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篇一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篇二
青年教師的教學比武活動提供我向物理組同仁學習的機會,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受益頗深。以下就是我關于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中一點體會。
1.火車轉彎向心力的來源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讓學生觀察視頻對火車轉彎有直觀認識,再加上幻燈片教學分析,學生更能夠正確認識兩種火車轉彎情況向心力的來源。但不足之處,給學生思考時間少了點。如果讓學生推到出結果也許會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2.關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適用于變速圓周運動,這一問題,只是分析物體在特殊點(該處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提供向心力,無切向分力)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課本分析了汽車(代表物體)通過拱橋(凸形橋和凹形橋)頂點(最高點和最低點)時的力、速度、加速度等問題.汽車通過拱橋的運動過程是變速圓周運動,只分析車過頂點時的情況(這時汽車受的合外力在一條直線上,全部用來提供向心力),教學中沒有再擴展分析一般情況下的變速圓周運動的問題,也沒有提及切向分力和法向分力,以免增加觸度,加重學生負擔.
3.由汽車在拱形橋最高點的失重現象過度到航天器的失重現象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再觀察航天器的視頻,學生很興奮很活躍。很想知道其中的緣由,由此我感悟到提高學生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重要前提,再今后應該多多在這方面鍛煉。
4.由兩個小實驗引出離心運動現象,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離心運動,對離心運動理解學生很容易認為受到“離心力”作用,通過這兩個實驗能很好解釋離心現象。再通過視頻觀察離心運動運用,學生能很好了解離心運動現象。
5.例題和練習的選擇,我主要是圍繞課本上兩個示例方面選擇適當的例子,從水平方向圓周運動(火車轉彎類型)和豎直方向的圓周運動(汽車過橋類型)兩類問題,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明確向心力的來源問題.有些例題和練習,屬于備用的,看課堂時間,以及學生掌握情況而定.
6.我對課堂駕馭能力還不夠,課堂安排還有一定的問題。語言組織能力還有待提高,總之。從這次教學比武活動我收獲很多,自己在教學方面還有很多不足,
今后多向物理組同仁請教和學習,來豐富自己的教學能力。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篇三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學習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線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之后,安排的一節實例分析課。
學生常常誤認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課本中明確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以及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課本對向心力的來源分析比較仔細,我在教學中也充分注意到這一點,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通過學習還讓學生明確了:這里的分析和計算所依據的仍是普通的運動規律----牛頓第二定律,只是這里的加速度是向心加速度。
教學過程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滲透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還有待改進。在教材難點處還應再適當放慢節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給予恰當的思維點撥,必要時進行大面積課堂提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課后還應該做幾道針對練習,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遷移的能力。
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親自實踐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離開了思維方法和實踐活動,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成了無從談起。
看了“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