比如“這是‘咸與維新’的時候了,所以他們便談得很投機,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約去革命”“艾奇遜是不拿薪水的教員,他是如此誨人不倦地毫無隱晦地說出了全篇真理”,這兩句中的“情投意合”“誨人不倦”都是修辭上的褒詞貶用,起到了很好的諷刺作用。
類似成語還有:洗心革面 無所不為無所不至 始作俑者 粉墨登場 無獨有偶 處心積慮 傾巢而出 彈冠相慶 官樣文章 晝伏夜出 連篇累牘 師心自用 評頭品足 一團和氣 閃爍其詞 嘆為觀止 目無全牛集腋成裘 耳提面命 雨后春筍 危言危行 有口皆碑 殫精竭慮 蠢蠢欲動 鳳毛麟角等等
(四)、對象不當,張冠李戴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詞義有所側重,適用的對象也就不同。有的指個體,有的指群體;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專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間,有的專用于寫文章或文學藝術等等。如果對這些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缺乏了解,就會使陳述與被陳述對象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比如“炙手可熱”只用于指“氣焰很盛,權勢很大”,而時下多誤指題材之類。
例11、各種花卉競相開放,若用國色天香來形容,實不為過。
例12、民謠云:“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足見賈府金玉之多,簡直達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
例13、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真是巧奪天工。
例11中“國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備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種花卉”。例12中“汗牛充棟”只用來形容圖書多,不能指金玉之類。例13中“巧奪天工”意為“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巧妙、高超;所修飾的對象必須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類似的成語還有: 洗心革面 萍水相逢明日黃花 汗牛充棟 罄竹難書 擢發難數 豆蔻年華 行云流水 炙手可熱 多事之秋 一揮而就 青梅竹馬 膾炙人口 兩小無猜 亂點鴛鴦 舉案齊眉 比翼雙飛 耳鬢廝磨相敬如賓 夫娼婦隨 江郎才盡 揮灑自如 倚馬可待 呼之欲出 信手拈來 鴻篇巨制 勾畫了了 烘云托月 韋編三絕 相濡以沫 縱橫捭闔 含英咀華 破鏡重圓 洛陽紙貴日理萬機等等
(五)、人稱或角度失當,敬謙錯位
某些從古代沿用下來的成語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記,有的用于自稱(謙稱),有的則用于對方(敬稱),如將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誤用。
例14、廠長的發言確實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抓好產品質量的好建議。
例15、在家里,爸爸做事總是先斬后奏,什么事情總是做了以后才讓我們知道。
例16、同學們經常向老師請教,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17、正值老教授八十壽辰之際,晚輩們集體送去了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恭祝您老長命富貴”。
例14中“拋磚引玉”比喻自己先發表很粗淺的意見,目的是引出別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見,是用于第一人稱的謙讓之辭,不適用于第三人稱敘述。例15“先斬后奏”用于下級把事情處理完后再向上級報告,不適用于平輩關系或上對下。例16“不恥下問”意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用反了。例17中“長命富貴”,舊時用于對小孩的祝福。
類似的成語還有:雕蟲小技 東涂西抹貽笑大方 千慮一得 綿薄之力 汗馬功勞 敝帚自珍 鼎力相助 如坐春風 蓬蓽生輝 門墻桃李 敬謝不敏 不情之請 身臨其境 設身處地 信筆涂鴉 班門弄斧等;
(六)、范圍不清,輕重失當
有的成語適用范圍有大小,詞義有輕重,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選用范圍大小或詞義輕重適度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重詞輕用或輕詞重用的弊病。
例18、菊花盛開,姹紫嫣紅,煞是好看。
例19、考前每個考生都應充分做好復習,否則,上了考場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
例20、勞動光榮,坐享其成可恥,是我們新社會的特點。
例18“姹紫嫣紅”形容各種花卉鮮艷嬌美,而菊花雖美卻不能代表各種花卉。這是犯了“大詞小用”的毛病。例19“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詞義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詞輕用”的毛病。例20“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為是可以通過勸導加以改正的,用在該句顯得語義很輕,應用“不勞而獲”;“不勞而獲”用于剝削階級思想嚴重的人,語義重,其思想和行為是應該批判的,和該句的“可恥”相照應。
類似成語還有:莘莘學子 濟濟一堂七手八腳 多事之秋 縱橫捭闔 日理萬機 義無返顧 豐功偉績 從諫如流 無可非議 真知灼見 有口皆碑等
(七)、功能混亂,搭配不當
每個成語由于自身詞義和詞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會不同。如果對句子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就容易造成搭配不當、功能混亂的錯誤。
例21、他往四周一看,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
例22、包圍圈越縮越小,這群罪大惡極的歹徒已成了甕中捉鱉。
例23、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發揮組織領導作用,發揚光大“五講四美”活動的成果。
例24、折扇和信封上面,龍飛鳳舞著文藝界幾十名委員風采各異的簽名。
