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每個學生,都想學好任何一門功課,成為優秀學生。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有可能感到功課太多而學不過來,以致你不大喜歡的那一科就成了差科。也許那一科就是化學。其實,不是化學太難,而是你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只要方法得當,你完全可以很快使你的化學成績發生快速提高。
簡而言之,提高學習成績離不開三部曲:有目標、有方法、有恒心。想學是一個目標問題,善學是方法問題,而堅持學是持續的動力問題。
如何掌握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一、濃厚的興趣
這個雖然放在第一條,不見得它是必須的,只是告訴大家,如果你對化學有興趣,你就有信心學好它,如果你對它沒有興趣,你要培養對它的興趣。可能有點人會說,見了化學書我就頭疼,看了題就不想做,怎么可能對它有興趣呢?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不會,所以無興趣。它的反命題就是,如果會了,就會有興趣。每個學生都有這樣的感受,做題只做自己喜歡的科目,往往自己喜歡的科目也是成績最好的科目,這樣一來,就導致一個結果,在相同的時間內,面臨兩個不同的選擇的時候,往往選擇的是自己喜歡的科目,而忽視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則喜歡的科目成績越來越好,不喜歡的科目成績越來越差,時間久了,就出了一個名詞,叫“偏科”。
治療偏科,就要用偏方。反其道而用之。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明白,我也問過很多學生,也和他們講過這個道理。比如你特別喜歡數學,而不喜歡化學,所以在有空閑時間時,想做題了,潛意識里面就會想著,做點數學吧,然后拿出數學卷子,做的那個happy呀,都會,挺美。但是從最優化的角度考慮,當數學成績達到一定程度時,比如,一百五十分的卷子,隨便都可以做個一百三四十分,那么對數學而言,即使練習再多的題目,掌握再怎么精深的力量,最多在你考試的成績中,也就提高十幾分,并且這十幾分還是很不保險的十幾分。每個經過高考的人都知道,數學考到一百四以上時,再往一百五沖是一件多么難得事情。因為對化學不感興趣,也就意味著化學很差,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也就能考個五六十分,此時如果你把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大大的移到化學學習中,每天花少量的時間維持你的數學成績,那么你的化學成績可能就有五六十分會提到一百、一百一十分,并且這個提法,會比你從一百四提到一百五容易的多。那么你可以多盈利五十分。所以,對學習而言,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最不擅長的科目上,才能使你的總成績最好。
二、扎實的基礎
堅固的地基決定了樓層的高度,扎實的基礎也決定了你成績的高度。這里所說的基礎,主要是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知識點的把握程度,對前后關系的邏輯連接程度。
化學學習的最初階段確實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這里所說的基礎,就是以課本為依托,對整體概念有一個基本的把握。有人說化學是背出來的,這話雖不完全對,但是必要的背誦還是必須的。最基本的,至少你要知道二十多個個左右元素的書寫吧,這里所說的二十多個,主要包括前二十號元素:第一周期H,He;第二周期Li,Be,B,C,N,O,F,Ne;第三周期Na,Mg,Al,Si,P,S,Cl;第四周期:K,Ca,Br。這是主族的二十個,Ar屬于惰性中考的相對較少的,可以不用記。再加上一些常考的副族元素:Fe,Cu,Zn,Ag。加在一起也不過二十五個元素,至于其他的,屬于是可記可不記的類型了。基本上最常見的就這么多了。這些元素,至少要知道它們的元素符號,中文書寫,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要求再高點,還要知道它們的核外電子排布,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這些東西肯定是要花一些功夫背誦的。如果認真點背的話,應該不超過兩天,就可以完全掌握所要求的這些東西。
可能有人說,現在考試的卷子上面,每個元素的符號,相對原子質量都有,何必要背呢?這就是學好化學和學不好化學的區別。當全部了解了這些元素后,就會發現它們所延伸出來的東西,不僅僅是表面背誦那么簡單的。熟練掌握這些性質,就可以熟練掌握它們單質以及相應化合物的各類反應,你就可以知道哪些是可以進行的哪些是不能進行的。另外,考試是限時的,如果這些基本的背誦點都不會,每次見到這個元素或它們組成的化合物,都要去卷子第一頁去翻看計算,那么有多少時間值得這么去浪費呢?
