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匯編
高考在即,對于一些每年都會出現的知識點我們必須要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從容迎戰!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的匯編,歡迎參考閱讀!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一戰后到二戰前的東西方世界
一戰后到二戰前的東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階段的歷史相當重要,歷來是高考命題的重點。此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歷史時期:(1)1917-1923:兩塊內容:一塊是以十月革命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塊:俄國,歐美,東方)一塊是帝國主義戰后瓜分世界的分贓體系:凡爾塞-華盛頓體系的確立。(2)1923-1929年:一塊是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一塊是帝國主義“相對穩定局面”的形成和隱含的尖銳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機沉重打擊下帝國主義陣營分化成民主陣營和法西斯陣營;二是蘇聯的建設和斯大林體制;三是法西斯的瘋狂擴張和大戰的醞釀。總的來說是三條基本線索:一是帝國主義由一戰后的動蕩調整到形成暫時穩定局面,再到大危機后走向新的動蕩爆發新的世界大戰。核心是帝國主義彼此間深刻而又復雜的矛盾;一是俄國經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經過曲折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一是東方的革命運動進入新時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結合起來。理解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明確此階段是在一戰和十月革命影響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發生在俄國的歷史原因(經濟、政治、階級、政黨、大戰、演習)十月革命的經過(兩個過渡: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由和平設想過渡到暴力奪權。集中體現在四月提綱中。)熟練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國的復雜形勢。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2、如何理解蘇俄向社會主義過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
3、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蘇聯的建立、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斯大林體制的政治經濟特點和評價)。
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含義,內容(宰割戰敗國;重分殖民地;協調大國利益和矛盾;策劃反俄;建立國聯)。如何評價該體系(反動性為主;但注意其三個積極意義?)通過分析該體系隱含的復雜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四國條約,五國公約的內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間的關系。
6、大危機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7、大危機下美德不同選擇的歷史原因。(經濟,政治,思想,歷史傳統,外交,個人因素。)
8、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實質、特點,正確評價羅斯福新政。(經濟意義,政治意義,理論意義。)
9、日本法西斯和德國法西斯上臺的不同點。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勢的特點。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動和影響。
11、慕尼黑陰謀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2、理解綏靖政策的歷史背景,表現,影響。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過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軍事行動。大戰后期召開的會議的內容。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二戰后的世界
二戰后的歷史總的說來是在二戰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下的歷史。二戰后的歷史三個階段:第一是戰后初期兩極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階段是60-80年代冷戰和世界的深刻變化(多極劃趨勢出現);第三階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巨變后世界政治,經濟的新走勢。二戰后的歷史四條線索:其一是資本主義陣營的穩定,高速發展,不平衡到趨于多元;其二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壯大,改革,解體到劇變,曙光(曲折發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勝利,殖民體系大崩潰,第三世界興起;其四是國際關系領域兩極格局到美蘇爭霸,兩大陣營瓦解,再到冷戰結束后多極化的明朗。
1、雅爾塔體系形成的背景,體系的內容(處置法西斯;建立聯合國;劃分美蘇的勢力范圍)體系中的矛盾。體系的評價(積極為主--三個有利于;消極之處明顯。國際格局巨變)。
2、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注意其國家。
3、深刻理解戰后美國采取冷戰政策的原因,表現,和影響。重點分析馬歇爾計劃的原因,特點,(兩個結合)作用。
4、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形成(互相對峙的兩大集團歷史上共出現過三次:同盟國和協約國;軸心國和盟國;北約和華約。注意其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5、戰后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國家宏觀管理;安定環境;剝削落后地區。)1973年危機的原因,特點,啟示。
6、歐共體建立的原因,發展的趨勢,產生的影響(對歐洲,美國,世界)。
7、美國霸主地位動搖的原因,表現(經濟,政治)。
8、蘇共二十大的內容和影響(對蘇,東歐,中國,資國,世界)。
9、東歐改革失敗的原因。對比東歐和西歐的經濟,政治,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10、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雙方的態勢,成因。在爭霸的不同階段兩強和中國的關系變化。從兩強爭霸中得出的啟示。
11、亞洲新加坡、韓國等國經濟發展的經驗。潛在的隱患。
12、60-70年代世界經濟多極化的表現和成因,影響。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現和成因,影響。
60-70年代世界國際關系的四個突出特點和成因。
13、理解蘇東劇變的實質和原因。正確認識之。
14、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是總體政治和經濟形勢的特征和表現。本次國際格局變動的特點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15、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現代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
16、注意近代物理學的突破,其他著名科學家的貢獻。牛頓,居里夫婦,愛因斯坦,拉瓦錫,門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原因、特點、影響。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匯編: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外交方針:新中國初期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包括:“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外交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②1953年,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中國外交走向成熟。(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③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1954年,為了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中、蘇、美、英、法等國在瑞士的日內瓦舉行會議)
④1955年在萬隆會議(亞非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會后更多亞非國家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55年,亞非29國政府首腦在印尼萬隆舉行國際會議,討論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