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區構建教練員共享機制積極探索體教融合新路徑
加強供需深度對接,構建課程“大超市”。深度鏈接“冠軍”資源,建設“冠軍”共享課程,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體育“冠軍”,引導學生體育精神塑造、體育能力培養和體育習慣養成。建立體操、輪滑等6個“冠軍工作室”,以點帶面貫通發展。開發“菜單式”選師選課IT系統,體育課程由學校提需求、共享中心派教師,在天府新區近200所學校排課走校。深度鏈接供需雙方,動態調配員額、任務,項目覆蓋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田徑、健美操等25個體育項目。截至目前,共享中心累計承擔學校體育課程、訂單式課后延時服務、周末節假日托管和區(校)隊訓練課等各類課程10萬余節,學期平均滿意度均達98%以上,全區中小學生體質優良率從55.25%提升到64.1%。聚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創建65所中小學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開設輪滑冰球、花樣游泳等特色體育項目50余項,組建20支區級運動隊,市區共建賽艇皮劃艇、射擊射箭、曲棍球項目重點基地班。打通體育競技“苗子”的小學、初中、高中對口升學通道,為國家輸送更多體育后備人才。
優化協同育人生態,構建資源“共享臺”。統籌退役運動員和體育類校外資源,吸引222家體育類專業機構常態化開展相關服務,構建覆蓋29個奧運項目、9個非奧項目和10個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訂單式”課后延時服務和周末節假日托管服務,服務學生人數超過9萬名、注冊家長數量超過11萬名。按照“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的運作方式,推動組建共享中心運營公司,推動共享教師參與全民健身活動。聚焦賽事組織、體育培訓、場館運營等,探索體育+旅游、體育+展會、體育+消費等融合產業發展,打造體育消費新場景,持續推動公益運行。助力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營造“愛成都·迎大運”全民共享體育系列場景,打造公園城市“天府杯”“天府共享杯”等品牌賽事活動,年參與學生2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