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
當代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兩個趨勢:經濟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兩者的關系:互相促進。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驟和途徑,后者是前者的最終歸宿)
2.歐洲聯盟
(1)歐共體(創立時間:1967年)的機構包括: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2)1993年,“馬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宣布成立。(歐盟建立的意義: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3)影響: ①推動歐洲經濟的發展,歐盟與美國、日本并列為世界經濟三強。
②促進區域經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③推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3.歐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
歐元的問世,淡化了歐洲地區的疆域和國別概念,促進歐洲國家走向聯合,有利于加深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推動歐洲政治一體化。
4.北美自由貿易區
正式誕生的標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
組織的特點: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其成員國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貿易伙伴關系。
影響: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德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相互彌補經濟發展的不足,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是南北區域經濟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5.亞太經合組織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會議,。
(2)中國于1991年同中國臺北和中國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3)亞太經合組織的最高活動是:非正式首腦會議。
6.世界貿易組織(WTO)(1995年)
(1)依據:烏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質:成為國際經濟貿易中調解各成員國相互間貿易關系、解決各成員國貿易爭端的機構。
(4)成立的意義:標志著多邊貿易體制建立。
7.中國入世
(1)過程: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成員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復關申請;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中國入世的影響:機遇:有利于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國際分工;有利于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從而維護合法權益;有利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挑戰:對我國弱勢產業帶來壓力和挑戰。
我們的策略:抓住機遇、積極參與、防范風險、趨利避害
8.經濟全球化
(1)時間:80年代末90年代初(嚴格意義上)(廣義:二戰后)
(2)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條件)
①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的強有力推動。(全球化的手段:跨國公司的運作)。
②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根本動力)③市場經濟體制被普遍認可和接受。
(3)表現:
①資本的跨國流動。②生產的國際化。
③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程度加深。
④跨國公司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
⑤世界市場的擴大。
(4)認識:
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經濟全球化作為一把雙刃劍,既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又使經濟的發展更加不平衡,貧富懸殊更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于更為不利的地位。
(5)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①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如環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等。
②世界各國經濟過于相互依賴。
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發達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6)對策:
A、需要全人類共同行動。
B、加強對人類共同性問題的對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圍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措施。
C、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各國人民攜手解決。
當代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兩極世界的形成
雅爾塔體制:二戰后期,美、英、蘇三大國首腦在雅爾塔等國際會議上達成若干協議,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即雅爾塔體制,奠定了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
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是“冷戰”開始的標志,是“冷戰”在政治領域的表現。
馬歇爾計劃——“冷戰”在經濟領域的表現。
北約: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宣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成立。
華約:1955年5月,蘇聯和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八國政府首腦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正式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華約)。
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標志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德國和朝鮮的分裂,以及古巴導彈危機,導致“冷戰”局面的加劇。
當代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
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它在國際舞臺發揮巨大作用,有力地沖擊了兩極格局。
當代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兩極格局瓦解。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