所以,這里所說的扎實的基礎,就是要依托書本,多看多想。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在中學階段,每學期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去翻看教材,在高三的時候,一年的時間,差不多把全套三本教材看了三四遍,并且當你在看------練-------看-----練…….這樣的過程中,就會發現,看完書上的概念再去練習,就會對概念有更深的理解,練習到一定程度再去看書上的概念,又會對概念有不同的認識,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下面舉個例子。以前在學堿金屬元素時,有一個最常做的實驗,就是鈉與水的反應。很多中學課堂上教師都演示過這個實驗。課本中也有一定的介紹,試卷中也有很多關于這個實驗的題目。老版教材書上的介紹相對詳細,新版教材介紹很簡單,主要是為老師要是演示設計。
原文是這么寫的:“取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這時可以看到鈉的真面目。觀察鈉表面的光澤和顏色。新切開的鈉的表面在空氣中會不會發生變化?”這是書上的原文。
如果只是從課本上看這么一段話,加上老師的演示實驗,你可能看不出什么東西來。但是如果你做了一些和這個實驗有關的習題后,你就會發現這段話,包括這個實驗,處處可出題,如果你對課本很熟悉,習慣發散聯想的話,就會想到很多很多的知識。
首先,表面有煤油,說明鈉的存放是在煤油中,不能存放在水中,原因很簡單,和水會發生反應,而很多金屬和水是不發生反應的,所以,和很多金屬相比,它的性質是活潑的;用刀可以切,說明它的質地很軟;放在水中,飄在水面,說明密度比水小;融化縮成小球,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有“嗤嗤”的響聲,說明反應放出氫氣,氫氣局部燃燒,發出聲音并推動鈉在水面運動;生成溶液加入酚酞變紅色,說明生成氫氧化鈉。如果發散的話,就會有下面的問題:有哪些金屬是放在煤油中的?答案是活潑的,不和水發生反應的,那么Li可以存放在煤油中嗎?鈉和水發生反應,產物是什么?如果把鈉和酸反應,產物如何?如果把鈉和鹽溶液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物又如何?等等等……
因此,當對書上的基本知識掌握熟練后,就有了發散的空間,那么你就可以成為出題老師,你就可以處處出題挖坑,你也可以知道別人的坑在哪里。
這是我所說的第二條,不要把書本扔在一邊,再好的復習資料,都沒有教材好。要學會挖掘課本中的寶藏,這才是學好化學的立身之本。
三、明確的概念
在做好第二條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完善第三條:明確的概念。
當剛開始看書的時候,很多知識點很可能是一知半解,并且當把書都讀熟后,還是會發現很多題目不會做,還有的題目是看著會做,可是一做就錯。這就說明,書本上的知識已經知道了,但是并不理解。所以我才要求對書上的概念,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常考的概念,必須吃透它,不僅僅是知道它,還要懂它,理解它,最終應用它。
掌握一個概念的核心要素,就是要知道這個概念到底是做什么的,它可以解決那些問題,它的使用范圍是什么?它最容易出陷阱的地方在哪里。下面再舉一個例子說明下。
在老版的教材中,有關化學平衡的只有一個平衡的移動,化學平衡的相關內容屬于大學無機化學內容,現在新教材把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也添加進去。關于化學平衡,應該怎么去理解呢?
中學中的化學平衡主要涉及定性判斷,很少有定量分析。要認識這個概念,按照教材中的內容,主要認識四點: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如果只是從這四個詞去判斷化學反應的移動,恐怕對付一些簡單的題目還沒有問題,但是涉及稍微復雜的內容,可能就不夠了。那么怎么從這個概念中理解化學平衡的核心并且去很好的應用呢?這一塊以后也會做專題介紹,這里就簡單說一下,怎去理解才能抓住它的核心。
要理解化學平衡,首先要知道,只有對化學反應才有化學平衡,如果幾個物質放在一起,不發生化學反應,也就無所謂平衡而言。所以,對于化學平衡而言,首先是要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它們的改變才能對平衡有影響。它們的改變有哪些呢?出去化合物自身內在的因素,從外部因素考慮,則主要有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下面關鍵的就來了。這四個因素,是不是都是核心的呢?并不盡然。真正的因素就兩個:溫度,濃度。簡稱兩度。可能有人會說,壓強和催化劑呢?好多題目中提到這兩個。聽我下面分析。
為什么只要考慮溫度和濃度就行,主要原因在于,溫度決定化學反應的快慢,基本上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涉及吸放熱,這個無需多說,按照題目所給套進去就可。第二個核心就是濃度了,也是最容易挖坑的地方。化學反應的快慢,反應速率的改變,都和反應物的量有關系,包括上面的壓強,如果對于氣體的平衡移動,考慮壓強的話,很容易自己跳進坑中。如果知道了,壓強的改變,說白了就是濃度的改變,壓強變大,濃度變大,壓強小了,稀了,濃度自然就小了。所以在做題的時候,只考慮濃度的改變就可以了。至于催化劑,記住一句話,不影響平衡,只影響達到平衡的時間,就可以了。舉個例題:
例題:在一定條件下,有可逆反應N2+3H2 2NH3;ΔH<0。當單獨改變下列條件后,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加入氬氣,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數大于v逆增大倍數
B.加入催化劑,v正、v逆都發生變化,且變化的倍數相同
C.增大壓強時,v正、v逆都增大,且 v正增大倍數大于v逆增大倍數
D.降低溫度時,v正、v逆都減小,且v正減小倍數小于v逆減小倍數
在這個題目中,答案是A,如果對上面的概念理解了,就很容易選了。上面說了,當單獨改變下列條件后,也就意味著其他的條件不變。A中加入氬氣,它并不參與反應,雖然它可以改變壓強,但不影響濃度,所以一切不變;B中催化劑的作用,顯而易見;C中增加壓強,也就意味著濃度變大,按照勒沙特咧原理,選它沒錯;D中降低溫度,速度必須都降低,按照放熱反應模式,反應向右移動,肯定是右邊降得更多。
因此,深刻認識每個概念,很有必要。
四、清晰的思路
當所有概念全部轉換為自己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安心去做題了。但是有的時候發現,做題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順利。這個原因就在于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題思路。總結一下,無外乎以下幾條:
1、讀題;
2、記住核心數據;
3、思考每個條件的用處,即這個條件可以得到那些結論;
4、思考要求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可以完成,解題的關鍵點在哪里;
5、將題目所給條件與解題所需條件聯立,看需要哪些轉換。
五、從實驗中獲取靈感
化學的本質離不開實驗,實驗操作是每年必考的內容,而很多發散性的題目,往往都是以實驗的模式出現,因此,對實驗內容進行強化很有必要。這塊內容等后面以實驗的專題敘述。這里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