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三大誤區總結
公務員申論考試三大誤區總結篇1
一、認知淺薄,動力不足
雖然大學生們都熱衷于報考公務員,但對公務員考試的認知卻比較淺薄。根據某權威機構的調研結果,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的理由很簡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榜樣力量:親戚朋友在考或者有親戚朋友已經是公務員。
2. 從眾傾向:身邊有不少同學都準備參加公務員考試,我也想去試試,以免落單。
3. 實用為上:企業招聘有用,很多企業招聘的時候筆試就考行測或者申論。
4. 父母意愿:從小凡事都聽父母安排,父母的指示不會有錯。
5. 解決戶口:考上公務員就可以解決當地戶口,從此可以在大城市中扎下根來,再也不用漂來漂去。
6. 獲得實惠:作為就業的一種選擇,公務員不但工作穩定、有社會地位,而且福利待遇也很好。
除了上述的公務員報考理由簡單外,現在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有很多想法,既想找工作、又想考研,還想參加考公務員考試。這一不分主次全面出擊的心態也是致使公務員考試失敗的主要因素。只有專注,才會成功。專家建議:應屆畢業生要想把公職作為自己的第一職業選擇,而且最好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這樣既有充分的備考時間,又不會耽誤上半年的省考或者找工作。當前正是備考的黃金時間,建議準備報考公務員的考生,一定要利用好這段時光。其實公務員考試的競爭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激烈,因為80%的考生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參加公務員考試,他們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備考,對公務員考試的認知只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水平上。
二、被動學習,效果不佳
學習有被動與主動之分,即“要我學”與“我要學”之別。主動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心態,被動學習則是消極的學習態度。學習的態度不同,取得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樣。
據調查統計,在公務員考生中,80%的是被動型學習者,備考公務員都是隨波逐流。當看到身邊有人報考,媒體報道或者看到相關網站上的招考大綱時,就會心血來潮,買本書自己看看。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他們通常不會再去主動的搜集和整合能夠幫助自己達到目標的資源。而主動學習型的考生則完全不一樣,他們會在招考公告公布前幾個月就開始收集相關信息、整合備考資料、尋找輔導機會;而且對主動學習者而言,他們的口號是:“Just do it!”我選擇了公務員,我就必然能考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三、隨性而學,沒有計劃
公務員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面廣、技巧性強、答題時間短,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后肯定是無疾而終,什么事都做不成。因此公務員考試備考,首要要制定好學習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展開復習;其次要不停地反思,對學習進行階段性總結;最后就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具體來說以下三點可供廣大考生備考參考。
(1)系統學習考試要點。選一本比較權威的教材,并按計劃展開復習;有條件的考生可以報一個培訓班進行較為系統地學習。培訓班的學習效果比自己看書要好很多,老師的經驗都很豐富,會傳授給您很多必要的解題技巧。如果時間安排不開,網絡課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及時復習,以免遺忘。子曰:“溫故而知新”,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一邊學,一邊復習,過于追求速度,只會欲速則不達。所以每天開始學習時,原則上先不學習新東西,而是先對昨天或前一段時間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反思,查漏補缺,夯實基礎。每周抽15分鐘的時間反思一周學習情況,制定下周學習計劃。
(3)強化練習提升應試能力。每周都要做模塊練習題,復習考試要點,掌握解題技巧;每月要測評一次,通過測試查漏補缺、提升答題速度;平時要做最新的真題,掌握命題規律,明確答題方向。
在網絡高度發展,信息比較泛濫的今天,考生很容易就能獲得各種考前培訓、輔導用書、備考資料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但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建議考生一定要選擇權威、專業的輔導教材、培訓機構、輔導網站和網絡學習課程。
公務員申論考試三大誤區總結篇2
1、一人之智,不如眾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眾目之明 ——荀況《荀子·君道》
2、魚無水,則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國失民,亦不可以治 ——劉晝《劉子·貴農》
3、古之善政者,貴于足食;欲求富國者,必先利人 ——張昭遠等《舊唐書·韋堅傳》
4、君依于國,國依于民 ——李世民《貞觀政要》
5、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 ——陳壽《三國志·吳書·駱統傳》
6、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 ——王維《贈房盧氏琯》
7、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管仲《管子·牧民》
8、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吳兢《貞觀政要》
9、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 ——程頤《代呂公著應詔上神宗皇帝》
10、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歐陽修《偃虹堤記》
11、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朱熹
12、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 ——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13、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 ——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公務員申論考試三大誤區總結篇3
一、了解申論題型——正確的申論備考思維是高分基石
考生如果沒有能領悟到“申論是一道證明題”這一基本觀點,那么任何申論答題技巧都是沒有意義的。每年都有把申論寫成了散文、雜文的考生,基本都是沒有理解申論的基本特點。申論的本質是議論文,形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觀點,總論點明確、分論點清晰。
閱卷組不會期望考生在試卷中的對策有多么的完善,多么的深刻,國家出臺政策需要多方論證和小范圍試點,申論的大多數考題都是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的學者每天在思考的問題,命題組不會苛求考生在一個多小時里能提出“真正”的對策,其實對策都在材料里,申論最重要的答題技巧只是論證考題的意義以及可行性,因此“申論是一道證明題”。
二、復習資料越多越不好——經典復習資料以1抵10
現在關于公務員考試的復習資料成千上萬,有書、視頻。有的資料可以免費下載,有的保過班需要2-3萬。
三、善用手機、打印機助力申論復習備考——學習和完善自己的申論答題思維
你在瀏覽網頁、新聞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經典的題目或者時政文章、專欄觀點,隨手及時保存到電子設備,待有空時整理成文檔打印出來,既方便做筆記也方便歸納總結。隨時打印下來可以讓自己不會錯過各種新的信息和觀點,題型等等。根據自身條件,發掘自有優勢。
四、申論復習是否要大量做題?——擺脫題海戰術有道理
這個方法用在行測備考上,還可能是有一定的效用的,但在國考申論復習上,一定要注意:分析問題遠比一味做題更能真正提高申論答題技巧。國考申論的題目并不多,重點考察的是考生對于一個社會問題的多維度思考、不同身份下的理解以及作為公務員角色該如何應對。這種思考的傾向性,決定著申論復習,一定是要以全面分析為主的,所以,一天做十道題,不如一天好好分析一道題的十個角度和思考層次。