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學習計劃
地理自古以來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稱,把地理學好了可以說是走遍天下都不怕路癡了吧,那么,初中生如何學好初中地理呢,以下內容是小編整理的中考地理學習計劃,一起看看吧。
中考地理學習計劃
直觀理解
在整個地理學習過程中,都要對書上出現的各種地圖徹底理解,做到看到圖就知道它在說什么。心里有圖,把地圖和地理知識(地形、氣候、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等等)對照起來,這是學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這一點都還沒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課本,從頭開始梳理一些課本上的各種地圖。
閱讀理解
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么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綜合運用
在復習我國南、北方差異時,可從位置、范圍、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資源、農作物、農業基地、工業基地或地帶等方面列表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復習“英國、日本地理”,可從位置、范圍、自然條件、工農業發展狀況,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進行綜合比較。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復雜,實際上分解開來之后,就是兩點:一是地圖上的空間關系,二是受地理規律影響的經濟社會關系——農作物的種類是由地形、氣候等決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氣候等因素密切相關。
換句話說:第一個層次是以地圖學習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學習;第二個層次是以規律的理解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像高年級的過渡;第三個層次是把規律和地圖結合起來學習,是對高年級的要求。一次做好這三個層次,我們就一定能學好地理。
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么?”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么,為什么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中考地理學習方法
注重知識的梳理與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記圖的能力
中考是一次選拔性考試,競爭較為激烈。我們教師需要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學過的知識,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要注重基礎知識,在復習過程中按照《中考考試說明》,依據教材,全面梳理,找準知識的模糊點、疑惑點和缺漏點,把各個知識點進行聯系,這樣有利于學生將初中四本書的考點內容緊密的聯系起來。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教材中,各類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圖像系統”,在地理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讀圖題在中考題型中所占比例也較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記圖的能力。1,讀圖要求學生能看懂圖像,地圖所表達的信息是通過其三要素來體現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則是靠其坐標來表示意義;看圖要按一定地順序進行,如,看區域位置圖,就應按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來進行判斷。2,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地圖所反映的各個地理要素是相互聯系的,比如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特征與其氣候、河流、植被等要素之間有關聯的。3,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記憶訓練。如:長江干流形似“v+w”,黃河像“幾”字,廣東像“大象的鼻子”,黑龍江像“鵝”,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間等等,同時要訓練學生能空白地理底圖上熟練地填上相關地理信息。
培養學生答題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每次考試后,總有學生問我:“老師,我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差不多,那么為什么沒能得到全分呢?為什么我表達的意思與答案是一樣的,為什么沒得分呢?”這些情況應該涉及到答題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比如,考到我國地勢特點時,經常有同學只答西高東低,往往忘記了“呈階梯狀分布”;歸納某一氣候特點時也會出現“千奇百怪”的答案,這都與答題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學生在答題時要注意對答案進行構思,特別是關鍵詞一定要準確,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一環。
中考地理學習答題技巧
一:審題。答題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近幾年高考地理學科突出考查學生通過檢索信息、應用信息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思維過程和能力。審題要做到,一不看錯題;二不遺漏題;三要看全題;四要審準題。
另外要注意的是試題中往往隱藏著多種信息,審題的過程就是檢索信息的過程,并利用這些信息分析試題中所涉及的內容。審題時不要忽略試題中給出的條件,特別是隱含的信息。
步驟二:答題。在答題時,答題前只要明確考題問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給的條件有哪些?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題要點的先后順序。
步驟三:檢查。答完卷后要認真檢查。檢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與題目是否一致,有無答非所問,有沒有看錯題,選擇題答案的英文字母是否填涂得準確無誤,簡答題該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無漏題現象,特別是最后部分的試題是否都已完成。
總之,要把答卷過程中的一切失誤都消滅在交卷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