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孩子作業的三大技巧
懶惰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極端的懶散狀態和輕微的猶豫不決。生氣、羞怯、嫉妒、嫌惡等都會引起懶惰,使人無法按照自己的愿望進行活動。同學們當中有些人的懶惰突出表現在日常學習、日常生活方面。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家長檢查孩子作業的三大技巧,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技巧一:字跡是否工整。
如果孩子做作業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或家長檢查的話,他往往不會有那么好的耐心去認認真真地將每一個字寫得工工整整,而是會寫得龍飛鳳舞。面對這樣的作業,家長應該認真檢查作業完成的質量,看看究竟做對了多少?
如果做對的比較多,而題目又比較難,就證明孩子實際上已經掌握了知識,但是可能失去了耐心,這時候要教育孩子做事要認真,不可以因為自己已經會了就開始馬虎。
如果孩子做的作業很工整,字跡清楚,就證明他做作業時心情比較平靜、態度認真,這樣他才會很自然地寫好作業中的每一個字—。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做錯了許多,那么可能是他對這一部分的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家長應該及時給予輔導,幫助孩子掌握所學知識。
技巧二:看完成的數量和質量。
如果是填空題、選擇題的話,首先要看看孩子填的是否正確,如果正確的話,可以從中選出比較有代表性或是比較有難度的題目,讓孩子講講解題過程。如果孩子講得完全正確,我們就可以判斷:孩子已經認認真真地審題、分析題了;如果孩子講不出所以然來,很有可能就是他“蒙”的,這時家長要讓孩子自己把解題方法想出來,同時不要鼓勵孩子“蒙”答案的行為。如果孩子做錯了,家長就要看看孩子是因為不會做而做錯的,還是因為態度不認真沒有很好地審題、分析題而做錯的。對不會做的,要幫助他查漏補缺,及時將所學的知識掌握;對不認真的孩子,可以通過批評、講故事等等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以便及時改正。
技巧三:家長還可以看作業的整體布局。
一般情況下,孩子的作業應該有一個較合理的布局。大多數情況下,老師會給孩子們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是如果沒有,孩子又將作業寫得亂七八糟的話,則要指出孩子的不當之處。家長在檢查孩子作業時,要看整體布局是否美觀、有條理。完美的布局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以及加強對孩子的美感的熏陶。
三招應對孩子做作業不自覺
幫助孩子制定制度
孩子貪玩而忘乎所以,主要是約束力不夠,制度的制定正是糾正的最佳方式。比如制度可這么定:放學后馬上做作業,不做完作業或不做完任一科作業不準看電視,也不準出去玩。
制度定出來后,要照著做,家長們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督促檢查,不要一陣風,時冷時熱、時管時不管,那樣制度就不起作用了。
2、開始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一步一步來。只要孩子能做到先做完一部分作業再看電視或看電視和玩的時間比以往減短了就算進步了,逐漸再提高要求。
3、做好總結。最好一星期進行一次總結,如果孩子表現得好,星期天可以讓他看動畫片、或帶他去公園玩玩,也可以給孩子買點他喜歡的學習用品,作為一種獎勵。
不斷給孩子正面強化和刺激
1、要逐步引導孩子克服不良習慣,向好的習慣發展。家長可講一些古人或現代科學家們勤奮好學的故事,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同時,如果用孩子身邊的同伴作為激勵,則更有說服力。
2、要注意言傳身教。家長自身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有些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是從家長那里模仿來的,生活習慣如此,學習習慣也是如此,家長的言傳身教一定不能忽視。
家長要有正確的育兒態度
教育孩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家長千萬不能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心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切忌打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懲罰不可能帶來孩子行為的根本變化,懲罰針對的是結果而不是孩子的行為過程,只能帶來暫時的、表面的變化而引起較大的副作用,因而懲罰的教育方式是被動的、消極的。家長應多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積極方面,及時、真誠地予以贊揚,嘗試著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就會改變他不良的思想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