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地理復習測試題及答案2套
新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已經實施好幾年了,使用新教材的學生也已經面臨中考。如何適應新的課程改革來復習迎考,成為所有使用新教材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研究課題。下面就這個問題,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2套廣東中考地理復習測試題及答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廣東中考地理復習測試題及答案一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50分)
1.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合作的基本模式是( )
A.前廠后店 B.前店后廠 C.外向型的經濟 D.勞動密集型的經濟
讀“珠江三角洲”局部圖,完成2~5題
2.右圖中城市①是( )
A.廈門 B.珠海 C.廣州 D.深圳
3.關于特別行政區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面積最小的省級行政單位
B.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
C.中國血統居民祖籍以福建省最多
D.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級行政單位
4.圖中核電站③位于( )
A.大亞灣附近 B.杭州灣附近 C.渤海灣附近 D.北部灣附近
5.珠江三角洲面臨的海域是( )
A.東海 B.黃海 C.南海 D.渤海
6.香港加工制造業主要轉向珠江三角洲地區,不是因為這里( )
A.眾多的廉價勞動力 B.地理位置靠近
C.具有土地、自然資源優勢 D.消費市場廣闊
7.臺灣、香港、澳門三地工業生產的共同特點是( )
A.都以重工業為主 B.都發展出口加工工業
C.工業發展緩慢 D.輕、重工業都比較發達
8.下列關于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有毗鄰港澳的地理位置優勢 B.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C.工業發展以重工業為主 D.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
9.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①有豐富的森林 ②有豐富的鐵礦 ③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 ④有優良的海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1980年我國建立的4個經濟特區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兩個是( )
A.深圳、珠海 B.廣州、廈門 C.香港、澳門 D.大連、海口
11.世界著名的家用電器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是( )
A.長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華北平原 D.東北平原
12.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出口到( )
A.俄羅斯、美國、大洋洲、非洲 B.南美洲、大洋洲、東南亞、俄羅斯
C.東南亞、歐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 D.南亞、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香港、澳門人多地少,為了城市的擴展,它們都采取的措施是( )
A.都積極地向外移民 B.鼓勵居民到祖國內地工作
C.建設海底城市 D.建設高層建筑和填海造地
14.關于港澳與祖國內地聯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港澳的經濟發展與祖國無關
B.港澳的發展主要靠自身位置優越,資源豐富
C.祖國內地主要通過澳門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
D.港澳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是互惠互利,優勢互補
15.對香港繁榮穩定起重要作用的鐵路是( )
A.京滬線 B.京九線 C.廣九線 D.隴海線
16.下列四個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香港 D.澳門
17.香港居民中,祖籍以( )
A.廣東最多 B.福建最多 C.廣西最多 D.英國最多
18.從北京到香港的直通鐵路是( )
A.京廣線 B.京滬線 C.京包線 D.京九線
19.關于香港和澳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香港位于我國大陸的東南端、珠江口的東側,鄰廣東
B.澳門位于我國大陸的東南端、珠江口的西側,鄰廣西
C.香港由香港島、凼仔島、路環島以及周圍的島嶼組成
D.澳門由澳門半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以及周圍的島嶼組成
20.與香港和澳門相鄰的經濟特區分別是( )
A.深圳和珠海 B.汕頭和廈門 C.深圳和海南 D.珠海和海南
21.香港之所以“上天”(建設高層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為( )
A.建筑水平高 B.資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遠大
22.下列屬于港澳共同的支柱產業的是( )
A.博彩業 B.轉口貿易 C.建筑業 D.旅游業
23.珠江三角洲地區與香港的合作中,珠江三角洲地區充當的主要角色是( )
A.人才輸出地 B.資源輸出地 C.加工廠 D.原料輸出地
24.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A.豐富的森林資源 B.豐富的鐵礦 C.有天然良港 D.人多地狹
25.下列不屬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優勢的是( )
A.毗鄰港澳,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B.是著名的僑鄉
C.是沿海經濟開發區,有政策優勢 D.重工業基礎雄厚
二、讀圖綜合題
12.西部開發是我國為振興中西部地區經濟而實施的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讀有關圖表回答:(6分)
西部地區土地類型構成表
草地38.23%
林地17.7%
耕地7.1%
其它36.97%
(1)內蒙古自治區從西向東干濕地區的變化依次是干旱區、 區和半濕潤區,這表明該地區的年降水量自西向東逐漸 。(2分)
(2)西部地區各土地類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該土地類型有利于發展 。(2分)
A.畜牧業 B.林業
C.漁業 D.種植業
(3)西部地區分布著眾多的少
數民族,右面郵票所示的少數
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區。(2分)
參考答案
1、B 2、C 3、C 4、C 5、A 6、C 7、D 8、C 9、C 10、C 11、B
12、(1)半干旱 增加
(2)草地 A
(3)寧夏回族
廣東中考地理復習測試題及答案二
1、(2011安徽巢湖)秦嶺一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的河流最顯著的特點是
A.水量豐富 B.含沙量更小 C.汛期更長 D.有結冰期
(2011福建漳州)圖5中山脈和河流構成了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讀圖完成2-3題。
2、河流西側的山脈是
A、巫山 B、太行山 C、秦嶺 D、武夷山
3、關于甲所在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河流冬季結冰
B、耕地以水田為主
C、傳統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
D、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4.(2011山東濟南)圖中表示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的是( A )
5.(2011湖南株洲)下列描述中,屬于我國北方地區地理環境特征的是( )
A.河湖眾多,水網縱橫 B.氣候濕潤,降水充沛
C.平原高原為主,地形平坦 D.深居內陸,氣候干旱
6.(2011山東泰安)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的熱帶經濟作物是( )
A.柑橘、茶葉、棉花 B.天然橡膠、椰子、油棕
C.咖啡、蘋果、胡椒 D.劍麻、荔枝、葡萄
7. (2011山東泰安)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景觀與我國北方地區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B.多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
