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篇一
例如吳正憲老師先是一節《認識方程》的示范課,而后是進行的臺上臺下的互動環節,最后進行的《從算數思維到代數思維》的講座。無論是她的示范課還是她的講座都圍繞著《從算數思維到代數思維》這一主題。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給人以啟迪。
(1)變抽象為具體,變麻煩為簡潔
吳老師借助天枰幫助學生建立了方程的概念。實物天枰比較精密,操作很麻煩,很花時間;改用課件天枰,操作由老師隨意調控,雖然操作方便,但學生沒有自主參與活動的機會。于是,老師就自己制作了學生能參與活動的直觀的天枰——用紙板做的天枰,兩端的托盤之間的橫桿中心用螺絲相接,然后借助直觀教具的形象展示,把抽象的方程直觀起來。
(2)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加深對方程的理解
吳老師創設了豐富的學習情境,巧妙的把方程與現實聯系起來,使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概念,而不是膚淺的 “含有字母的,有等于號的式子就是方程” 字面上的理解。
(3)分類有方法,教學有技巧
吳老師利用天枰,把天枰左邊托盤放進180克香蕉和未知質量的蘋果,天枰右邊托盤放進300克的砝碼,通過放進蘋果,拿走蘋果一連串的操作,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用數學語言(式子)來記錄:180+□=300,180+x=300,180+x>300,180+x<300接著,老師指導學生把以上式子分類,通過分類讓學生在比較中歸納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在分類時,吳老師的一句話為學生的分類鋪平了道路:
師:“剛才,我們在操作天平時,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情況”? 學生:“兩種,平和不平”。
師:“對,不管是向哪邊傾斜,總之都是不平。那你們能夠將以上這些式子按照這樣來分分類嗎?”
簡單的幾句話,就使得學生不能亂分類了,只能把式子分為相等和不相等的情況。不然,分類的方法就很多了:比如含字母的和不含字母的,帶方框的和不帶方框的如果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導致課堂無法控制。
(4)以直觀天枰建模,拿走直觀天枰,建造心中的天枰
吳老師創設情境圖:一壺裝有2000毫升的水往兩個暖壺倒滿水,再往一個200毫升的水杯倒滿水,正好倒完。從而引導學生抓裝正好倒完”找出等量關系來表述這時心中的天枰,最后抽象出天枰,進而用式子表示心中的天枰:2x+200=2000,在這個過程中就實現了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的過渡。
(5)讓方程回歸生活,在身邊找方程
吳老師認為,方程就是講故事,讓學生在身邊尋找方程,把抽象方程與生活現實聯系起來,“讓學生站在老師旁邊就有方程,你能講個故事嗎?”學生身高145厘米,教師身高x厘米,教師比學生高35厘米,根據此活生生的現實的情境讓學生列一個方程,進一步理解方程意義。把抽象的方程與生活情境建立聯系,讓學生換個思路理解方程,為方程增添生命活力,從而加深和豐富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6)親切的語言,深度的評價
“你總是在那關鍵的時候,說那關鍵的話。”——試想,孩子得到了老師這樣的肯定,怎能不繼續全身心的學習呢?
“別急,人家會1——這時對反應稍微慢一點的孩子的最好的安慰和激勵!
“你有問題,問他呀,接著問1——這是對孩子多么信任啊!完全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面對大家的結果,比較一下,想對自己的方法做出點思考嗎?”讓學生反思自己,反思課堂,真正抓住了數學的根——思維!
吳正憲老師做到了: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索;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由去飛翔。
二、靈活地設計,使課堂充滿了生機。
徐長青教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吸引了臺下在座的每一個人,整節課不僅充滿了歡樂與笑聲,而且又不失數學味。徐老師上課簡直就像是在說相聲,說、學、逗、唱之功俱佳,常有經典之語爆出,令人贊嘆不已。現在回想起來,還感覺意猶未盡!一節原本枯燥的數學課經過徐老師的設計卻變成了一個神奇的“魔術”舞臺。一上課就語出驚人,說要變“魔術”,立刻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帶領學生進入“魔術”的課堂。
上課了,徐老師虛晃一招,拿起一張白紙,大手一揮幾個招式像模像樣,讓人驚訝是不是徐老師真的要變魔術。這樣的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讓人身臨其境,不知不覺就走入其中。此時,徐老師還找來一名學生當助手,簡單的幾句交流,時尚、幽默、詼諧,時尚的語匯,前言的信息,很快獲得了學生的好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伸出你的左手和右手,合并在一起,把一張紙放上去就是我的魔術平臺。魔術開始,魔術平臺升起。”一張白紙亮相,接著故弄玄虛地撕了兩下,問學生變成了幾片。要求學生自圓其說,有理有據。四片,三片,一片學生分析得頭頭是道,令人信服。一波接一波,思維不斷從封閉走向開闊,課堂從沉靜走向活躍。真實的“魔術”情境,開放的問題,巧妙的引導,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之門,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如燃燒的火苗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越燒越旺,越來越精彩。當學生質疑徐老師一會兒說正確答案是四片一會兒說是三片時,徐老師不失時機的說“同樣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不局限于標準答案。當四片紙的真實答案經過驗證揭曉時,徐老師現場采訪猜對的同學,“你覺得這掌聲是給你一個人的嗎?”再次讓學生明白——同樣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
法,就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接著一起看結果——是4片。然后,老師慢慢鋪墊,慢慢搭橋,自然提出疑問“今年是2016年,如果一直撕下去,會得到2016嗎?2016呢?2016呢?”
