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3人教版知識點(2)
知識點專題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1、舊三民主義
(1)基本內容: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核心)民權主義—“創立民國”,即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即社會革命,核定地價,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地價歸國家所有,國民共享。
(2)歷史作用:指導了辛亥革命的進行,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2、新三民主義
(1)“新”的表現(與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明確提出反帝目標;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耕者有其田),節制資本等。
(2)歷史作用: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興起和北伐戰爭的勝利。
二、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的論著及思想主張
(1)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論著有:《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論著有:《新民主主義論》
(3)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論著有:《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2、毛澤東思想的影響: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利于民主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取得了獨立,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三、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1、內容:
方法一:按重大活動的順序來掌握,它包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十二大的內容、南方談話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判斷實踐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方法二:按“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核心問題來掌握。
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判斷實踐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
2、意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并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使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中國走上了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意與毛澤東思想的意義相比較;理論的意義包括兩方面:實踐活動及活動效果)
知識點專題五 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11、兩彈一星
(1)主要成就: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蘇英法);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我國成為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俄美法日)。
(2)獲“兩彈一星功勛”的有:鄧稼先、錢學森。
22、載人航天: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載著楊利偉升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5年“神舟”六號飛船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升上太空。
33、雜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增產做出重大貢獻。
[注意幾項重大成就出現的先后順序]
知識點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普羅塔戈拉:古希臘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價值。
2、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強調道德的重要性),認識你自己。
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主要成就: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談》(“人曲”),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著《歌集》。
2、馬丁·路德的核心主張:信仰得救(或:因信稱義)。
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肯定人的價值,追求人的本性,等。
三、啟蒙運動
1、啟蒙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1)孟德斯鳩:代表作《論法的精神》,反對專制,提倡天賦人權、三權分立(核心是權力的制衡)。
(2)伏爾泰:代表作《哲學通信》,反對專制,提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3)盧梭:代表作《社會契約論》,反對專制,提倡天賦人權,主張人民主權說、社會契約論。
(4)康德:倡導思想自由。
[附]重要言論:孟德斯鳩—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伏爾泰—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盧梭—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民眾有權以暴力推翻暴政。康德—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維護人的權利。
3、啟蒙運動的社會影響:促進了思想解放,影響了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聯邦政府的建立、中國的維新運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
下一頁高中歷史必修3人教版知識點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