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2)
二.營三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抓手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的本質(zhì)是交往,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雙方在民主平等的基礎(chǔ)上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高效互動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通過師生的參與、合作、交流分享,實現(xiàn)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實施互動教學的兩種最常見、最主要的活動方式,師生互動就是師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生生互動則是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互相推動。互動的形式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個人與小組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小組之間的互動等。筆者聽過一節(jié)典型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效課堂。有一位老師在講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三課《祖國的寶島臺灣》,講到第一節(jié)“根脈相連”時,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分組討論“看了課件,你覺得臺灣和大陸有哪些共同點”,先小組互評,后教師點評;講到第二節(jié)“盼望統(tǒng)一”時,師生共同搜集的近期媒體中有關(guān)臺灣問題的報道;講到第三節(jié)“寄語臺灣”時,師生共同探討兩岸同胞盼團聚的話題, 并共同寫下自己的感受,師生互評。高效互動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教學氛圍,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
四.教師課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交流出經(jīng)驗,反思長智慧。通過反思,教師可揚長避短,吃一塹長一智,不斷提高課堂效率。美國教育學家波斯納在1989年就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發(fā)展=經(jīng)驗+反思”,只有經(jīng)過反思,教師的經(jīng)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chǎn)生影響。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反思對教師的重要作用。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學生喜歡的教法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后教學時參考,它能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
反思失誤之處。側(cè)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是否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shè)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fā)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等都源于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于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并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對癥下藥。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jīng)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guān)注了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xiàn)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于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