當學生有著不同的意見,出現了爭議時,徐老師說道:“能不能呢?我也不知道,因為這只是一種假設,假設是不能來說說明問題的。那怎么辦呢?笨方法”“ 撕(學生齊答)”,老師詼諧的說:“我們不用”,學生和臺下的老師都笑了。這時老師又說,那我們就找巧方法吧,出示華羅庚照片,右邊打了知難而——,學生齊說“進”,老師說錯了,是知難而“退”,并指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知難而退”的理解。一位學生的答案深刻到位,富含哲理,而徐老師輕輕摟著這位學生身影的畫面一下子感動了我,這一體態語言打破了師道尊嚴的堅硬外殼,消除了師生之間的隔閡,一下子變成了學生的良師摯友。“種樹培其根,育人培其德。”教育的人文性在徐老師課堂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如此美麗。
以退為進,徐老師在學生深刻辨析“知難而退”的“退”字的含義后,巧妙引出一種新的數學思考方式——退到最簡單的邊上再漸漸地進,在漸進中尋找規律,再去尋找答案。從最簡單的1想起,徐老師讓學生在新的思考方法的啟迪下回歸最簡單,回到問題的原點。然后魔術平臺升起,拈起一張撕開,讓學生配音“呲啦”,讓學生思考有幾片紙,1、4、7、10、16、19數字依次出現,找規律,得出“3n+1”,然后再來判斷2016、2016、2016能否被撕出來。規律的呈現水到渠成,思路清晰明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判斷中
親歷整個學習的過程,步步為營,直接指向目標。規律找到了,徐老師再次引出華羅庚,感謝老人送給大家一個法寶:退退退,進進進,回頭看,找規律。在黑板上完成了示意圖,一目了然。然后引導學生做動作,邊說邊做,提醒大家肌肉是有記憶的。鼓勵學生將學到的思考方法告訴更多的人,做一個慷慨的學習者。課堂自然結束,孩子們久久不愿離去。是的,這樣妙趣橫生的課堂,這樣親切有趣的大師,該帶來怎樣的心靈震撼?一切盡在不言中。
方法簡便,環節簡單,設計簡約,整節課下來,又是這樣的自然,這樣的幽默,這樣的親近,這樣的有趣,這樣的高效,怎能讓人不喜歡?簡約而不簡單,簡約而高效,徐老師的課堂真的令人嘆為觀止。
三、真情互動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華應龍老師的《游戲公平》一課從創設情境開始,問題便一個個接一個而來。“公平不公平?”“怎樣才公平?”“如何來證明?”即使是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也沒有停止,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全神貫注,興奮地搖動著水杯,認真的記錄。整堂課中始終感覺到學生的思維沒有停歇,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積累信心。華應龍老師的課堂中,父子爭看奧運會籃球半決賽的故事情景貫穿整堂課。孩子們在為華老師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中,開始對概率統計等知識有了新的認識。當華老師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結束教學的時候,孩子根本沒有下課的想法,情景教學讓孩子對數學更喜歡。在情境中在活動中,數學的學習變成學生主動的探究,也只有學生自己探究得出的結論才會讓學生收獲一種成功和自信,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有魅力
的。在華老師的課上幽默也成為一大特色。華應龍老師介紹自己的方式很幽默,他先在黑板上寫下:華佗—華羅庚然后再寫華應龍;在介紹完中南海后他再說自己就在中南海往西若干米上班;正是有了激情和幽默,名師們的課堂才更精彩,生命在場的意蘊才更濃厚。
在華老師執教的課堂上,經常可以聽到師生朗朗的笑聲、自發的掌聲和華老師的“謝謝”之聲;從問題“想了解我什么”到幽默的回答“華佗華羅庚華應龍”,這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們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這種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耐心的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細心地啟發、熱心的贊揚,也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的一種教學行為。其次需要學習的是華老師對學生的寬容,尤其是當學生在課堂上答錯題時,華老師總是能找到值得肯定之處,既讓每個同學能勇敢地站起來表達,又要讓他能體面地坐下去,以保護每個孩子的自尊心。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的心靈之間構成一種相似的和諧的振動,才能使學生與所學的知識產生共鳴。
四、交流互動 讀懂學生的需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應當關注的是學生,關注學生怎么學。為了保證游戲公平,為了在研究統計中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實際背景的所謂“好”數據,更為了學生能保持興趣而不感枯燥。華應龍老師的《游戲公平》,由舉世矚目、精妙絕倫的2016年奧運會“一票難
求”談起,引出“拋啤酒瓶蓋決定兒子和爸爸誰去看球賽的問題”,這種情景的創設從孩子的心理需求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華老師的課還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注重學生了探究過程,讓學生學會用事實證明、用數據說話。他能以情景導入,讓學生從中生出疑問,繼而操作,生成數據,分析數據又產生新問題,再集中擴大整理數據,使學生向真相慢慢靠近,最后達成共識,從而解決問題,但教師并不至此止步,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的游戲才公平,并試著去設計公平的游戲,以數據辨真偽,加深對公平的認識與理解,在遵循循序漸進性原則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
聽完這幾位專家的課和講座,我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很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將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學習新知,不滿足于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做一個博學的、學生喜愛的老師。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篇二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聆聽了著名的杜郎口中學數學特級教師龐東,崔延華和王兆峰的課和講座,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三位專家的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讓人久久回味。三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民主、和諧的環境,課堂充滿童趣、樂趣。其 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情境的關鍵必須暗含著數學問題。所有的問題情境,才能引起他們思維的沖突,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達到有效的學習。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專家們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讓真正領悟到了他們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