C.水運仍然是人們常用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 D.農業以旱作為主,多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
8.(2011福建泉州)導致我國南、北方耕作制度產生很大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氣候
(2011江蘇南京)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一個獨特的地區。高原的河谷海拔較低,四季溫暖。回答9——11題。
9.青藏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特征是( )
A.溫暖 B.濕熱 C.干旱 D.高寒
10.影響青藏高原河谷農業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緯度位置 C.海陸位置 D.能源
11.青藏高原上有一些著名的蓄種,其中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 )
A.細毛羊 B.牦牛 C.三河馬 D.灘羊
12. (2011山東泰安)我國西北地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產生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關系排列正確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②深居內陸,且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③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13.(2011福建泉州)我國西北地區綠洲農業的主要灌溉水源來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夏季降水 C.湖泊水D.河流水
14.(2011福建福州)讀圖9“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略圖”,回答問題。
⑴區域C和區域D的分界線大致是______(山脈)—______(河流)一線。
⑵甲地與乙地相比, 冬季氣溫較低的是______地,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甲地與丙地相比, 年降水量較少的是______地,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⑶下列項目中屬于區域A的是______,屬于區域D的是______。(填代號)
①賞冰燈 ②賽龍舟 ③獻哈達 ④那達慕大會
15、(2011山東德州)讀青藏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圖中陰影部分為我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它主要分布在 (省區),其中河流C是 。
⑵ D河流谷地處于地殼活躍地帶,與地殼活動相關的清潔能源是 。
⑶ 目前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現代交通運輸方式是 。
⑷ 有關資料顯示,近30年來,青藏高原凍土層正表現為凍土持續天數縮小,凍土深度減小等現象,是分析其根本原因。
(2011山東濟寧)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完成16——17題。
16.與①、②兩大地理區域分界線大致吻合的是( )
A.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 B.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C.外流區與內流區分界線 D.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
17.對區域內地理事物的表述,正確的是( )
A.①、②地區相比,①地區煤炭、水能資源更為豐富
B.②地區降水季節變化大,適于發展旱作農業
C.③地區嚴重缺水,適于發展河谷農業
D.④地區農業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氣溫
18.( 2011福建安溪)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觀或人文活動與我國北方地區相符的是:
A.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有利排水B.代表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
C.滑冰是人們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D.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
19.(2011福建泉州)符合對青藏地區描述的是( )
A.四序有花常見雨 B.旱地麥浪泛金黃
C.大漠黃沙駝鈴響 D.青稞美酒飄哈達
(2011江蘇無錫)2010年4月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強烈地震,震級為7.1級,震中位于該縣城附近,據圖完成20~22題。
20.從圖中可以看出青海省玉樹縣所對應的地理位置為
A.96.6°E33.2°N
B.96.6°E33.2°S
C.96.6°W33.2°N
D.96.6°W33.2°S
21.青海省玉樹縣位于北京的
A.西北B.東南
C.西南D.東北
22.下列有關玉樹所在區域地理環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這里的居民主要為哈薩克族
B.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
C.主要農作物為水稻、棉花等
D.這里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23. (2011四川瀘州)下列搭配錯誤的是( )
A.青藏地區——高寒 B.西北地區——干旱 C.北方地區——白色沙漠 D.南方地區——濕熱
24、(2011黑龍江哈爾濱)讀中國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
⑴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_______(山脈)——淮河一線。
⑵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與我國1月_______℃等溫線和800mm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
⑶ 長江和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地區(填字母)。
⑷ 俗話說,“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是因為秦嶺——淮河以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假如沒有秦嶺,黃土高原將南擴,四川盆地將被黃土所填滿,假如沒有秦嶺,就沒有天府之國——四川。結合資料,說出秦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11山東菏澤)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 自然環境對民居有較大的影響,下列民居屬于A地區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⑵ A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現在通過管道從A地區調往C地區、D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C地區許多城市水資源短缺,需從________地區調入,___________地區是我國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⑷ 南京和那曲兩地緯度大致相當,但當7月份南京的平均氣溫為28.8℃,而那曲只有8.8℃,據圖分析其氣溫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我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C地區和_____________地區,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兩個地區。
參考答案
1.D 2.C 3.A 4.A 5.C 6.B 7.D 8.D 9.D 10.A 11.B 12.C 13.A
14.(1)秦嶺 淮河
(2)甲 緯度位置 丙 海陸位置
(3)③ ②
15、⑴青海 瀾滄江 ⑵ 地熱能 ⑶ 公路運輸
⑷ 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產生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
16.D 17.D 18.C 19.D 20.A 21.C 22.D 23.C
24、⑴ 秦嶺 ⑵ 0 ⑶ B ⑷ 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
⑸ 秦嶺阻擋了來自西北地區的風沙,使黃土高原不再南擴;秦嶺北方的冷空氣南下,使四川盆地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豐富。
25、⑴ C ⑵ 干旱 ⑶ 天然氣 D B ⑷ 地勢 ⑸ D A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