例21中“出奇制勝”可作謂語,但不能帶賓語。例22中“甕中捉鱉” 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應充當謂語,而該句由于對它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誤當作名詞性成語,用來充當“成了”的賓語,應將“甕中捉鱉”改為“甕中之鱉”。例23、24都是把不及物動詞“發揚光大”“龍飛鳳舞”誤作及物動詞使用,使之帶上賓語,造成了錯誤。
再比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績”“信手拈來前人的成果”“漠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藝”“司空見慣了腐敗現象”“逼得窮途末路”“當仁不讓的責任”“同心同德地建設四化”“深思熟慮的建議”等。
(八)、畫蛇添足,前后重復
成語一般都比較簡練,使用得當,可以受到言簡意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語和句中其他詞語的語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意的重復。
例25、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難免會感到自慚形穢,甚至無端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折磨。
例26、時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來詞時,追求時髦,嘩眾取寵,令人費解。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稱,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例25中“自慚形穢”指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成語里已隱含有“感到”之意,故該句在語意上顯得重復贅余。例26中“貽笑大方”是被內行人笑話之意,已含有“讓人”之意,與前面的“讓人”重復。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難言之隱的苦衷”“一場南柯一夢”“顯得相形見絀”“好象如芒在背”“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目前的當務之急”“接踵而至地闖進來”“津津樂道地說”“海內外聞名遐邇”“責無旁貸的責任”“使我國人民生靈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只能讓人貽笑大方”等。
(九)、不合習慣,違背常規
有些成語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這些成語的習慣用法,就很容易出錯。
例27、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
例中“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句意為其他甲B球隊都無法趕得上五牛隊的雄厚財力,該成語使用違背常規,故錯。
再如“善罷甘休”“同日而語”“一概而論”“無時無刻”“等閑視之”“等量齊觀”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中。。
(十)、不合邏輯,事理不通
不合邏輯是指所使用的成語與整個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時從意義上初一看,似乎沒有錯誤,但從邏輯角度考慮則可能于事理不通。
例28、領導者應該在問題未出現之時就未雨綢繆,而不應在問題出現之后驚慌失措。
例29、王大媽愛干凈是這一帶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種物件總是擺設得有條不紊。
例28中“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事先”顯然與“出現之時”矛盾。例29中“有條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寫文章條理清晰,一點不亂,側重于條理性,而該句中陳述的話題卻是“王大媽愛干凈”,“條理性”與“愛干凈”兩者之間缺乏語意邏輯上的聯系。
類似的還有“受賄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幾何時將大展宏圖”“問題未發現前就應防微杜漸”“長此以往就出現了成績下滑”“把中國人民的抗議置若罔聞”等。
(十一)、形近易誤,音近易誤
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時極易混淆;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盡管意義相近,但由于語境不同,其意義及用法有細微差別,或者其適用范圍有別,必須細加區別,才能準確判斷。
例30、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練使用了巴喬,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負眾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隊。
例31、計算機是一種工具,盡管是高科技工具,擁有它,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例32、汽車向神農架山區奔馳,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
例30中應用“不負眾望”,“不孚眾望”與“不負眾望”只一字之別,而意思卻大相徑庭,前者是不能是眾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負眾人的希望,這是把兩個字形及讀音均相近的成語弄混淆了。例31“事倍功半”形容花費的勞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此句卻把它與其語素完全相同,而語素位置不同且語義完全相反的成語“事半功倍”混淆了。例32中應用成語“應接不暇”;“目不暇接”意思是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應接不暇”則指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兩成語意義相近,但細細推敲,會發現前者偏向主動,后者偏向被動。
類似成語還有:駭人聽聞與聳人聽聞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 不以為然與不以為意 目光如豆與鼠目寸光 不足為訓與不足為戒 不脛而走與不翼而飛 不可理喻與不可思議 無可厚非與無可非議 處心積慮與殫精竭慮故步自封與墨守成規 側目而視與刮目相看 義不容辭與責無旁貸 談笑風生與談笑自若 狼狽為奸與朋比為奸 不落窠臼與別出心裁 獨樹一幟與匠心獨運 耳聞目睹與耳濡目染含糊其詞與閃爍其詞 魚龍混雜與魚目混珠 穿鑿附會與牽強附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