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篇一
二、給學生幽默的課堂
片段1:“誰來自我介紹一下?今年幾歲啦?”她說:“我12歲了。”我說:“那我今年多大?你想知道嗎?猜一猜?我是屬牛的。”學生答到:“ 33歲了。”我接著問: “當她1歲的時候,在媽媽懷里哭的時候,我多大?當她6歲的時候,背著書包上幼兒園時,我多大? 24歲?……”“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算的?”學生說:“老師與她始終相差21歲。”你能再推算下去嗎?學生說:“會。”這樣麻煩嗎?有沒有簡便的表示?學生說:“用字母表示。”有的說用字母b表示,有的說用字母x表示。我說:“都可以,我們用字母a表示吧,那我的歲數怎么表示?”學生說到:“用 a 21表示。”“a 21表示什么?為什么不用a 21、a 30來表示?”…
片段2:前面的設計稍做改動,當學生會推算年齡后,我說:“韓老師19歲師范畢業,那是他幾歲了?”學生哄堂大笑。“為什么笑啊?”“那時他還沒生下來呢。”“那么當韓老師200歲時,他幾歲了?”有的喊:“179歲”,有的說“不可能”,這時課堂在一片笑聲中進行的,可以想象學生學習的熱情。用學生感興趣的特殊年齡理解老師與學生的年齡關系,他們理解用字母表示和差關系的問題,從中又滲透字母的選值要根據實際生活。
三、把游戲帶入課堂
片段: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開火車讀,要求讀的流利。讀到7只青蛙……有些學生讀的不流利了,也沒了先前的新鮮感,你還能說下去?如果100只青蛙呢?你能利用今天的知識把它非常清楚的表達出來嗎?哪位同學能用字母表示這首兒歌呢?第一位學生說:“n只青蛙,n張嘴,n只眼睛,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不對,應該是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以風趣的兒歌作為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四、創設思考的課堂
片段(1)引:老師有個小朋友,他看我班同學學得這么認真,很想把他自己有趣的一段經歷跟大家分享,想知道嗎?
(2)出示:小明的星期天。小明從家出發,帶了20元錢,走了180米經過學校,又向前走了c米,到了新世紀商行,買了x枝鉛筆,每枝鉛筆0.5元,又買了做手工用的彩帶m米,每米0.15元,回校做手工時把它剪成了b段……
(3)根據其中的關系,你能想到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嗎?它表示什么?
(4)你能把你寫的算式寫在黑板上我們一起交流嗎?結果出現了很多算式,如:
“180+C” “0。15譵”,“ 0。15譵鱞”,“20-(0。15譵+0.5x)”……這一道題既有用字母表示和差關系,又有乘除關系,很好的鞏固了本堂課的知識點。
五、存在不足的課堂
為什么學生這么膽小?幻燈片中“小明一家去年一年用電B度,平均每月用電多少噸”這里有一個明顯的錯誤,就是單位“度”寫成“噸”,為什么課堂上沒有一個學生能大膽的舉手,指出老師的錯誤,還有更多值得我去深深思考。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篇二
1、課的一開始,我試圖用生活中的大量含有字母的例子引入下面的課題。如NBA、CCTV、KFC……但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來看,似乎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課后反思、總結,發現這些例子雖然在表面上聯系了生活,但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數學元素與內涵,沒有為下面的學習作好知識上的聯系。我思考能不能就此改一改,一開始直接進入例題,從“老師比同學的歲數大19歲”入手,讓學生思考在不同年份中,自己的歲數與老師歲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在輕松的氛圍中,也體會到了其中的問題:怎么表示任何一年老師與同學的關系?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生1:X+19表示老師的歲數;生2:()+19表示老師的歲數;生3:A+19表示老師的歲數……直接將“X”“A”與數學聯系起來,也許更合適一些,引導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的理解更深刻些。
2、字母簡寫的過程,知識點較多。很多地方并沒有開展探究的價值。在教學時我采用“自學”+“講授”方式,因為有些數學概念,是約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規定的,我們沒有必要去深究,就如同我們可以用手機來打電話,就不必去深究手機的工作原理。部分知道點以老師講授還是必要的,讓學生通過有意義的接受來鞏固認知,節約了教學的時間資源,優化教學程序。
3、本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多次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有合作討論的交流。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對學生來說,在新課的開展中,運用他們所熟悉的身邊的人或事,如,老師的年齡、自己的年齡,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學生因感興趣而易于了解接受。同時,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討論,發展了思維,增強創新意識。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篇三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我們四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為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并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講完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實現情景創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本課課前交流中那個特別的“自我介紹”,既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又是為揭示課題做了自然有效的鋪墊。接著,我從學生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充分調動積極性的同時也自然引出了新的問題。其次,大膽舍棄例2,采用猜謎游戲(猜年齡)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成功地營造了玩中學、學中玩的輕松學習氛圍,學生自然總結出相應的數量關系,再把數量關系從用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體會用字母表示的優越性。在練習的環節中,我也是在依托教材的基礎上又做了深入挖掘和再度創新,通過“快樂廣場”、“生活館”、“音樂吧”、“智慧屋”等模塊,讓學生置于情境中愉快地應用新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因為這樣的情境創設變得十分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被調動,讓教學情境直接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服務。
2、數學生態課堂講究數學思想滲透化。
數學思想是小學知識的靈魂。我們在用字母表示師生年齡中讓學生感受對應思想;在“同一個數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同的環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數,在同一題中不同的數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這樣三個環節中,滲透辯證思想;在三角形個數與小棒根數的變與不變,年齡的變與不變中感受函數思想,體現用字母表示數的價值,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3、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教學用字母表示年齡的取值范圍時,應該從最小值和最大值兩方面去考慮,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忽略了。
(2) 對于相同字母相乘,用“平方”表示,強調不夠,教學時,還可以從相同數字相乘,三個相同字母或數字相乘這幾個方面去拓寬一下。
(3)課堂學習評價要重視正面性和極積性,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加以贊許,恰當地予以表揚,讓學生的自信得到滿足,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但自己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有待改進。
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后教學中應多注意,為再次教學打好基礎。
看了“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