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冊語文教學計劃生命生命3篇
第八冊語文教學計劃生命生命一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閱讀”策略為指導,以知識樹為線,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時空、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使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相互滲透,有機整合。
【教學內容】
1、人教版課標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組課文:《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氣》
2、人教版《同步閱讀》教材第八冊第五組課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我看見了大海》《愛的聲音》《永不道別》
【教學重點】
感受對生命的渴望和熱愛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思辯、感悟、語言表達及感情朗讀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語文網絡教學教學平臺
建構學習小組(制定計劃、自主分工探究、合作交流互動、抒寫學習收獲)
【教學步驟】
一、導入談話
1、看圖片(本組課文中的插圖),說出它是哪篇文章的?——你發現他們都是寫的是什么啊?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書本,一起來感受生命的多彩和對生命的熱愛。
2、這是一棵知識樹,一棵“生命之樹”,相信通過孩子們的交流,會讓這棵知識樹枝繁葉茂、充滿生機。
二、主題回顧:
孩子們,從第五單元課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觸摸春天》:熱愛
《永生的眼睛》:延續
《生命 生命》:珍惜
《花的勇氣》:勇氣
三、閱讀概覽
1、在《同步閱讀》中,也選編了多篇以生命為主題的文章,我們重點閱讀了其中的4篇。前幾天已經布置大家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并自個填寫了《群文閱讀記錄表》。現在請各小組相互交流,看看你們的閱讀體會是不是一樣,可以讀一讀,也可以再討論。
2、你最喜歡哪一篇,說說主要內容或者感受?(相機從不同的角度提問,讓學生感受中心)(結合學生的匯報補充知識樹)(在交流當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受,老師并板書:“真實”“不同的視角”“真情”)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珍視
《我看見了大海》:自立
《愛的聲音》:愛心
《永不道別》:樂觀
3、孩子們讀書真認真,交流也很熱烈。通過閱讀,我們對“生命”又有了一些認識和感受。這幾篇文章又是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又一個屬于他們的生活和生命,那就是……(核心的一些詞語)
四、片斷分享、精彩賞析
1、讀了《同步閱讀》教材中的這四篇文章,老師相信總有一些地方能打動你們的心,能給同桌讀一讀或者講一講,分享一下嗎?(結合閱讀記錄表進行同桌交流)。
2、在交流中,孩子們沉浸其中,心在被打動著、溫暖著,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提個小小的要求,在匯報之前,請你先說說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導學生按課,同時交流中結合朗讀重點體會和感悟。)
l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預設:“我多么渴望看看這世界的一切。如果說我憑觸角能得到如此大的樂趣,那么能讓我目睹一下該有多好。”
(1)從海倫的這兩句話感受到了什么?從哪些詞里感受到的?——感情朗讀。
(2)你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她對生命的熱愛和渴望?請你大聲地讀出來。
(3)海倫——雖然盲聾,但對生命充滿了熱愛;作為健康人的我們呢?是不是和海倫一樣啊?(結合語句進行感悟)
(4)面對著海倫,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l 《我看見了大海》
預設1:“每當我做了什么我原來不能做的事的時候,繼父總是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1)“驚天動地”的含義?對我來說這些事是不是“驚天動地”的?你還能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請你讀出來。
(2)營造情境,感情朗讀這句話,感受繼父的愛。
預設2:“伯伯,我看見了大海,真的,我看見了……”
(1)你讀出了什么?
(2)繼父說了謊,今天女兒沒見到大海卻說見到了,是不是在說謊?(盡量讓學生進行辯論,同時對人物的感悟理解走向深處。)
l 《愛的聲音》
預設:“他正用盡全力,使勁地震動聲帶,發出既不準確也不動聽的“爸爸”聲。大人微笑著看看孩子,握著條手絹,不時在孩子下巴上抹一把。”
(1)孩子是不幸的,為什么?
(2)孩子又是幸福的,為什么?
(3)所以當作者看到這一切,在文章的結尾處這樣溫情地寫到——?(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并領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妙處。)
l 《永不道別》
預設:“爺爺緩緩地站起來:“比利,今后永遠不要說再見。千萬不要……特別是記住第一次問好。””
(1)什么情況下爺爺這樣對我說的?如果是你,難受嗎?
(2)你懂爺爺的心嗎?知道了什么?(樂觀……)
(3)在此之后的一年半當中,你也一定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你又是怎么想的呢?(用筆寫下來——全班交流)
(4)永不道別——是與什么永不道別?
