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
高中岳麓版歷史知識點總結: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一、 夏朝的政治制度(約前2070--前1600) 第一個國家政權,依據 :出現公共權力
二、 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 內服外服
A.內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統治地區 B.外服是附屬國管轄地區 C.商王實權,控制有限
2、 神權色彩: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3、 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是優先的,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各國有很大自主權.
三、 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國(前1046--前771)
1、 分封制:保證王室強大,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各地,廣建諸侯國
1)內容:周王:最高統治/王都鎬京/都城王畿/直接駐地
同姓:分封主體/富庶之地/戰略要地/土地人口
異姓:功臣姻親的待遇與親族類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們對付商人。
2)影響: A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B周王確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
C形成 “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等級序列
2、 宗法制
目的——鞏固統治秩序,解決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矛盾
特點——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
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體系——大宗、小宗相對
影響—A不僅是家庭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B確立分配繼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祿特權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國”“家”結合起來
3、禮樂制:政治生活準則,實質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為表,是宗法制的實質;宗法制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現形式,;兩者互為表里,相互聯系。
高中岳麓版歷史知識點總結:中央集權制的確立
一、 秦朝的統一 (前221年)
1、 條件: A春秋開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壞,大宗頻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戰爭使小國逐漸被大國吞并。
B戰國時,新興地主奪權,諸候競爭,各國變法。
二、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確立
1、 特征:權力高度集中 表現: A皇權至上 B皇位世襲
2、 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別輔佐皇帝處理政;監察百官;
管理軍務,它們之間互相配合,互相牽制。
3、 地方:郡縣制。皇帝任命郡縣官員。郡縣鄉里
4、 選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5、秦律:細密、嚴苛,輕罪重刑。
三、影響:形成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徹底打破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統王朝的基礎,
對2000多年中國政治產生重要影響。
高中岳麓版歷史知識點總結: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一、 西漢 1、 王國問題出現:西漢初年,郡國并行
2、 解決:A 漢景帝:削藩、平叛、廢權B 漢武帝:設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3、影響——鞏固大一統,促進經濟發展,東漢后期,出現外戚和宦官專權
二、 北宋加強中央集權
1、背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后周改革—陳橋兵變—北宋建立
2、措施:宋太祖采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從“權、錢、兵”入手加強中央集權
A收精兵:禁軍由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統領,發兵權歸樞密院。
B削實權:削弱宰相、節度使、州郡和官,下設通判向朝廷直接奏報。
C制錢谷:州郡財賦,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
3、 影響:A改變了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B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C中央與地方分權斗爭處于絕對上風 D皇權與相權矛盾變的突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