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維是什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物理思維
物理思維是指物理問題解決的間接和概括的認知過程。物理思維有一般思維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物理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特征。但是物理思維與客觀物理世界及物理學學科特征是密切相關(guān)的,因而它有一些顯著的特點。明確這些特點,有助于物理教學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物理學習方法:物理思維是什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物理思維
(1)首先,要接觸認識各種生活現(xiàn)象。
對于很多初中的孩子來說,身邊會有很多生活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就需要大家日常生活中先去了解,能夠分辨認識出來即可。這是一個前期積累的過程,卻往往容易被忽視;也是拓展視野的好機會,這個階段具體可以干的事情:觀看有趣的視頻、有趣的課外書籍,讓自己眼界首先打開。
(2)其次,觀察并研究各種物理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解釋,解釋的過程可先由自己理解,再查看對應的教科書或者輔導書中的解釋,弄清楚大概是個什么原理。這個階段具體可以做的事情:預習一些物理書籍,找到對應的現(xiàn)象解釋。比如:《基礎(chǔ)知識手冊》就是一本最好的物理預習書籍。
(3)第三,在自己腦海中形成對物理現(xiàn)象的理解
前面的步驟都是在觀察,這個第3部是最關(guān)鍵的,涉及到自身的理解。對你看得書籍、視頻中的理解,串起來,形成一個系列。然后把這些理解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來,最好是一幅畫面,這就變成了你對事物或者現(xiàn)象的真正理解,也是你思維的初期萌芽。這其中需要大家通過實驗去理解,而初中必須要掌握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模型法、對比法等等。
(4)第四,反復加工,修改錯誤的感性認識,升級為理性認識。
通過做題再對自己的理解進行糾正、完善、深入。最終將自身的理解和書本的標準解釋達成和諧一致。其實,初中的物理課本中很多物理概念的解釋是不夠細致的,孩子的理解必須還要借助做題中的問題去填補,規(guī)范。這一步在初學物理的孩子中是最普遍的、也是最不易更改的,是學習物理中需要長期奮斗和不懈努力的。這個認識中孩子要培養(yǎng)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邏輯性到系統(tǒng)性的銜接能力、能動性和間接性理解能力、線型性升級到精確性能力等等。
(5)第五,用理性認識再去解釋現(xiàn)象,做題、解題。
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理解,最重要是學會用物理原理去思考和解題,這也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但卻是相對簡單的。他只是事物的果,前面的物理思維是因。若前面的物理思維培養(yǎng)過程沒有問題,后面的解題就是水到渠成了。
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物理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實際是:未知-已知-深入-理解-感性-理性-運用。它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短期內(nèi)必不可少的出現(xiàn)下滑,但只要大體的方向是上升的,就一定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思維,再進入物理的學習就會顯得輕松自在。
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當同學們僅僅知道物理是什么而不會用自己的思維去解釋時,該怎么辦?當同學們會做題,而總是答題不規(guī)范時又該怎么辦?這些都需要我們養(yǎng)成物理思維,用物理思維去學習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