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不是搞轉型產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業的適應市場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漸積累下來的那些優秀的文化積淀傳承給下一代人,它應該是很有規律的。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著他的利息。
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是培養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交往等內容。家長指導孩子訂計劃,應該包括德智體各方面的安排,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計劃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復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么時間干什么,達到什么要求都要明確,容易檢查。特別是晚上和雙休日什么時間做作業、什么時間復習和預習都要安排好。雙休日還應安排有一定的時間對一周學習的小結性復習。訂計劃要發揮孩子的積極性,家長不能代替,但可提出指導性意見。還要督促孩子嚴格執行計劃,計劃可以調整,但千萬不可放棄。
其次是培養孩子專時專用、講究效率的習慣。
一般學生在校學習很痛苦,痛苦在要考試;考試很痛苦,痛苦在考試時在規定時間內做題目卻不能問老師和同學、不能看書和討論。但如果孩子平時做作業也像考試一樣規定時間,不問人,不看書和資料,不吃東西,不聽音樂……真正的考試不就是做一次獨立作業嗎?所以,作業不在于做得多,作業時間也不是越多越好,關鍵是做的效率。因此,家長要在孩子做作業的“規定時間”與“專時專用”上多加監督。
最后,要培養孩子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不可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起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查閱資料。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不妨教給孩子每天學習之后,給自己提1個或2個“為什么”的問題,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也可安排一個時間,全家人坐下來,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孩子和家長互相考一考。內容可事先定好,大家有所準備,誰出問題,自己必須有正確答案。平時要鼓勵孩子一題多解。老師留的作業,常常不止一種答案,一種解法。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只寫一種,家長可引導孩子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答案、別的方法。時間如果有的話,可寫在其他的本上或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