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綜合分析題要點說明
國考申論綜合分析題要點說明篇1
一、明確積累對象
素材積累重在語言和內容,首先需要考生積累熱點案例,從性質上說,正面、反面案例都有必要,從內容來看,既可以是熱點人物示例,如感動中國人物等;也可以是熱點企業示例,如華為、格力等;還可以是社會大熱點,如全球疫情問題、日本宣布下架放射性氚吉祥物等。其次,名言警句、原理效應也是寫作的“必需品”,在開頭、結尾處可運用名言警句,原理效應可以在論證中體現新穎性、有效性,它們能夠增強文章亮點,讓文章更加“有聲有色”。而最重要的就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和運用,充分展現考生的政治素養,提升文章的政治色彩。
二、運用積累方法
1. 話題積累法
每篇申論材料基本反應某個核心話題,作文也需要中心明確,所以在閱讀中、生活中,看到的各種案例、名言,考生都可以圍繞不同話題進行積累。以“誠信”為例,系統整理與“誠信”相關的案例,正面的有孫氏信義兄弟不拖欠農民工工資、汽車企業召回問題產品、政務公開等;反面的有明星偷稅漏稅、學歷造假等;同時,關于“誠信”的名言也需要適當整理,數量不需太多,3-5條即可滿足一篇作文的亮點需求。
2. 聯想積累法
寫作時,最讓考生煩惱的莫過于分析論證了。認為自己沒有知識積累,只能通過“抄材料”拼湊出一篇文章。其實,這是大多數考生的誤區。我們不是缺少素材積累,只是沒有充分調動已有的“大腦儲備”。什么是“聯想積累法”呢?就是當看到材料中的某個案例可作為論證素材時,可以適當聯想同類事例取代材料案例,這樣既節約了思考時間,又能使論證素材更契合論點。如:材料中以D公司為例說明中國企業注重轉型升級,實現“快”與“慢”的平衡,那么我們可以聯想到華為致力于核心技術研發的案例,作為材料外案例進行運用。
國考申論綜合分析題要點說明篇2
一、明確綜合分析作答要求作答要求:邏輯清晰
綜合分析的作答區別于歸納概括要點之間總分、并列的邏輯次序,綜合分析的要點羅列要秉持一定的先后順序,對答案的邏輯有一定要求。因此,無論題干中是否要求邏輯清楚或有邏輯性,都需要考生遵循一定的答題邏輯。而普遍來講,綜合分析的答題邏輯都會按照“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的答題邏輯進行要點的排序。
作答要求:觀點明確
很多地區的綜合分析題目中,都會出現“觀點明確”或“觀點正確”的要求。首先,我們要能理解何為觀點?考生在思考綜合分析中的“觀點”,應秉持靈活的原則。例如。題干中問“請談談你對‘文化之美,是入世而獨立’的理解”,這是一道典型的解釋型分析題,此時的觀點指的就是我們對題干中“文化之美,是入世而獨立”的總體理解,作答時就要對這句的內涵進行解釋。說完“觀點”,那怎么符合“明確”的要求呢?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考生將“觀點”放在答案的開始部分,明確表示觀點。
二、搞定綜合分析作答思路關于綜合分析的作答思路,其實就是綜合分析的答題邏輯。前文說到,一般情況下綜合分析的答題思路都秉持“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的原則,那么具體如何展開呢?
下面將從以下兩種類型的題目進行詳解:
作答思路:解釋型綜合分析
解釋型綜合分析的特點是,要求我們淺談對材料中某句原話或原詞的理解和含義。在作答此類題型是,第一步提出觀點,要求我們對題干中的詞句進行整體的解釋。第二步論證觀點,要求我們將材料中與詞句相關的要素要點進行羅列,其中包括原因、影響、問題等。第三步落實觀點,可以在針對題干中的語句,提出相應的對策。
作答思路:評論型綜合分析
評論型綜合分析的特點是,要求我們針對材料中的某個觀點、現象談見解和看法。具體來說,第一步提出觀點,要求我們對題干中的觀點、問題或現象總體談自己的評價看法,例如“我認為這樣的現象是消極的”;第二步論證觀點,要求我們羅列支持觀點的要點;第三步落實觀點,要求我們根據現象或問題,提出對策即可。
三、了解綜合分析作答本質綜合分析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是“觀點”,還是“論證觀點”,要素依然來源于材料,也必須依附于材料。綜合分析依然是站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之上,在概括和題干相關的要點之余,按照題型的邏輯進行簡單的加工即可。因此,綜合分析的本質是:歸納概括+一點邏輯。
國考申論綜合分析題要點說明篇3
一、了解出題方式和評分標準
一般來說提出提出對策出題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提對策和概括問題再提出對策。
1、直接提對策:如副省中反映的問題需要妥善處理,假如你是某市政府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領導安排你處理此事,請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20分)
針對這樣的題目,考生只需要找到材料中有哪些問題需要處理,所提建議能解決材料中每一個問題即可。
2、概括問題+提出對策:如省考鄉鎮,概括P縣農家樂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30分)
針對這樣的題型,考生需要先概括材料中農家樂的所有問題,再一一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注意建議要解決材料中的所有問題。
3、評分標準:如省考分析部分老字號發展面臨的困境,并從政府角度提出有效幫扶措施。(20分)
要求:針對性強,措施合理,操作可行。不超過250字。
考生需要了解題干中的針對性強、措施合理、操作可行具體是什么意思,這也是考官對于考生的評分標準,決定這道題分數的高低,其中針對性強就是要求考生所提對策要解決材料中的所有問題;措施合理需要考生考慮實際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推行下去,例如符合性價比、倫理道德、當下技術、不偏激,不反動等;操作可行需要所提的對策有實際意義,即符合“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啟示”。
二、如何讓對策充實飽滿,拒絕套路。
1、直接對策:尋找材料中的對策詞,政策要求,領導發言,專家建議、群眾訴求等
2、間接對策:尋找問題,分析原因;注意材料中的案例,特別是國外經驗教訓,需要立足本國國情,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
3、知識積累:根據自身經驗或所學知識,當直接對策和推出對策使用完畢,字數有剩余才進行自創對策。
總之,當考生做到此類題型時,答題過程中一定要去粗取精,寫重點,并且對策細化,符合評分標準。問題和對策不一定一一對應,但是對策一定要能解決所有問題,此外,問題和建議盡量分段。
無論往年考察頻率如何,但提出對策題在考試中出現的概率依舊很大。盡管單獨考察的次數較少,但是提出對策的思維和能力往往結合著其他題型進行考察。因此,應該高度重視此類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