二、尊重、理解每一個學生,能夠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空間,使他們思考、反思、理解、接受,注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在學生數學學習模糊的地方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在體驗中把握知識。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學生學得活,記憶力也深。
三、發自內心的去欣賞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情實感。每位
老師都能從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他們對學生的親切讓人感動,尤其對膽怯的學生他們總是很巧妙地加以引導,逐漸地增強他們的信心,直到一節課的最后,膽小的孩子也敢大膽發言了。
四、如果說教師出色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財富,那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就是課堂的精彩。他們的課一改數學課的枯燥乏味,代之以生動,幽默,對于學生用詞的不準確,他們總能及時進行指導,幫助改正,并強調讓學生說規范的語言。
五、課上,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復雜的問題,卻被他們以游戲或比賽的形式就讓學生解決了。而且練習設計巧妙,首尾呼應,既鞏固了課堂學習的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我感動于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的自然和諧;感動于老師的收放有度;感動于孩子們的靈動思維。聽完這幾位專家的課和講座,我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太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將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學習新知,不滿足于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做一個博學的、學生喜愛的教師。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篇三
x月x日和x日,我有幸聆聽了著名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劉德武、田麗利和徐長青老師的課和講座,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三位專家的的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讓人久久回味。三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民主、和諧的環境,課堂充滿童趣、樂趣。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情境的關鍵必須暗含著數學問題。所有的問題情境,才能引起他們思維的沖突,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達到有效的學習。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專家們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讓真正領悟到了他們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
二、尊重、理解每一個學生,能夠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空間,使他們思考、反思、理解、接受,注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在學生數學學習模糊的地方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在體驗中把握知識。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學生學得活,記憶力也深。
三、發自內心的去欣賞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情實感。每位老師都能從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他們對學生的親切讓人感動,對于
膽怯的學生他們總是很巧妙地加以引導,逐漸地增強他們的信心,直到一節課的最后,膽小的孩子也敢大膽發言了。
四、如果說教師出色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財富,那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就是課堂的精彩。他們的課一改數學課的枯燥乏味,代之以生動,幽默,對于學生用詞的不準確 ,他們總能及時進行指導,幫助改正,并強調讓學生說規范的語言。
五、課上,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復雜的問題,卻被他們以游戲或比賽的形式就讓學生解決了。而且練習設計巧妙,首尾呼應,既鞏固了課堂學習的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我感動于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的自然和諧;感動于老師的收放有度;感動于孩子們的靈動思維。聽完這幾位專家的課和講座,我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太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將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學習新知,不滿足于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做一個博學的、學生喜愛的教師。
看了小學課堂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還看:
1.小學教師聽課學習心得3篇
2.教學設計學習心得分享
3.小學名師講座心得體會3篇
4.小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5.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