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提高成績的有效方法
學生認為物理科目“難學”,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資質聰明”,他們之所以認為“難學”,是因為首在上高中前他們就曾聽“過來人”講過:“高中階段物理科目是全部科目中較難的”;又則上高中后他們的親身體會的確如此,于是在他們不成熟的心底無形之中形成了一起阻礙:物理科目難學!這樣,學生就失去學習物理科目的興趣,也出現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尷尬局勢。對于這類狀況,教師們一定要搞好學生的思維改變工作,消除學生的心底阻礙,協助學生調節好學習心理狀態,讓他們豎立“物理科目勤學、學好物理科目”的自信心。
2、激起學習愛好,激發主動性。
“興趣是的教師”,學生的學習活動最易從興趣考慮。課堂教學中若不高度重視激起與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自信心與動力,對定義、定律與關鍵定理模棱兩可、似是而非,這就一定造成學生沒法做到題,對物理科目覺得頭疼,學習心態不好,分數自然難以提升。
實際課堂教學中,老師應運用形象直觀的實驗現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運用常見的生活現象引發邏輯思維、活躍情緒;還可根據敘述物理學史故事、科學妙聞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3、培養頑強意志,培養好習慣。
頑強的毅力是獲得好成績的關鍵保障。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應教育學生維持一棵尋常心理狀態對待考試分數,一兩次的考試不成功并不能說明什么,相反此次考試的失敗或許恰好是為了迎取下一次更好的分數。只有使學生豎立不屈不撓、積極進取的頑強意志,才可以穩步地提升學業成績。
良好的學習態度對學好物理科目有特別大的協助。老師協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除開要求學生預習,上課用心聽講、記好筆記,課后完成好作業、按時溫習加強以外,也要求學生每學完一節(章),能自己概括,會寫復習內容,選準有關知識要點當中的關系。
高中物理做題方法總結
1、模型法
針對物理問題的特點,抓住其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提出物理模型,將對具體問題的研究轉化為對物理模型的研究。這種方法的思維過程是,分析物理問題的條件、研究對象、物理過程的特征,建立與之適應的物理模型,通過模型思維進行推理。
2、等效法
等效思維方法是將一個復雜的物理問題,等效為一個熟知的物理模型或問題的方法。例如我們學過的等效電路、等效電阻、合力與分力等效……。常見的等效法又“分解”、“合成”、等效類比、等效替換、等效變換、等效簡化等,從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3、隔離法與整體法
隔離法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本方法。絕大多數物體總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因此為解決問題方便,常將研究對象與其他物體隔離開來,但有時需要以整體為對象,此時要求整體內部個部分間有相同的加速度。
4、估算法
估算法是應用物理知識,把握問題的本質,抓住主要數量關系,忽略次要因素進行的數量級計算。這類考題主要不在“數”而在“理”,不追求數據精確而追求方法正確。物理估算題,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頻頻出現。由于物理估算題具有文字簡潔、顯示已知條件少、待求量與已知量之間聯系隱蔽等特點,往往使考生束手無策,失分率很高。估算與精確計算相比,要求考生對所學的知識運用更靈活、思維更敏捷。
5、圖象法
物理圖象是形象描述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的常用工具,也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正確的物理圖象,能在我們分析物理問題時提供清晰的物理圖景,圖象往往能把與問題相關的多個因素同時展現出來,這祥,既有助于我們在分析問題時對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助于我們把握相關物理量間的關系,有的問題甚至通過圖象便可直接得到解答。因此,用圖象來解題成了解物理題的常用方法之一。利用圖象解物理題時,應該特別注意正確全面理解圖象所表示的物理意義,例如一個在坐標圖上表示的物理圖象,它的坐標軸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是什么單位?是標量坯是矢量?對于一些圖象其圖形相似而物理意義不相同的圖象,如位移——時間圖象和速度——時間圖象、振動圖象和波動圖象等,應該注意區分而不能混淆。
6、極值法
描述某一過程或某一狀態的物理量在其發展變化中,由于受到物理規律和條件的制約,其取值往往只能在一定范囿內才能符合物理問題的實際。而在這一范圍內,該物理量可能有其值、最小值或者是確定其范圍的邊界值等一些特殊值。由此,物理問題中常常涉及到這些物理量的特殊值的問題,我們把這些問題稱為極值問題,在各種習題和高考題中,此類問題是屢見不鮮的。
7、守恒法
用守恒定律及守恒量去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可稱之為守恒法,在各種物理變化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多種量的守恒,如質量守恒、電量守恒、動量守恒、能量守恒、機械能守恒等。利用守恒關系來建立和求解方程,往往可使問題得到較簡捷的解答。守恒,往往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成立的,因此在運用守恒法求解問題時先要注意對問題條件的分析,只有在其滿足守恒條件時,才可用對應的守恒規律來求解問題。
高中物理常考公式
1氣體的性質公式總結
1.氣體的狀態參量: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 {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標準大氣壓: 1atm=1.013×105Pa=1900px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為熱力學溫度(K)}
注:
(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
2運動和力公式總結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
注:
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3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高中物理彈力知識點
(1)產生原因:由于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
(2)產生條件:
①直接接觸;
②有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高中英語,垂直于面;
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于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②輕桿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桿.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知識點
1、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運動,因為忽略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3、豎直上拋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為v0,加速度方向與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2)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A、B為途中的任意兩點,C為點,則:
(1)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關鍵一點]
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錯現象
1、忽略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備僅受重力和初速度為零
2、忽略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多解
3、小球或桿過某一位置或圓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