五、主題拓展
1、孩子們,我們剛才又進一步感受到了生命的豐富多彩和價值,這就是……
2、孩子們,面對著有些深沉和厚重的“生命”一詞,你還會想起哪些人,哪些事?(音樂中學生講述,老師提煉并加深對生命的理解。)
3、大家再看看這棵生命之樹,生機盎然,給人以啟示。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關于生命的歌曲——《怒放的生命》,大家靜靜地欣賞。
附錄:
1.板書設計
第八冊語文教學計劃生命生命二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課前準備
1. 預習單。
2. ppt。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激發思考
課前ppt出示杏林子弟弟劉侃在一篇懷念姐姐的的文章中寫的話:"我常常自問,你到底怎么活的 不能吃自己想吃的東西,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能自己梳個頭,甚至化個自己想化的妝,到后來連大笑兩聲也變得奢侈,因為要帶來一陣的咳嗽和氣喘……"
師:大家都已經看到了這段話,這是一個弟弟在一篇懷念姐姐的文章中寫下的。這個在弟弟眼中活得如此艱難的姐姐是誰呢?
(生:杏林子)
ppt出示杏林子圖片及相關簡介(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小學畢業后便因病輟學的她,數十年堅持自修,成為一名著名作家。她憑著堅強的毅力,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曾被譽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她的作品一直流露出積極、樂觀、斗志、愛和盼。)
師:(跟隨圖片)輪椅上的杏林子在膝蓋上架上小木板,用兩個手指夾著筆寫作。在這種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硬是憑借堅強的毅力寫下那么多好作品。她去世的時候,很多人自發的來參加她的追悼會。看到橫幅沒有,瀟灑走一回,是的,在人們心中,她的一生活得極其瀟灑。那么,這個生命中一直擺脫不了病痛苦難的女性是怎么活得這么光彩有力呢?還是那句話——(Ppt: 你怎樣理解生命,你就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杏林子關于生命的思考。
請同學們讀課題,初步了解反復的修辭。
預習交流,合作互助
各小組在組長組織下就預習單展開交流,集中匯報以下詞語的認讀:
• 動彈 子彈 石縫 縫補
• 外殼 地殼 聽診 茁壯
• 有限 騷擾 震撼 糟蹋
并交流文章大意 理解。
素讀課文,讀悟結合
指名5個同學分別讀5個自然段。在讀文中提示含義深刻的詞句的讀法,其他同學參與評價討論,并在認真傾聽完每一段后講述段落大意。請學生把自己概括的三個事例用自己的語言在黑板上板書。并提示:從小故事中引出思考是寫作的一種重要思路,以小見大更為可貴。
品詞析句,感悟道理。
小組交流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
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并給予啟發,用“生命就是——”從每個事例引出孩子們的思考和回答,如“生命就是飛蛾強烈的掙扎”“生命就是飛蛾極力鼓動的雙翅”“生命就是小小的生命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就是墻角沖破堅硬外殼的香瓜子”“生命就是那即使僅僅只能活幾天也要不屈向上的嫩芽兒”“生命就是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
聯系作者,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對“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兩種不同態度和“如何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的討論,
交流討論中以悟帶讀。
請生板書最后的結論:珍惜生命 熱愛生命
再請學生讀課題,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上相應的標點符號。
拓展:在生活中尋找課文中能體現生命力和生命意義的小事例,尋找像杏林子一樣獲得光彩有力的榜樣。
第八冊語文教學計劃生命生命三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動彈、欲望、不屈、茁壯、聽診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下來。
3、能找出課文中有很深含義的句子并能說出自己的體會;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新詞。
2、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生命的格言以及熱愛生命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交流格言,揭示課題。
1、師生交流。
同學們,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生命的格言,現在讓我們先來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聽了剛才的交流,你對“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師也搜集了兩段有關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們愿意聽聽嗎?
(屏幕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師生齊讀。能讀懂嗎?這段話究竟怎樣理解,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到9課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質疑。
二、初讀感知。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1)我會讀。(2)我會講。(3)我要問。
2、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3、指名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課文寫了幾個事例?
4、交流,理清脈絡。
(板書)飛蛾:掙扎求生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磚縫冒苗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
三、重點理解。
1、自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著重選擇其中一段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從每個事例想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尋找一個與自己選擇同一段的同學,交流各自的體會。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別從每個事例想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板書)飛蛾:掙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驚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磚縫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給我震撼
(2)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體會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一、展示背誦。
選擇二、三、四自然段中你體會最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誦給同桌聽。
二、深入感悟。
1、作者由這三個事例引出的對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3、教師引導:
(1)第一句話中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在前邊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無限的價值”指什么?從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命中體現的“無限的價值”指什么?
(2)怎樣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結合你搜集的資料說說你覺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連起來說說,這段話怎樣理解。
4、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題解疑。
細細品味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你會帶著怎樣的語氣讀?(贊嘆、回味、留念、……)作者在課題中重復兩遍生命,你體會到什么?(強調感情)
四、拓展閱讀。
在這篇課文的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向大家推薦我搜集的第二則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
讀一讀,說說你的理解。
五、作業設計:
1、練筆:把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感受寫下來。
2、課外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了解奧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做筆記。
六、板書設計:
飛蛾:掙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驚
19、生命 生命 香瓜子:磚縫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給我震撼
有限的生命 無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