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文藝復興
時間及地點:①14世紀前后,開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
背景:①14世紀前后意大利出現手工工場,最先產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②歐洲封建教會對思想文化的摧殘和對人們進行思想世界的控制。
根本原因:意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產生和發展(經濟基礎)。
實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
指導思想:人文主義(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
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藝復興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
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
想文化基礎。
從文藝復興的先驅和新航路的開辟者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開拓創新的精神
啟示:思想解放促使人們思想解放,開拓進取,敢于思考,勇于實踐,促進社會的變革與進步。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原因:①經濟原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要求擴大市場;
②社會根源: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成為開辟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新航路開辟的客觀條件(1)地理知識的增加(如地圓學說)、地圖繪制的改進。(2)
羅盤針的運用。(3)造船技術的改進。(4)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
主觀條件:船員的毅力和精神等.
過程:①迪亞士:葡萄牙資助,1487~1488年,繞過非洲最南端,并發現好望角,開辟了從歐洲到達印度洋的航路;
②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開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達•伽馬:葡萄牙資助,1497~1498年,到達印度,開辟了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大陸的新航路;
④麥哲倫:西班牙資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航行。
影響:1、科學意義: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2、經濟政治方面:①使世界各大洲的聯系加強,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世界經濟開始一體化。②歐洲的貿易中心轉移,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3、消極影響:新航路的開辟為歐洲開辟了殖民掠奪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相繼走上了殖民擴張掠奪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貧窮和落后。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年~1688年)
根本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新貴族
領導人物 克倫威爾
任務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
特點 曲折性,不徹底性
經過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1640年)。
爆發:1640年議會的召開(開始的標志)
1645年:納西比戰役(重要戰役)
1649年: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國,克倫威爾擔任“護國主”
1660年:封建王朝復辟(查理二世)
1688年:宮廷政變(“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689年:頒布了《權利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